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州古韵喜傩神五溪漫话

思州古韵喜傩神五溪漫话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岑巩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对于当地傩戏“喜傩神”的来历说法不尽相同。这些酬神还愿活动,都有傩戏“喜傩神”的表演。后来衍变成为今天还可见到的“喜傩神”。“喜傩神”的内容宽泛,包括傩祭、傩技和傩戏。“喜傩神”是傩仪和傩戏的组合。傩坛正戏九出,共有十四个角色。“喜傩神”的演唱趣味横生。这些剧目无一例外都是喜剧,“喜傩神”亦因此而得名。

思州古韵喜傩神五溪漫话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岑巩县古称思州,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岑巩县志》云:“吾岑昔为思州府地,思州始名于唐,历史之久,驾乎贵州。”民间更有说法:“先有思州,再有贵州。”傩戏“喜傩神”就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

今岑巩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对于当地傩戏“喜傩神”的来历说法不尽相同。据清光绪《思州历代名师录》记载:侗族巫师周法兵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到江西学法,归来后创立“冲傩喜傩神”;仡佬族巫师邹法元,因乡间常有白虎吞噬人畜,于洪武元年(1368)到河南学法,归来后创立“白虎愿”;苗族巫师龙法贵,因乡间常有孩童被洞神吃掉,于万历年间到麻阳学法,归来后创立“童子愿”。这些酬神还愿活动,都有傩戏“喜傩神”的表演。也有学者认为,元末明初,中央王朝对思州实施“改土归流”,是驻军带来了中原的军傩。后来衍变成为今天还可见到的“喜傩神”。

思州巫傩和五溪地域所有巫傩一样,以东山圣公(伏羲,俗称傩公)、南山圣母(女娲,俗称傩娘)为傩神,分别雕有神像,供奉于傩坛。“喜傩神”的内容宽泛,包括傩祭、傩技和傩戏。

傩祭由掌坛巫师主持,有“请师起建”“开光点相”“架桥迎兵”“立楼扎寨”等程序,多为巫师的单人傩歌说唱。其中巫师的“踏罡步斗”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舞蹈。(www.xing528.com)

思州巫傩的傩技名目繁多,有“上刀梯”“过刀桥”“踩红犁”“衔红铁”“捞油锅”“开红山”等,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绝技。

“喜傩神”是傩仪和傩戏的组合。内含三十堂法事,其间穿插演唱傩坛正戏。这些正戏都戴着面具演唱。面具又叫“鬼脸子”“假脸子”,用轻巧、易雕、少裂、光滑的乌桕木和水杨柳木雕刻而成。傩坛正戏九出,共有十四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专用的面具。这些面具造型奇巧,与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相吻合,且都是采取镂空雕刻的,戴在脸上,要求眼能见光,鼻便通气,嘴可传声。面具制成以后,除了打磨抛光以外,还要投放到滚油中,进行特殊的热处理,这样的面具不会开裂。

“喜傩神”的演唱趣味横生。在《跑报》一剧中,报子从“桃源洞”来到傩坛,为主家勾销良愿。他头戴面具,上身着红衫,下身穿五彩裙,手敲铜锣上场。他的动作滑稽,语言诙谐,令人捧腹。《赶牲》中的秦童,是一个猪贩子。他戴着鼻斜口歪的面具,一副搞笑的样子,把肥猪赶到酬愿人家。这出戏演唱之前,傩坛必须斋戒。秦童赶牲到傩坛以后,众人才可以开荤。在《搬开山》一剧中,戴着狰狞面具的开山,从“桃源洞”赶赴傩坛,要为主东“砍开五方招财之路,驱散不祥邪妖精怪”,谁知在途中斧子失落。于是他请来打卦先生占卜,得知斧子落入东海龙宫。他下海寻斧,得知斧子被龙王三公主砍缺,又不得不请来铁匠打斧子。剧情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傩坛正戏的剧目还有《搬仙锋》《笑和尚戏仙锋》《梁山土地》《判官审案》《春官贺喜》等。这些剧目无一例外都是喜剧,“喜傩神”亦因此而得名。它的这些剧目,与辰州傩戏多有相同之处,说明二者之间是存在着某些渊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