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腔作为辰河戏的高、低、昆、弹四大声腔之一,它源自昆山腔,是毋庸置疑的。而昆山腔进入辰河地域,却是从土司王府起始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昆山腔进入辰河,最早是在土司王府。早在南宋绍兴五年(1135),永顺十一世土司彭福石宠,在今永顺县灵溪镇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土司王城。到了明中叶,今湘鄂一带的“土兵”赴江浙抗击倭寇,永顺土司彭翼南亦奉命前往。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为庆贺胜利,浙直总督胡宗宪设宴犒赏容美宣慰田九霄、永顺宣慰彭翼南、桑植安抚向鹤峰等土兵首领。在严守升所著的《田氏世家·容美宣抚使田九霄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胡宗宪)酒酣,命席间讴唱为乐……及向歌[楚江秋]、彭歌[大江东]各一阙。胡公笑曰:‘我谓彭宣慰面似桃花,果然矣!’盖彭在家,常演戏为乐。”(见《容美土司史料》)彭翼南演唱的[大江东],是《单刀会》中第一曲[新水令]首句的三字。如今的《单刀会》辰河戏作高腔演唱,而[新水令]的开头三字“大江东”却作昆腔演唱,称为“昆头子”。彭翼南演唱[大江东],表明早在明嘉靖年间,永顺土司王府里,就已经演唱昆腔了。
与永顺土司不同的是,保靖土司除拥有王府以外,还修建了一座类似“行宫”的“花园”,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花垣县。清初,史学家谈迁《北游录》“永顺保靖二司土风”载:“保靖长官司长官彭朝柱……汉官至,例公宴。酒九行,优唱九出……土官延客,优人备南北调。”这种在酒席筵前优人演唱的“九出”和“南北调”,无疑是今人所称的昆腔。乾隆十一年(1746)《永绥厅志》里更有这样的记载:“花园,旧为保靖宣慰司花园……康熙中,曲阜孔尚任来游此园,观演所制《桃花扇》传奇,欢极而散。”文中载明,康熙年间,《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竟然还来到了保靖,游彭氏土司王的花园,观看了保靖王府家班演唱他所作的《桃花扇》,实属一件盛事。辰河高腔剧目没有《桃花扇》,保靖王府演唱的应该是昆腔。(www.xing528.com)
清中叶以后,辰河戏空前发展,其中当然也包括昆腔。清人杨懋建有《梦华琐簿》,成书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其中有关于“长沙普庆部佳伶”瓣香的相关记述:“瓣香姓曾名超。昔在洪江,桐城朱啸崖摄会同令,朱抱荷幕中颇眷。之后乃随星桥来长沙,其画梅所教也。谭铁痴言普庆部寓所与铁痴家为邻,朝夕过从,知其行事甚悉。瓣香学南北曲最多,长沙诸郎中殆无其耦。”说明这位曾超,不但艺术上可圈可点,还与当时会同县的县太爷有着一层特殊的关系。这说明了当时洪江的辰河班,是与高昆同台的。洪江“学南北曲最多”的辰河昆腔艺人曾超,即或是到了省城长沙,也是“殆无其耦”的一流角色。
辰河昆腔以笛子伴奏。另有辰河低腔,其词格与曲格与昆腔大同小异,不同的是用唢呐伴奏。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在辰河的戏班里,昆腔和低腔剧目多已失传,现仅存夹杂在高腔剧目中的二十二个单折。如《红梅阁》中的“判奸”(昆)、《龙凤剑》中的“火烧轩辕坟”(低)。《拜月亭》中的“走雨”“招商店”,《百花亭》中的“斩巴”则为昆、低间唱。辰河昆腔、低腔剧目虽多失传,但数量可观的曲牌和唱词,仍为艺人所抄录保留。1981年,辰河昆腔剧目《判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视录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