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探讨,由于各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外部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不同,其关注焦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可归纳为四点:第一是由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造成的不公平现象;第二是政府教育投入总量和结构的不公平;第三是对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的批评;第四是教育机会分配不公平现象(谢维和,2018)。四个现象中除第四条涉及数量公平问题,其他均属于质量公平问题,而其中两个现象均直接涉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显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现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理念实现的主要障碍之一。对此,研究者指出,高校间政府教育投入的不公平,进一步强化了穷则愈穷、富则愈富的“马太效应”,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陈晓飞,2006;刘宛晨,周伟,2017)。
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差异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性(非均衡性)的研究则较为薄弱。但其中杜育红分析了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变动趋势(1978-1995年)与空间特征,发现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且绝对差异在不断拉大(杜育红,2000)。张凌、冯宗峰分别从投入总量、发展规模、师资水平和办学效益四个方面对区域之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影响作用(张凌,冯宗峰,2016)。刘亮的研究发现,在空间层面,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和东中西部地带间的差异是构成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经费差异的主要因素;在院校层次间,相关研究发现,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在民办高校市场顺应性和政府对重点大学的倾斜性政策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而地方院校与央属院校之间的经费差距,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政府专项工程的实施呈不断扩大趋势(刘亮,2017)。在结构层面,预算内教育(事业性)经费差异是造成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经费差异的主要原因。鲍威通过对高校经费收入结构的分析,考察了央属与地方院校在经费筹措渠道与规模方面存在的差异,指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两类院校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鲍威,2017)。(www.xing528.com)
以上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体现在区域性、院校层次性、经费结构性三个层面。不同层次的差异相互叠加,成为构成高教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的三大要素。具体而言,区域性配置差异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距;院校层次间配置差异指的是不同类型院校层次(如央属院校和地方院校)间存在的经费差距。经费结构性配置差异指的是在高等院校之间各种不同经费来源间(如预算内经费和预算外经费)存在的差距;先行研究虽然对上述三个层面的资源配置的差异现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但对这种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缺乏系统深入的实证性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