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生的高等教育升学选择行为,大量先行研究尝试从不同学科视角,为该问题提供阐释。升学选择的主要解释模型可划分为如下三大类别(Hossler,Braxton,Coopersmith,1989;Vronits 2007;洪大翔,等,2018)。
(1)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该模型假设升学选择基于升学者个体对于不同院校的高等教育所能赋予的价值收益。将进入某所特定院校所需支付的成本和个人收益之间的比值,纳入个体的生涯规划中进行选择(Hossleretal,1989;Manski,Wise,1983)。为此在该模型中,教育升学选择取决于经济成本、收益等可测量指标。
(2)地位获取模型(Status Attainment Model):与经济模型将升学理解为基于高等教育收益的理性选择不同,地位获取模型将大学升学选择理解为学生生活经历的产物。该模型假设升学选择受到学生学业表现等个体行为要素和家庭社会背景的交互影响(Sewell,Shah,1968)。而父母的教育期望(Sewell,Shah,1978),父母、教师或同学等周边人士的影响,高中学业成绩(Sewell,Haller,Portes,1969;Sewell,Hauser,1975),则会对升学选择提供进一步的调适。
(3)消费者模型(Consumer Model):借助市场视角,该模型认为可将学生的升学选择理解为消费行为,该行为取决于学生对高校就读所支付的成本与风险的认知判断。该模型将升学选择细分为四个阶段:(a)高等教育兴趣和升学需求的觉醒和形成;(b)信息收集;(c)选择部分院校进行评估;(d)从中确定最终的升学院校(Kolter,Fox,1985;Young,Reys,1987)。研究强调,对于升学需求的觉醒和信息收集,非经济性成本和风险(如父母和同伴的期望)的影响力超过经济成本的作用(Young,Reyes,1987)。也有学者通过消费者行为模型建构,指出学生升学选择是在个人、环境与院校因素综合影响下,通过“认知—资讯搜寻—替代方案评估—购买与消费—购后评估”的步骤而完成的过程(Vronits,etal.2007)。
(4)综合性解释模型(Combined Model):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指出在探讨升学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时,不能仅依赖于单一的研究视角(Hossleretal,1999),而需要将社会学和经济学视角加以有效结合,从而强化对高校升学决策的解释力度。(www.xing528.com)
在该类模型中,杰克森模型(The Jackson Model)指出,学生在做出升学选择前需经历三个阶段。(a)偏好阶段: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其升学意愿的相关性最大,同时家庭背景和学生的社交内容影响学生的教育取向;(b)院校候选群确定阶段:学生依据学费水准、院校所在位置、教学质量等相关指标,确定升学选择的多所候选院校;(c)最终评估阶段:通过各种排除法,学生最终锁定升学目标院校(Jackson,1982)。
冶扑曼模型(The Chapman Model)假设:学生的高等教育升学意愿取决于包括家庭社会地位、学术态度等学生特质,以及学生与外部其他重要人士或院校之间的互动(Chapman,1984)。该模型将学生升学选择区分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家庭收入对学生升学选择方向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并且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身学业能力相匹配的高等院校。第二阶段,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最终确定某特定升学院校。
汉森和李特模型(The Hanson and Litten Model)同样将学生的升学选择划分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做出高等教育升学决定;在第二阶段,学生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多所候选院校;在第三阶段则是院校申请和最终确定升学院校。但与上述其他综合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将升学选择三阶段进一步细分为五大步骤,即高等教育升学取向的形成、开始搜寻、收集相关信息、递交申请、入学。并且该模型指出,升学选择过程受到种族、家庭文化、高中的教学质量与同伴构成、父母和升学指导教师、经济环境、可获得的学生资助等多项因素的综合影响(Hanson,Litten,19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