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这是屈原在他的《涉江》中,对他来到溆浦的叙述,“溆浦”之名,最早出现于此。屈原在《涉江》里,似乎将溆浦说成是不毛之地,其实,那只是他初入溆浦时的景象,说的仅是今县境思蒙一带。进入溆浦腹地,便是平腴丰饶的景象了。在当时,溆浦称得上是沅水流域的发达地区,以至于后来汉高祖刘邦将武陵郡治设在了这里。屈原在溆浦的时间有多长?有人说,屈原到溆浦不久后便离开,转而便投江于汨罗。有人说,屈原在溆浦待了四年。也有人根据《哀郢》中“至今九年而不复”之句,说屈原在溆浦待了九年。更有学者认为,屈原在溆浦的时间长达十六年之久,说是他除了从政以外,专事文学有二十年。其中大部分著作,就是在溆浦完成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历史的迷雾重重。屈原在溆浦的情形,除了历代文献记述和《楚辞》中显现的蛛丝马迹以外,在溆浦的民间,还散落着大量的历史遗存。种种迹象表明,是溆浦的丰厚文化,成就了屈原,“疾病祈赛,听命于巫”(《溆浦县志》);是溆浦盛行的巫风傩韵,为诗人提供了创作《九歌》的素材。在现今溆浦的傩仪、傩戏和傩舞中,一个个美丽的女神,都可以从《九歌》中找到她们的影子。“招魂”之俗,在溆浦延续至今。更有一个名为《装独脚云霄》的傩舞,表现的是一位因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腿而阵亡的将军,在傩坛以单腿舞蹈,魂游五岳,归位成神,化作一根缠着棉线的筷子,成为衣食之神(棉线代表“衣”,筷子代表“食”),供奉在溆浦人家的神龛里。这岂不正是屈原笔下的《国殇》吗?来到溆浦的屈原,深入民间,和这里的民众打成了一片。历代学者在校注屈原的《楚辞》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难解之处,而当以溆浦方言去破译时,便立刻迎刃而解了。曾在溆浦任教多年的陈抡先生,著有《楚辞解译》一书,便是用溆浦方言解译《楚辞》的,许多屈学界无法破解的难题,从溆浦方言入手都能迎刃而解。
长期以来,溆浦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屈原。唐人《常林义陵记》有载:“项羽轼义帝,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义之,故名义陵。”说明早在西汉时,溆浦就建有招屈亭了。另乾隆《湖南通志》则称:“龙舟竞渡最早始于武陵。”这里所说的武陵,实指溆浦。因西汉时溆浦为武陵郡治,加之又是屈原流放地,屈原投江后以龙舟竞渡纪念屈原,是顺理成章的。据溆浦民间传说,屈原是五月初五在汨罗投江,溆浦人五月十五才听闻噩耗,所以溆浦人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溆浦人划龙舟,便是从初五划到十五,一共是十一天。届时,沿江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常。那沅水岸边的一座座龙舟亭,更是这里一道别样的风景。(www.xing528.com)
溆浦民间有传说,屈原来到溆浦后,住在一个叫明月洞的山洞里。他与山中的金鹿结为朋友。有一次,屈原生病了,是金鹿衔来药草,治好了他的病。后来,屈原离开溆浦,自沉汨罗。人们常见成群金鹿聚集到山前的溆水边,朝着屈原离去的方向鸣叫,表达思念之情。因此,溆浦人便将这座山叫作鹿鸣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