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分析

高校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研究的一系列发现表明,由于教育体系中早期教育分流机制的存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升学选择模式不同,我国高等教育升学选择的时间点在很大程度上被提前至初升高阶段,为此仅仅考察高三学生的升学选择存在其局限性。

高校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分析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是否促进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否改变了个体升学选择背后的由于社会性约束、经济性约束、信息性约束所造成的不公平格局?本章利用高三学生升学意愿调查,对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升学选择以及不同升学路径选择背后的影响机制开展了实证性分析。本章研究的主要发现可以归纳为四点。

第一,高中学生的毕业后发展规划显示出高度的同质性,绝大多数学生都将继续升学作为自身毕业后的发展选择。该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启示,即这一现象背后我国初中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分流机制的存在。教育分流机制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已经发挥了高等教育升学的早期筛选功能,使得在学业能力或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在初升高阶段已经被排斥于未来通往大学升学的轨道之外。

第二,随着高等教育升学机会的普及与升学竞争性的下降,升学选择的传统约束机制出现减弱的趋势,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格局的存在,相对于已逐渐摆脱社会性、经济性约束的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升学选择在能力之外,依然囿于上述约束。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学费支付能力以及预期收益等社会经济性要素对农村学生的升学选择具有显著的制约性。

第三,学生不同升学路径的选择意愿,并非单纯地取决于学生学业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在选择优质教学资源丰富的一本院校与选拔性较低的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具体而言,选择进入以公办重点院校为代表的一本院校的群体,不仅在学业能力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相反,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不仅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在社会经济地位中也处于明显弱势。(www.xing528.com)

第四,无论是学生的升学选择意愿,还是其升学路径选择,学生资助信息都未形成有效的影响作用。这一方面在于早期教育分流机制使得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基本都抱有升学意愿,所以资助信息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升学选择。另一方面,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资助信息的严重匮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助信息对升学选择的促进作用。

综合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升学机会的普及与高等教育系统多元化的发展,教育不公平现象正以一种质性,甚至是更为隐蔽的方式取代以往量性、相对而言较为显性的方式。显而易见,上述高等教育升学选择特征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升学机会均等政策的推进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相关政策设计摆脱单一僵化的模式,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属性的升学群体给予灵活的辅助政策,缓解由于学业能力和学业投入要素之外,因社会境遇等约束所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分析对象选择方面,虽然本章在探讨高等教育升学选择问题时,摆脱了以往国内多数研究聚焦于高校在校学生的局限性,将分析对象延伸至入学前的高三学生。然而,研究的一系列发现表明,由于教育体系中早期教育分流机制的存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升学选择模式不同,我国高等教育升学选择的时间点在很大程度上被提前至初升高阶段,为此仅仅考察高三学生的升学选择存在其局限性。因此,未来在考察大学升学选择问题时,需要进一步拓展考察群体,将学生初升高阶段的升学选择也纳入研究范畴,从而更加全面清晰地把握我国大学升学选择的结构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