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校园参与

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校园参与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库恩的学生投入理论,对于学生参与的概念定义包含了学生个体与院校机构两个不同主体的行为,在概念内涵的界定方面更具综合性和广义性,但是由于在经验性研究中无法有效和清晰地厘清不同主体的作用及其关联性,本研究对于学生的校园参与的定义主要基于阿斯汀的学生参与理论。本篇将聚焦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术参与以及课外活动参与经历,分析其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校园参与

在剖析学生发展背后的影响机制的过程中,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到学生个体在各项大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及投入,并且指出院校结构和环境因素对于学生发展的直接性影响作用极为有限,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主要影响路径为通过促进学生参与,以间接的方式推进学生发展。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学习经验中投入大量的生理与心理能量,学生主动参与大学校园中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前提(Evans,Forney,Guido-DiBrito,1998)。通过阿斯汀的学生参与考察指标,可以发现他所描述高度参与的学生,是一位“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在各项教学活动,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大学的课程学习、作业完成,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频繁互动”的学生(Astin,1997)。虽然库恩的学生投入理论,对于学生参与的概念定义包含了学生个体与院校机构两个不同主体的行为,在概念内涵的界定方面更具综合性和广义性,但是由于在经验性研究中无法有效和清晰地厘清不同主体的作用及其关联性,本研究对于学生的校园参与的定义主要基于阿斯汀的学生参与理论。在本书中,学生的校园参与指的是,学生在校园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学术投入和学习行为、社团及各类课外活动、同伴互动的参与经历。

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校园参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特征?本篇将聚焦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术参与以及课外活动参与经历,分析其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首先,针对近年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特质多元化的背景,分析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方面的特征及其院校分布特征。其次,聚焦学生的学术参与,考察不同维度学术参与的影响机制,及其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路径。最后,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状况,分析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特质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