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如熤,字炳文,自号乐园,溆浦县桥江镇章池村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生,十三岁时补诸生,就读于岳麓书院,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优贡,研究舆图、兵法、星卜之书,尤其留心兵事。时有湖南学政张姚成对他非常欣赏,称其“为经世才,足当大任”(陶澍《严如熤墓志铭》)。他初始时并未从政,而是到沅州府的明山书院任教。在鸦片战争期间为保卫定海壮烈牺牲的处州总兵郑国鸿,便是他的学生。
乾隆六十年(1795),贵州松桃、湖南永绥苗民起义。湖南巡抚姜晟前往征讨,尝访人才。张姚成便举荐了严如熤。姜晟问计,任教于明山书院的严如熤撰写了《平苗议》十二则。因此,严如熤便成为姜晟的幕僚,继而又协助凤凰同知傅鼐推行屯政。在此期间,他提议在湘西构筑起一个耕守结合、屯防一体的管理体系。清朝中叶以后,湘西苗区“练乡勇,屯田筑堡”的苗防策略,便是在他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嘉庆五年(1800),严如熤参加了举孝廉方正的廷试。当时四川、湖北、陕西发生了白莲教起义,嘉庆遂以《询平定川、楚、陕三省方略策》为试题。严如熤有在黔、湘平苗的经验,以滔滔万言相对。嘉庆皇帝见此疏文,欣喜不已,朱批第一,并两次亲自召见。嘉庆六年(1801)严如熤出任陕西旬阳知县。嘉庆九年(1804)改任定远厅同知。同年十月,他母丧丁忧,返回故里。这时,朝廷以“洋匪滋扰粤东浙闽洋面,与粤东山寇勾结”为由,将他的上司陕甘总督那彦成调任两广总督。那彦成即手书招其为幕僚。处理完丧事,严如熤即南下广州,协助那彦成肃清海盗。直至嘉庆十二年(1807)丁忧期满,他才又回到定远任上,不久后,他升任汉中知府。道光初,又擢陕安道。他长期在陕南地区任职,修筑寨堡,编练乡兵,清剿农民起义军。他兴农事,教纺织,修水利,招抚难民,恢复汉中书院。一次,他因勘灾而误了申报赈济的期限,以苍生为念的严如熤,宁愿被削掉官职,也要于大年初一去拜谒知府,为民求得赈济,一时传为佳话。凡此种种,致“宣宗(道光帝)每论疆吏才,必首及之”。道光六年(1826)擢陕西按察使,抵任仅数日旋即病逝,时年六十七岁。卒后,追授布政使司之衔,归葬溆浦会仙亭右之青竹垅。他的挚友、道光朝重臣、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严如熤不仅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名吏,更是一位经世致用的大学者。他一生的著作颇丰,他在协助姜晟平定乾嘉苗民起义期间,参阅文献档案和地方志,结合在苗疆的亲身经历,撰写了《苗防备览》;他协助凤凰同知傅鼐推行苗区屯田期间,撰写了《屯防书》;他在陕、川、楚三省交界的陕南从政多年,熟知地理民情,平息白莲教起义和“棚民”事件,便撰写了《三省山内风土杂识》和《三省边防备览》;在两广总督那彦成处担任幕僚时,他协助肃清海盗,又撰写了《洋防辑要》一书。因此,他被学界称为“田野派”学者。(www.xing528.com)
长子正基,字仙舫,副贡生,少随父练习吏事,曾任河南、湖北布政使,通政使司通政使等职,著有《仙舫文集》《悯忠草》等著作。他与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将领多有深交。他逝世时,曾国藩派专人携函悼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