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团队组建:关键步骤与保障

创新团队组建:关键步骤与保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团队建设要特别关注这一过程。这样一种整体氛围无疑将有利于创新团队的发展。创新团队的人才流失将会导致创新项目的流产,甚至造成团队的失败或其他更为严重的损失,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团队发展的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团队生命周期的延长同样需要项目来支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成熟的创新团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分裂成两个,甚至更多的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组建:关键步骤与保障

1.促进合理集聚,实现团队与项目的良好匹配

通常情况下,创新团队的形成需要先探索一批处于分散和游移状态的创新者,依托一定的创新意愿,产生某个创新科研观点,建立共同的创新项目愿景,这是创新团队形成的前提性条件。

创新者中兴趣相同的人开始集聚,在这一集聚过程中团队负责人脱颖而出,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个内部整合良好,并且与项目良好匹配的创新团队。所以团队与项目的匹配性跟科学家向科研项目集聚的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创新团队建设要特别关注这一过程。

团队在进行深化研究创新项目,当一个科研项目通过探讨、头脑风暴、同行评审等方式生成之后,它对研究团队会提出更为具体和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团队与项目的匹配性的问题。这种匹配性又是通过一种选择机制来实现的,只有某些特殊的人才能通过这种选择机制,走向项目,汇聚成团队。集聚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这种集聚是通过一个选择机制来实现的。在这一选择机制中,创新者的学科、专业、资历、声望、态度、趣味、职称、年龄、价值观,以及相关制度和研究条件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只有进行周密系统的选择才有可能实现团队与项目之间的匹配性。如果匹配失败,那么研究目标就很难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适合而匹配的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内嵌自我。项目对研究者来说,必须不是过于困难,也不是过于简单,并且同时也符合研究者的研究趣味和理想。“只有这样的选择才能够激发主体最强烈的兴奋,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最活跃的思维。”这一点对创新团队的指导意义就是要选择最适合的研究项目。如果研究项目过于困难或过于容易,不能突出最大程度的内嵌自我,此时,创新团队要么放弃项目的研究,这很可能意味着团队的解散与终结;要么对创新团队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新的有实力的成员被补充进来,以增强研究力量,进而使原来过于困难的课题可以攻克;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原来的那些高水平的或有大抱负的成员退出创新团队,这样团队的整体水平下降,这也使得原来过于简单的课题能够适合现在创新团队。

2.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团队的建构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创新团队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性科技人力资源的组织模式,因而是以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为依托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否具有丰富的高质量科技人力资源是制约创新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很多创新团队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如缺乏高水平的科学家、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成员与研究任务不匹配、团队中的利益冲突等。目前,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各个大学的普遍认可,这意味着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样一种整体氛围无疑将有利于创新团队的发展。

创新团队的人才流失将会导致创新项目的流产,甚至造成团队的失败或其他更为严重的损失,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团队发展的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吸纳具有先进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是衡量一个团队的重要指标。

3.进行制度创新,为创新团队建构提供制度保障

由于创新实践是科技人才的“用武之地”,也是创新产业生成的源泉,成为创新团队发挥作用的最佳土壤。创新团队在市场竞争的实践多是由创新发展最初阶段开始,也是在内部制度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来对创新团队进行保护和规范,导致创新团队建设正在遭遇一种制度的瓶颈。(www.xing528.com)

事实上,在团队与项目强力联结的科技工商时代,在很多凭借整体的创新实力进行综合创新的时代,创新团队强化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创新团队发展的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创新团队深化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总之,创新制度框架,并由此为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对创新团队的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完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加强后续资助,延长创新团队的生命周期

人们通常认为,创新团队的生命周期就是项目的研究周期,随着项目的完成,团队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从而走向终结。这其实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创新团队的生命周期与项目的研究周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项目研究周期结束后,一般来说团队的生命周期并没有结束。这是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任务可能是广泛的,它并不只是研究某个单一而具体的项目,另外,项目研究周期结束后,往往会有后续研究,或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这也需要创新团队继续存在。即使随着项目研究周期的结束,团队趋于瓦解,但团队精神、风格、合作的经验与教训等会被保留下来,团队成员还会保持某种业务联系与学术交往,这也是将来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说,团队的生命周期并没有结束。当然团队的生命周期的延长并不意味着团队就此形成一个封闭的、固化的组织,相反它应当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及时对团队的结构进行调整,不断地生成新的研究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般来说,经过一个项目周期的磨合后,团队内部会趋于一种整合良好的状态。相对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而言,内部整合良好的创新团队具有更高的研究效率。另外,一个内部整合良好的创新团队会节省团队的建设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者在前沿展开激烈的竞争,都在试图抢夺制高点,所以时间成了创新者最关心的问题。一个成熟的团队往往能够直攻重大科学问题。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后续资助的中断,一个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的创新团队在不该终结的时候无奈地走向了终结。项目是创新团队生成的前提性条件,同样,项目也是创新团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性条件。创新团队生命周期的延长同样需要项目来支撑。当然,一个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的、成熟的创新团队可能有更强的获取项目的能力,也更容易在项目竞争中获胜。

一些在攻克重大科研项目上有突出表现的创新团队往往是从一个相对弱小的团队逐步发展壮大的,这一过程可能是漫长而艰难的,需要不断地提供资助以延长它的生命周期,增强它的生存能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成熟的创新团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分裂成两个,甚至更多的创新团队。这是一种团队的衍生现象,也就是一种团队催生团队的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大学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在那些有团队传统,并且研究资源比较丰富的研究型大学常有发生。当然,还可以设想,分裂出来的团队继续发展壮大,然后继续催生出更多的团队,从而产生链式反应。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团队生命周期的结束,相反,团队的生命以一种繁衍的方式在延续,这也是团队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

5.交叉营建,实现创新团队、创新平台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

创新团队建设在当代大学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跟创新团队建设一样,创新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也是当代大学的热点议题。创新团队、创新平台与学科是当代大学学术事业的主要支撑点。这三者之间是一种交叉营建的关系,并通过交叉构建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整合提升。创新平台是由学科来托起的,高水平的学科是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平台的前提条件,而创新团队既是研究平台中的一个关键性变量,又是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反过来,高水平创新团队也需要高水平的学科与研究平台来孵化。创新团队应当主动融入这一关系模式之中。创新团队正是在创新平台与学科建设的交汇点上完成自身的建构的。

创新平台是一个研究资源的组织与运行模式。所谓平台一般都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也就是说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追求一种卓越性。一个平台往往依附于某种制度框架,如具有独立组织地位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研究平台,能够显示大学创新实力,能够保证大学直攻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型大学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基于这样的创新平台往往能够构建大型的战略导向型创新团队。战略导向型创新团队是指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的创新团队,它的建构是基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战略导向型创新团队能够在某个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重大的科技创新。大型研究平台与战略导向型创新团队往往植根于多个学科领域。

学科则是大学最基本的要素,大学的运行是以学科为轴心来展开的,所以学科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学科建设也因此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为了加强和推进学科建设,大学开始组建学科团队,而学科团队则是创新团队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科团队主要是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学科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其主要目标就是创新和整理学科知识,发展学科的概念框架,进而整体提升学科的水平。当然学科团队也能够从事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很显然,相对于依托创新平台而建构起来的战略导向型创新团队来说,通常情况下的学科团队是一种学术导向型创新团队。学术导向型创新团队并不存在一个宏大的战略目标,它的组建也并不出于某种战略性的科研任务,但是学术导向型创新团队却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重大的战略型创新团队往往需要学术导向型创新团队来孕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