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形成。大诗人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便有“仡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的记述。这种表演形式,可以认为是侗族人在演唱大歌。
大歌,侗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为宏大而古老之意。大歌的演唱不能少于三人,人数越多越好。这种集体演唱活动,除了平时的传承教习之外,多在重大节日(如尝新节、侗年、春节等)、集体交往或接待尊贵客人时,才相邀歌伴演唱。演唱的地点,有在歌场上,有在村寨的鼓楼里,也有在各种喜庆的场合。
侗族大歌是一种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的演唱方式。由领唱(独唱)与众唱相结合。其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由低声部派生。低声部由众人演唱,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即兴变唱。有时,高声部也可以成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声部的歌手以自己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然源出低声部,却超出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演唱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优美动听。侗族大歌分为女声大歌、男声大歌、混声大歌三种。按照其内容、风格、旋律、演唱方式,又可以分为四类。①“嘎听”,即声音大歌,是大歌最精华的部分。“嘎听”多为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淌水等。此类大歌歌词短小,多有衬字,拉腔时几个歌手轮换唱高音,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其中以《蝉之歌》最有代表性。唱来似山野蝉鸣,韵味无穷。另有《撑船歌》,表现的是小河撑船的悠然自得。“嘎听”的演唱,展示了侗族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理念。②“嘎麻”,即柔声大歌,内容多为情歌,牙牙细语,舒缓而缠绵,富于感染力。男女青年通过“嘎麻”的演唱,寻求爱情的归宿。③“嘎想”,即伦理大歌,内容多为劝教戒世,旋律平和,重于表述,或是宣示,或是安抚,或是称颂,或是讥讽,从而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④“嘎吉”,即叙事大歌,讲述民间故事传说的大歌。通过一人高音领唱,众人集体低音相衬,讲述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对话,发表感慨。演唱时,领唱者表情丰富,众人协调配合,极为生动。“嘎吉”内容广泛,通过歌唱,既可传承民族历史,又可起到教化作用。另外,侗族地区有一种称为“月也”的集体做客活动。客人进入主人村寨,主寨的男女青年要在寨子门口拦上板凳,扯上绳索,唱《拦路歌》,客方的男女青年则以《开路歌》回应,而后才能进到寨子里做客。《拦路歌》和《开路歌》,都是以大歌的形式演唱的。(www.xing528.com)
曾几何时,西方音乐界以他们的复调式多声部民歌为骄傲,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复调式多声部民歌,直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侗族大歌,以她的“天籁之音”亮相于世界舞台,她不但是复调式多声部,而且还是无伴奏,西方人的论断才不攻自破。1986年10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大歌合唱团十一人,赴法国巴黎参加秋季音乐节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演出结束,谢幕竟达三十七次。2009年,侗歌大歌被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