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膨胀及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对于学生而言,升学选择不仅意味着在继续升学还是直接就业之间做出抉择,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院校类型中选择自身未来的升学流向。从高三学生第一志愿计划报考的院校类型可以发现,将近83.5%的学生选择进入公办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愿意第一志愿报考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比例仅为6.9%。第一志愿报考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比例为9.6%,而其中绝大多数为公办高职院校,报考民办高职院校的比例仅为0.3%。
究竟不同类型院校选择背后的约束机制是什么?在个体不同的升学流向选择中,上述三项约束的影响机制是否出现结构性差异?我们依据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以高考不同录取批次院校类型为因变量,以学生个体特征、社会性约束、经济性约束、信息性约束等方面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在分析模型中,将第一志愿选择高职院校升学的群体作为参照组,其系数标准为零,而分析结果中的各自变量的估计系数反映与参照组群体相比,分别选择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升学群体的倾向。
首先考察选择一本院校升学的学生群体,从学生个体特征而言,显而易见,相对于高职升学群体,女性、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一本院校升学的可能性大。此外,从社会性、经济性和信息性约束作用而言,与参照组相比,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家庭收入较高、重点高中毕业,并且对高校毕业预期收益较高的学生选择一本院校升学的可能性较大。这表明对于选择进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以公办重点院校为代表的一本院校的群体而言,除了需要具有出色的学业能力,其选择依然受到显著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约束。(www.xing528.com)
相对于一本院校升学选择群体,二本院校与三本院校升学群体的选择受到社会性和经济性约束则大为减弱。虽然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学生选择进入二本和三本院校的概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显著性水平仅为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