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在湘西苗族地区,民间最多的庙宇是天王庙。天王庙又称“三王庙”,供奉着三位神灵兄弟,大哥为白脸,二弟为红脸,三弟为黑脸。因白脸为兄长,故称其为白帝天王。
关于白帝天王的来历,苗族学者石启贵所著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载有苗族人的古老传说:在乾州(今吉首市)一个叫鸦溪的地方,有一口龙井,水中潜有龙王。龙井附近,有杨姓老者,生一女,名穆英,才貌非凡。某年久旱无雨,禾苗枯槁。为救苍生,老者至井边许愿求雨,称若是龙王赐降甘霖,拯救黎民,愿将女儿许配。那井中龙王,对穆英已久生仰慕,闻言大喜,立刻降下滂沱大雨。禾苗复苏,百姓感激。一日,穆英井边洗衣,龙王显圣,水耀金鳞。惊异中,穆英掉手镯于井中,下井打捞,得与龙王相会,成亲,并生下三子。女儿落井失踪,老者知是许愿灵验。大熟之年,苗年椎牛大祭。龙王化为凡体,与妻儿同来道贺。宴席上,龙王醉酒,遍身闪现金鳞,现出原身,无奈独自返回龙井。穆英携三子留居娘家。兄弟三人长大,才貌非凡,英勇异常。某年,苗民起事,三兄弟领命,在凤凰境内奇梁洞一带,平苗得胜,获得朝廷旌奖。其时,有朝中权奸嫉其贤能,在皇帝跟前进谗言,称这三兄弟有谋反之心。皇帝听信,遂设下毒计,以毒酒作为犒赏。三兄弟回归,正值炎炎夏日。行至桃源县境白马渡口,暑热难挨,开坛饮御酒解渴,兄弟三人同被毒死。大哥饮酒少许,死后为白脸;二弟饮得多些,死后为红脸;三弟饮得最多,死后为黑脸。兄弟三人死后,皇帝心神不宁。为了掩人耳目,将三兄弟分别封为靖远王、镇远王和绥远王。
有关白帝天王的历史文献,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辰州府志》:“鸦溪,在(泸溪)县西二百六十里……溪中有石穴者七,渊源莫测,号曰‘龙井’。其神传曰‘白帝天王’。”到了清乾隆六十年(1795),湘西苗民起义,朝廷委派沅辰永靖兵备道傅鼐率兵镇压起义军。傅鼐处心积虑,编造了一个天王的神话,说是起义军以火攻凤凰城时,有成群乌鸦绕城郭飞行,火便自然熄灭。这些飞鸣的乌鸦,便是冥冥中的天王在显圣。战后,嘉庆三年(1798),傅鼐便在凤凰厅城东门外观景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天王庙。此后,又还在境内的廖家桥、新场、凤凰营、红树坡、新寨、鸭保寨、靖疆营等七地同时修建了天王庙。
湘西苗族人对于白帝天王的祭祀,每年从小暑节前的辰日,即三王饮毒酒身死的日子,开始封斋,并严禁杀生。斋期一直要延续十三天,直到小暑节后的巳日,方可开斋。开斋以后,由巫师主持椎牛仪式,并以烹煮的牛肉祭祀天王。祭祀过后,众人欢聚宴饮。(www.xing528.com)
在湘西民间,白帝天王还被奉为公正无私的执法神。早年,苗民若有争讼,必到天王庙吃血设誓,请神裁决。谁是谁非,任凭天王造福降灾。天王庙因此被称为“苗乡大理院”。沈从文的小说曾对此做过生动的描述。
在湘西,一些以汉族居民为主体的商业口岸,如洪江、浦市等地,也都建有供奉白帝天王的天王庙。旧时,湘西盛产桐油,桐油用油纸糊裱的篾织油篓装运。制作油篓的工匠,多来自凤凰苗区。这些地方的天王庙,是凤凰苗民的同乡会馆,也是制油篓工匠的同业会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