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黔边境的靖州锹里苗区,至今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朴婚俗。
这种婚俗中,男方迎亲时,新郎是不去的。通常是由新郎的妹妹以及六位亲友(称为“六亲客”),代表男家前去迎亲。这天,女家的寨子里,各家各户都要备办筵席,“六亲客”务必家家吃遍。若遇寨子里人烟多,常常是从早吃到晚。入夜,女家宴请“六亲客”。席间主客同唱一种叫作“歌鼟”的无伴奏多声部苗歌,包括喝茶时唱的茶歌,饮酒时唱的酒歌,吃饭时唱的饭歌。新娘则由女友们陪伴,唱哭嫁歌,通宵达旦。
拂晓时分,盛装打扮的新娘向父母拜谢养育之恩。新娘随即由兄弟背着离家。母亲一手为女儿打伞避邪,一手提马灯引路,照亮人生的光明之路。新娘的嫁妆一般都非常简单,通常是两个包袱,里面包的是她婚前织的布料和花带,有的还有被褥。新娘让兄弟背着走一两里路以后,才自己步行。到了婆家门口,新娘要和前往迎亲的小姑一道,点燃一堆事先准备好的柴火,而后从火上跳过,以预示新娘到来以后家门兴旺。新娘进屋前,婆婆要在新媳妇衣服的不显眼处,寻找到一枚针。这枚针穿着红线,是新媳妇娘家母亲所藏的。婆婆找到了,据说可以防止日后媳妇嘴尖和婆婆吵架。若是找针的过程中,手指被针刺出了血,称为“见红”,则视为大吉大利。此后,新娘在婆婆的陪同下进屋。大门的门楣上,挂着一只竹筛,意为筛去邪恶,留下吉利。门外放着一只猪潲桶,要由新媳妇提进屋里,预示她日后将是一位养猪能手。这天晚上,新娘要陪同寨子里讨花带的后生们唱歌,直唱到次日天明时分,才将她从娘家带来的一条条花带,分送给后生们,祝福他们日后在爱情上交好运。
一个夜晚过去了,新郎和新娘却还没打上照面。早饭后,新娘便和娘家女伴、婆家小姑一道唱着担水歌,到井边担水。水井本在门前,她们却绕道而行,走几步,又停下来唱一阵。歌唱的内容,都是祝福的话,是新娘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样的歌唱,通常要持续三四个小时,才把一担水慢慢儿担回家。新娘先天跳过了火堆,这天又挑来了井水。苗族人认为,火与水是世上两样最重要的东西,新娘嫁到这家来,必须先和这里的火与水搭伴。这天,寨子里家家为新娘准备了筵席,新娘在女伴和小姑的陪同下,挨家挨户去领情。新郎则在家中宴请宾客,同样要像在新娘的娘家一样,在席间同唱“歌鼟”。这种宴饮,往往要持续到次日的天明。(www.xing528.com)
新娘来到婆家已是第三天,男家打糯米糍粑送新娘回门,新郎和送亲客相送新娘到半路,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上仅有的短暂相聚。山坳上,娘家人在迎候回门的姑娘。野地里,送亲客在摆开挑来的猪肉、糯米糍粑,支锅烫酒。野宴上,人们再一次唱起“歌鼟”,新郎向岳家人敬酒,表示感激。众人则以歌声对新婚夫妇表示祝福。宴毕,新郎眼巴巴地看着新娘被娘家人接走,没有洞房的婚礼到此结束。按照习俗,要在十天半月,乃至数月后,再由新郎去把新娘接回家。那时候,男方才为新人布置洞房。
苗家古老的婚俗,叫作“不落夫家”,有着母系氏族的印记。锹里苗家没有洞房的婚礼,便是这种古老婚俗的遗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