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方法选择中呈现的不同取向。首先在强制型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学术声望处于国内顶尖地位的“985”院校中,规制型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排斥。教师并不倾向于采用出勤率考评、课外预复习以及相关作业等严格管御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业投入。相比之下,学术选拔性较低、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面对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群体,则倾向于这种教学方法的选择。
其次在互动型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较为普遍引入这类教学方法的高等教育机构并非“985”“211”等研究型大学,而是侧重于实践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互动环节,增加案例教学、学生独立研究陈述等。
至于课外反馈机制,显而易见,“985”“211”院校通过课后向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和将修改后的作业反馈给学生等途径,打破了传统课堂场域和课程时间的框架约束,通过师生在课外的互动和学术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而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运作则相对滞后。
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规制型教学方法、互动型教学方法、课外反馈机制教学方法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表明,院校组织特征、学科特征和学生群体特征分别解释了上述三种教学方法选择变异的23.7%,31.8%,20.3%。(www.xing528.com)
对于规制型教学方法的选择,院校的学术选拔性越低、经费资源越薄弱、生师比越低,选择这种教学方法的倾向更为明显。并且,院系的课程设置存在应用性和基础性取向,对规制型教学方法的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值得留意的是,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学生入学前学业基础与规制型教学方法呈负向关系,即对于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院校越趋于选择这种管御式的教学手段,从而强制学生的学业参与。
互动型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多集中在低学术选拔性,以培养实践应用人才为发展目标的高等院校。该类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院校经费资源的充裕度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但院校教学实验设备的充足度对该类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此外,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群体的学业基础越扎实,其学年越高,院校则更倾向于引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范式。
至于课外反馈机制的引入,研究发现,学术选拔性越高的院校,相对更重视突破课堂和教学时间的框架,强化课后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交流。这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院校的经费资源、师资、教学实验设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并且在课程取向方面,虽然三个课程取向均对课外反馈机制的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从标准回归系数来看,课程的基础性导向对这种方法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