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族的撒叶儿嗬葬礼仪式,热热闹闹的传统庆祝方式

土家族的撒叶儿嗬葬礼仪式,热热闹闹的传统庆祝方式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源于古代巴人的土家族,称人的死去为“黄金归窖”。土家人的葬礼少有哭啼,而是“热热闹闹陪亡者,欢欢喜喜办丧事”。土家族有一种古老的击鼓而歌舞的葬丧仪式,称为“撒叶儿嗬”,因丧歌中的衬词而得名,即“跳丧鼓”之意。歌舞开始,由祭师击鼓发歌领唱:“我打鼓来你出台,黄花引动白花儿开,撒叶儿嗬……”歌声中衬词“撒叶儿嗬”重音尤为突出,在场的所有人随之大声帮和。“撒叶儿嗬”的歌声震天动地。

土家族的撒叶儿嗬葬礼仪式,热热闹闹的传统庆祝方式

源于古代巴人土家族,称人的死去为“黄金归窖”。土家人的葬礼少有哭啼,而是“热热闹闹陪亡者,欢欢喜喜办丧事”。土家族有一种古老的击鼓而歌舞的葬丧仪式,称为“撒叶儿嗬”,因丧歌中的衬词而得名,即“跳丧鼓”之意。这和唐人《蛮书》中所述的“打鼓以悼哀”“其众必跳”是相吻合的。

土家老人逝去,当天夜里,只要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乡亲便会蜂拥而至。俗语谓之“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送亡人”。“撒叶儿嗬”的击鼓歌舞完全由男人担当。闻讯而来的女人,只能是一旁叫好的看客。届时,亡者的灵柩前摆放着一面牛皮大鼓。葬礼的祭师,同时又是鼓师和歌师。歌舞开始,由祭师击鼓发歌领唱:“我打鼓来你出台,黄花引动白花儿开,撒叶儿嗬……”歌声中衬词“撒叶儿嗬”重音尤为突出,在场的所有人随之大声帮和。接着,所有的男人每两人一组,根据鼓声的节奏,边歌唱边对舞。“撒叶儿嗬”的歌声震天动地。这样的歌舞参加的人越多越好,人数多时可上千,时间常延续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祭师的发歌,既有固定的唱词,也有即兴的演唱,除“起跳”时偶尔有几句悼念亡者的内容之外,均与葬丧无关。其内容包罗万象,有回顾土家先民的跋涉迁徙、开拓疆土,有反映土家人的古老的图腾崇拜。这样的葬礼无形中起到了土家文化传承的作用。其他,如土家人的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也都有所体现,唱到后来,有时还甚至涉及两性的调笑。土家人将丧事称为“白喜”,便没有更多的顾忌了。(www.xing528.com)

“跳丧”的舞步,分“大四步”“大四门”“小四门”“跳丧”“摇丧”等核心舞段。基本动作有“虎抱头”“牛擦痒”“狗撒尿”“狗连裆”“观音坐莲”“犀牛望月”“凤凰展翅”“饿马悬蹄”“美女梳头”“螃蟹打架”“猴子爬崖”“燕儿衔泥”“乡姑筛锣”“大王下山”等,多至几十个套路,多来自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形象逼真,动作优美。具体歌舞时,则根据鼓声的节奏和歌唱的内容,灵活机动地进行搭配和运用。由于土家有以白虎为图腾、把白虎奉为祖先进行崇拜的传统,因此人们在这种祭祀性的“跳丧鼓”中,便以该舞蹈为媒介,体现引魂归宗的观念。因此,在舞蹈中便有很多模仿老虎洗脸、摆尾、行走、跳跃、伸腰、捕食等的动作。特别是表演“猛虎下山”时,表演者一跃、一挟、吸腿、躬身,然后相对逼视、撞肘,再紧接跳转成弓步,同时抡右臂,口中发出阵阵的嚎啸,其形象极为逼真。

“跳丧鼓”有“武舞”和“文舞”,即“武丧”和“文丧”之分。“武丧”是舞蹈和民间武术相结合的一种跳法,基本动作有“猛虎下山”“犀牛望月”“虎抱头”“牛擦痒”等十多个套路,动作幅度大,节奏铿锵,讲究雄浑粗犷,表演时需要有过人的力度,非年轻后生不可胜任。这样的“武丧”主要适用于儿孙满堂的“黄金归窖”的老人的丧事,表达了对寿终正寝的长者的敬意。“文丧”中最具特点的是“哭丧”,基本动作以“大四步”为主,节奏缓慢,动作委婉,唱词凄凉,唱腔悲哀,情动处可催人泪下,一般只是在为“少年身亡”者“跳丧”时使用,充满了对亡者的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