涉及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毕加索博物馆是个成功的案例。毕加索博物馆位于旧市区蒙特卡达街15号,毕加索博物馆是1963年由贵族宅邸改建而成的,有着幽静的庭院、华丽的墙壁和窗棂。外观看来不怎么起眼,馆藏藏品却很丰富,因为这里是毕加索的寓所。博物馆里展出的多为毕加索早年的画作,按照时间做了几个展厅的排序,在欣赏时感受他的风格是如何一步步变化至成熟的。馆中藏有毕加索的3500多幅作品,从油画到素描、版画、陶塑等种类非常繁多的作品。博物馆位于闹市中心,却同时具有安静偏僻的静谧氛围,从市区主干道转折进入背街小道,迎面是如同城堡下层的石头构造,深入其中仿佛进入中世纪古堡,而上层结构则是现代简约主义的建筑面貌(图19)。在这样建筑背景下,有较强时代感的作品,又显示出艺术家对公共艺术及其文化特性的理解以及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巴塞罗那人把个性精神与社会公众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精神巧妙的融合,并开始注意艺术作品与所在的具体环境场景之特性的整体关系。
巴塞罗那从佛朗哥时代结束之后,是借助规划设计,逐步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环境,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针灸法”。具体做法是: 先从小型公共空间入手,将普通社区的废弃地、停车场改建为社区公园,其设计手法简单、朴实、平凡,人和周围建筑是空间的主角,花费虽少,但荒废地很快变成。此后的 17年中,城市共有400多处公共空间品质得到提升,使城市焕发了生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在彻底的体现出来,公共艺术获得了大发展,显示出了趋于成熟的文化自主性和自信心。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对于当代生活和情感的真实的个人化的体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本土传统艺术和外来艺术关系的认知和处理上,呈现出冷静、成熟和主动的态势。即在明确的主体意识指引下,在以当代生活的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觉、自信的艺术表现和探索。正因为如此,将公众艺术与纯艺术相结合,营造城市艺术氛围,贴近民众的公众建筑设计成为巴塞罗那成功的公众艺术典范。既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又具有广泛的亲民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