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溪漫话:辰河目连戏之四

五溪漫话:辰河目连戏之四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辰河目连戏的演唱中保存着许多中国民间戏曲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古老传统。古代五溪的许多人生礼仪、民俗活动,都在目连戏中有所展现。其时,信佛的傅相,已与妻子刘氏分居。刘氏青提的“遗体”在众目睽睽之下,随着棺材埋入了地下。对此,辰河目连戏有一场令人捧腹,却又意味深长的表演。封建社会里的许多社会生活,在辰河目连戏中都得到了再现。陶全三次当街拦轿喊冤。

在辰河目连戏的演唱中保存着许多中国民间戏曲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古老传统。古代五溪的许多人生礼仪、民俗活动,都在目连戏中有所展现。

辰河目连戏有这样的情节,桂枝罗汉为了遵从佛祖旨意,投胎积德行善的傅家,变化为傅家后园中的一棵萝卜。其时,信佛的傅相,已与妻子刘氏分居。刘氏是因为吃了后园桂枝罗汉变化成的萝卜,才生下目连戏的主人公傅罗卜的。大戏演到罗卜投胎时,戏班要准备一担萝卜,挑到戏场。观众中的青年妇女,都要准备一个红包,向戏班讨要一个萝卜。说是吃下这个萝卜,就会像剧中的刘氏一样,生下一个如同剧中傅罗卜一样孝顺父母的儿子。这种流传在五溪地域的求子习俗,久而久之,就相沿成习了。大戏演到傅罗卜出生时,戏班会有一场按照当地“送鸡米、打三朝”习俗进行的民俗表演。届时,艺人装扮成傅罗卜舅家的一行人,挑着整笼的鸡、成担的糯米和新生儿的穿戴,在小镇的街道上招摇过市,并给沿途的人们送红蛋。然后,艺人走到戏台上,继续戏文的演唱。当《目连传》演到傅罗卜的母亲刘氏青提亡故时,要请当地的道士,到戏台上按照民间的规制“做道场”。出殡时,要用一具真的棺材,将刘氏青提的“遗体”放入其中。然后,由艺人和当地群众,组成长长的送葬队伍,在“引路幡”的引领下,绕行于戏场,并在戏场附近挖一个土坑,将棺材埋入其中。就这样把一场当地民间的葬丧仪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刘氏青提的“遗体”在众目睽睽之下,随着棺材埋入了地下。难道是真把这个旦角艺人埋到了地下吗?其实,戏班在掩埋棺材之前,就已经做了手脚。当人们为那位旦角艺人提心吊胆时,她却又出现在戏台上了。这时,她所装扮的,已经不是阳间作为凡人的刘氏,而是阴间作为鬼魂的刘氏了。

在巫风盛行的五溪地域,人们患病,常常不是求医而是求巫。多少人的生命,被装神弄鬼的巫婆贻误。年长月久,明眼的人们对此有所醒悟。而在民间,巫婆却仍然有着她的市场。对此,辰河目连戏有一场令人捧腹,却又意味深长的表演。当剧中的刘氏生病时,传奇剧本为《请医救母》,辰河艺人却将其改成了《请巫救母》,即家人为她请来巫婆跳神。演出时,通常是在观众席里寻找一个当地真正的巫婆,到戏台上为生病的刘氏跳神。当巫婆跳得越来越起劲,谓之“神魂附体”时,戏台下突然有人大声呼叫巫婆的名字,说是她的儿子掉到河里去了。巫婆闻声,立即停止跳神,直奔台下而去。临走时,她没忘记带走放在神案上的红包。这时,满场的观众必然发出哈哈大笑。(www.xing528.com)

封建社会里的许多社会生活,在辰河目连戏中都得到了再现。“拦轿喊冤”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告状办法。傅罗卜的祖父傅崇夫妇皆死于外乡,父亲傅相运父柩回籍安葬。因其未运母柩,傅相的母舅陶全大闹傅宅。时有新到按院赴任,陶全以“不运母柩,纵仆殴舅”的罪名,将傅相告于新上任的按院。演出时,饰演执事、衙役的艺人,用官轿抬着饰演按院的艺人鸣锣游街。观众随之离开戏场,到街头观看。陶全三次当街拦轿喊冤。头两次以闯道为由,在街头被当众责打。第三次按院才受理了他的案件。然后,陶全被带到戏台上审问,观众也随之回到戏场。戏台上的戏文才又继续演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