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发现了距今八千年的蚌壳拼塑的龙形图,排列有序,轮廓分明,达十米之长。更在距松溪口五公里处的征溪口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八百年的褐色陶钵上,有方形船头的竞渡状龙舟图案。船体宽大,其上人头攒动,极其生动。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舟了。
无独有偶,辰溪县西南有个叫龙泉岩的建制乡。《辰溪县地名志》称,龙泉岩原名龙船岩,得名于当地的一块岩石。此石长约一点五米,宽约零点九米,上半部有弯月形龙舟图,船头饰有龙纹;下半部有六个方格,其内各有一个古文字,无人能识。近年修建市场时被埋入废墟中。这块岩石同样也说明了辰溪龙舟的古老。
《辰溪县志》载:“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沅辰水道龙船如箭,锣鼓如雷,观者如潮。”沅水北去,到了罗子山下,这里是瑶族分支“七姓瑶”的领地。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瑶人在此繁衍生息。五溪本是瑶族的故地。人们惊奇地发现,五溪的龙舟,大都配以木雕龙头,而唯独瑶乡的龙舟,依然是一脉相承了六千八百年前的那种方头龙舟。
沅水流过瑶乡的龙头庵、黄溪口、仙人湾,族人多聚族而居,不到四十公里的河岸两边,建有的龙船寮达三四十座。这种长廊形建筑,宽七八米,长达四五十米,青色的瓦屋脊背,错落有致的柱脚,专供龙舟停放,是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村寨(家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瑶乡的方头龙舟长达五十米,划船需六十人。龙舟有一个向上翘起达四五米之高的船尾。有人说是燕子尾,而有人说是狗尾。瑶人崇拜狗图腾,传说洪水滔天时,世上的种子全淹没了,只有洪水里游的一条狗的尾巴上,还沾着几粒稻种。狗的尾巴是高高翘起的,才保住了稻种,因此,瑶乡龙舟便有了一个高高翘起的船尾。(www.xing528.com)
瑶乡的龙舟以家族为组织。每个家族都有固定颜色的着装,如着红衣者为“红船”,着黄衣者为“黄船”等。划龙舟是瑶乡男人成人的标志。因此,划龙舟又是瑶乡男子的成年礼。
瑶乡龙舟的下水仪式由家族长老主持。届时,船头的小方桌上摆着鸡、鱼、牙盘三牲祭礼,家族男丁手执桡片,一字儿排开。站在最前面的,是族中初次上船刚成年的伢儿。长老焚香化纸,念动神词,请来列祖列宗,求得吉卦,保佑家族兴旺,保佑龙舟下水平安。继而桡手们上前,每眼船舱站立两人;锣鼓随之上船;头旗、腰旗就位;掌舵的艄公,地位显赫。那高高翘起的船尾上,坐着两位唢呐手。他们手握瑶乡的特有乐器——双唢呐。龙舟行进,双唢呐伴奏,这也是瑶乡龙舟的鲜明特色。
瑶乡龙舟竞渡,多为“两两对攻”,即两船头各坐一壮汉,在锣鼓声、唢呐声、呐喊声中,桡手奋力前划,壮汉则扳着对方船头,两船呈八字形向前冲。就在掰开船头的一瞬间,双方都设法向前推自己的船,向后拉对方的船,此动作俗称“挛猪脚”。得胜者,头旗将双旗高举,桡手们齐刷刷举起桡片。船尾的双唢呐随即吹响曲牌[满堂红],欢庆胜利。
划龙舟这天,出嫁的女儿都要和夫婿一同回到娘家。龙舟拢岸,夫妻用竹竿挑着红布,将食物分送给娘家的亲人,而后将红布掸在那高高翘起的船尾上。哪条船尾上的红布掸得多,说明哪个家族的女儿最重情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