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设计和调查说明-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

研究设计和调查说明-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在探讨上述问题时,尝试结合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展开分析。该次调查本专科部分实际返回有效问卷36502份。该种方法适用于研究者对不熟悉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能够归纳手段自下而上地建构理论,通过小样本个案调查,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微观层面问题。

在对于学生学业参与的影响机制分析中发现,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包括规制性教学模式、互动型教学模式、课外反馈机制,在直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通过对于学生规则性学业参与、过程性学业参与和自主性学业参与的影响,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具有间接的影响效应。本章则是在此基础上,将分析视角针对高校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首先利用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考察我国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院校和不同学年的课程教学方法选择取向、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其次则是通过高校教师的访谈分析,考察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影响机制。基于以上对于先行研究的梳理,本章假设,高校课程教学行为的选择并不单一取决于教师层面的因素,而是受到包括院校组织特征、学科特征、授课学生群体特征和教师层面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章在探讨上述问题时,尝试结合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展开分析。

首先,本章将利用学生调查数据来源于2010年度本专科生调查数据,分析教学行为选择背后的院校特征、学科特征以及学生群体特征的影响作用。该次调查本专科部分实际返回有效问卷36502份。样本分布从学历层次看,本科生占76.5%,专科生占23.5%;学科专业分布为工科37%、理科10%、社科32%和人文20%。调查院校总计80所,其中“985”院校7所,“211”院校18所,普通市属本科院校29所,民办(含独立)本科院校4所,高职院校22所。(www.xing528.com)

其次,本研究尝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教师的视角考察教学行为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作为现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一的质性研究,是指以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该种方法适用于研究者对不熟悉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能够归纳手段自下而上地建构理论,通过小样本个案调查,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微观层面问题(陈向明,2001)。本研究从2012年11月开始,分别对10位现职的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师进行了独立访谈。访谈对象的选择中,本研究充分考虑了访谈教师性别、从教经历、职称的多样性。但在学科方向,考虑到学科间显著的教学方法差异,访谈对象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访谈采用结构化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standardized interview)的方式,事先确定访谈提纲,在统一的访谈提纲框架内进行访谈。访谈提纲涉及问题包括:教学课程的目标设定、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选择及其原因、课程的理想教学方式及其实现的障碍所在、教学方法培训经历、自身学习经历所接受教育方式对自身教学方式选择的影响、当前高校学生群体的学习取向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