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酉阳面具阳戏:五溪漫话

酉阳面具阳戏:五溪漫话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面具阳戏是酉水流域土家族特有的傩戏剧种,曾流行于今重庆市的酉阳和秀山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城乡。今秀山境内,已经见不到这种傩戏的演唱了,只在酉阳的双河、丁市、李溪、黑水、兴隆等地,间或还能够听到面具阳戏的锣鼓声。面具阳戏是土家族群众酬神时演唱的傩戏。掌坛老司通常是祖传的面具阳戏艺人。面具阳戏以老郎太子为戏神,老郎太子即唐明皇。演唱用的面具有专用和通用两种。

面具阳戏是酉水流域土家族特有的傩戏剧种,曾流行于今重庆市的酉阳和秀山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城乡。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具阳戏由于种种原因,趋于衰败和萎缩。今秀山境内,已经见不到这种傩戏的演唱了,只在酉阳的双河、丁市、李溪、黑水、兴隆等地,间或还能够听到面具阳戏的锣鼓声。

面具阳戏起于何时,无从稽考,只是在戏班敬奉师祖的牌位上,写有“唐朝启教,历代戏官”的字样。而从其拥有的剧目来看,说它出现在唐代,显然为时过早。

面具阳戏是土家族群众酬神时演唱的傩戏。通常以村寨为单位建立坛班。每个坛班有掌坛老司一人,演员、乐手为十至十五人。掌坛老司通常是祖传的面具阳戏艺人。他谙熟祭祀规程,精通傩戏艺术,负责艺术的传教,演唱的组织,是村寨中是受人尊重的人物。

面具阳戏以老郎太子为戏神,老郎太子即唐明皇。每个坛班都有一尊老郎太子的神像,立在一个装满稻谷的木斗中,供奉于后台。木斗的两侧,分别供奉着玉皇上帝和关圣大帝的面具。面具阳戏的面具称为“脸子”,用白杨木制成,分为祭祀用和演唱用。玉皇上帝和关圣大帝面具为祭祀用。演唱用的面具有专用和通用两种。专用为重要角色使用,通用则分为生、旦、净、丑,由次要角色选用。面具阳戏在以下三种情形,即新春跳灯愿、还愿祈神和祭祖祈神时演唱。(www.xing528.com)

新春跳灯愿:春节期间,为某户人家吉庆而设。坛班到主家,主家的大门是关着的,在艺人的演唱中,主家“开财门”,然后是“唱正戏”。其中必有一个称为《盘古经》的关目,内容为演唱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皇帝。将所有正戏唱完,一个晚上的跳灯愿才结束,由掌坛师作法“辞神”。

还愿祈神:某户人家为求福、求子、求财、寿诞、婚庆或是求雨等而设。先要由演员装扮为关老爷镇殿,装扮为庞氏夫人镇台。庞氏夫人即高腔戏《芦林记》中的女主角庞三春。这一程序名为“镇台”,实则是由庞氏夫人和她的丈夫姜郎相公即姜诗两个角色演唱一曲戏文。接着演唱正戏,正戏的剧目和还愿的内容吻合。如庆寿诞时,演《大孝记》(董永故事);求子时,演《窦老送子》等。演唱结束,关爷扫殿。最后,掌坛师以木盘置放关老爷面具和鸡蛋一枚到主家门外,口念“烧张纸来化张钱,圣帝爷爷转桃园。圣帝回转天宫去,过后有请速降临”。将鸡蛋抛向空中,鸡蛋落地,以摔破为吉利。

祭祖祈神:某户人家为祭祖而设,程序较“还愿祈神”要简单些。即没有关爷镇殿,而只有庞氏夫人镇台。演唱的正戏剧目叫《冬梅花》。剧情为河南张洪恩生子进宝、进财。进宝学文,进财习武。二人进京求名,途中救得不堪继母虐待而投江的柳凤英,柳以冬梅花为记,相许进财。魏徵丞相之女鸾娇彩楼抛球,得中进宝。兄弟二人金榜题名,归家后皆成姻眷。此剧以“进宝”“进财”兄弟二人吉利名字,给主家以好彩头。祭祖祈神时,要制作纸扎的灯(称“马马灯”)和车(称“马车”),祈神结束,要在村口将纸扎的灯和车,连同大量的楮钱一并焚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