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在不同的高校升学选拔机制选择中,上述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因素和地域因素是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高校学生选拔机制是否呈现出社会阶层间或地区间的不公平性结构,以下将采用多元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在控制学生年级、入学前学业能力的前提之下,考察不同选拔机制升学群体的特征。逻辑斯特回归模型中的发生比Exp(B)是Beta系数的以e为底的自然幂指数,其值等于事件的发生比率(Odds Ratio),发生比率是衡量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该指标表明自变量每一个单位的变化给相关高校选拔机制成功的发生比带来的变化[Exp(B)<1,发生比减少;Exp(B)=1,发生比不变;Exp(B)>1,发生比增加]。
首先从自主招生群体来看,在家庭社会背景要素中,具有5%水平以下显著影响作用的仅为第一代大学生(父母均没有接受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经历)。在其他条件固定的前提下,第一代大学生在自主招生选拔机制中成功的概率,比第二代大学生减少39.3%。这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即家庭积累的文化资本在子女成功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考试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研究也发现,地域因素中,农村生源在自主招生选拔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相比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选拔中的成功概率低于52.4%。而北京生源在该项选拔机制中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其次就保送生而言,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入学前学业能力等相关指标的前提下,学生家庭的母代职业地位、家庭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积累对子女能否成功作为保送生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母代职业地位较低、第一代大学生作为保送生的概率则相对低于52.9%和60.8%。同时,家庭收入每增长1万元,子女作为保送生的概率则增长1.6%。但是在地域因素方面,研究发现京内生源作为保送生的概率低于京外生源,换言之,北京生源在进入本地重点院校保送生的竞争中并不具有地域优势。(www.xing528.com)
与自主招生和保送生相比,文体特长生在家庭社会背景和地域方面并不具有显著的优势。只有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收入每增长1万元,子女作为文体特长生进入高校的概率增加1.8%。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推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既有保送生制度中存在的高收入、社会优势阶层倾斜的特征,却并没有完全消除家庭文化资本积累和地域差距所形成的门槛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