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溪祠堂:历史、建筑风格和社会角色

五溪祠堂:历史、建筑风格和社会角色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溪地域的祠堂最早建于何时,尚无确切资料,仅见溆浦《贺氏族谱》所录的《重建祠堂碑记》中,有“余辈始祖仁所公建祠于斯”的记载。旧时,五溪乡间以木屋居多,而祠堂则均为砖木结构、四面高墙的窨子屋。五溪各地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往往都是由祠堂体现的。五溪是多民族聚居地,有的祠堂还成为附近少数民族子弟读书的场所。祠堂所需的各项费用,多由义田租课开支。族人以向祠堂捐义田为荣耀事。

五溪祠堂:历史、建筑风格和社会角色

祠堂即宗庙,宗族祭祀的场所。宋代,司马光在《文潞公家庙碑》中写道:“汉人多建祠堂于墓所,今立宗祠,不必建于墓所矣。”五溪地域的祠堂最早建于何时,尚无确切资料,仅见溆浦《贺氏族谱》所录的《重建祠堂碑记》中,有“余辈始祖仁所公建祠于斯”的记载。查谱牒,贺仁所(名贵箴)生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卒于明正统三年(1438)。说明在明初,祠堂就已建立了。清中叶以后,祠堂逐渐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乾隆年间,晃州凉伞侗族吴姓便修建了祠堂。正如道光《晃州厅志》所说:“厅中昔少家庙,今则各族多有宗祠,或族姓众散者各立一庙,于冬至祭祀时俱遵家礼行礼,人皆知水源木本矣。”

五溪祠堂之多,令人惊异。仅溆浦一县,所建祠堂便超过两百座,且大部分保存至今。其中向氏一姓,便建有祠堂二十五座。在塘下垅一地,方圆仅两里,竟建有八座向氏祠堂。溆浦县境的龙潭,祠堂建造最为精美。旧时,五溪乡间以木屋居多,而祠堂则均为砖木结构、四面高墙的窨子屋。祠堂的建筑规制各地大同小异。前为山门,进山门为戏台。戏台前为天井,过天井为大殿。大殿正中设祖先牌位,两侧建厢楼,是女眷看戏的地方。在祠堂的山门、瓦脊、封檐、戏台沿口等处,多有彩绘、泥塑、木刻、石雕。五溪各地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往往都是由祠堂体现的。

祭祀祖先是祠堂最重要的活动。各家族祭祀的日期不尽相同。如溆浦溪口贺氏祠堂定于溆浦始祖贺贵箴的冥诞,每年的四月初八日;芷江浮莲塘唐氏祠堂则定在每年的冬至节。相同的是各祠堂祭祖时,必请戏班演唱辰河高腔。祠堂戏所唱剧目,多与其姓氏有关。如苏姓人唱《黄金印》(苏秦故事),刘姓人唱《大红袍》(刘知远故事),杨姓人唱《杨家将》(杨氏满门忠烈故事)。潘姓人唱《一品忠》(潘葛故事),而决不唱《杨家将》,因为该剧中的潘姓人(潘仁美)是个奸臣。

修纂族谱是祠堂的另一重要活动。族谱通常为六十年一修。所修族谱,皆载有《族规》,作为族人的行为规范。凡有违犯者,在祠堂执行家法,轻者罚跪、笞打,重者沉潭处死,非常严格。(www.xing528.com)

祠堂也是兴办义学、供族中子弟读书的场所。有的家族还设有专门的学田,以资助族中贫苦子弟完成学业。五溪是多民族聚居地,有的祠堂还成为附近少数民族子弟读书的场所。溆浦椒溪《贺氏族谱》有载:“雍正三年(1725),上设瑶额三名。谕令贺姓建义馆于椒溪祠,教瑶读书。”

祠堂所需的各项费用,多由义田租课开支。族人以向祠堂捐义田为荣耀事。今芷江浮莲塘唐氏祠堂内,保留有嘉庆元年(1796)所立的义田石碑,谓“庶有庙而祖灵常存;亦有田而庙祀维新”,并开列了该祠堂义田计十八丘,面积共八亩二分五厘的坐落。

各地著名祠堂,多与当地名人有关。倡修祠堂是达官贵人光宗耀祖的最好体现,凤凰县城三座著名祠堂即如此。杨氏祠堂系道光十六年(1836)由时任镇筸总兵的果勇侯杨芳倡修。杨系贵州松桃人,与凤凰杨姓同为一脉。田氏祠堂系咸丰十年(1860)由时任贵州提督的凤凰人田兴恕扩建;民国时期,其子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又复修。陈氏祠堂系民国八年(1919)由时任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主持重修。陈系麻阳人,与凤凰陈姓同为一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