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进入五溪地域,带来了傩文化,使这里的“巫”成为“巫傩”。汉人和土著寻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共同创造了一个各民族都共同认可的傩神——东山圣公、南山圣母。
东山圣公和南山圣母,就是汉人所说的伏羲和女娲,源起于上古“洪水滔天,兄妹成婚”的神话传说。唐人李冗《独异志》是这样记述的:“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这里所说的昆仑山,据相关专家学者研究,并不是青藏高原的昆仑山,而是五溪地域的雪峰山。这里土著的苗、土家、侗、瑶等少数民族,都有内容相同的传说,只是不叫作伏羲和女娲。苗人称其为巴龙、乃龙;土家人称其为雍尼、补所;侗人称其为姜郎、姜妹;瑶人称其为东山大哥、南山小妹。这里流传的相关故事,较《独异志》的叙述更为详尽:说的是洪水滔天,人类灭绝,世上仅剩下兄妹二人,一个在东山,一个在南山。人类不能就这样灭绝啊!妹妹提出要和哥哥成婚,人类才能繁衍。兄妹成婚,大逆不道,哥哥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妹妹设计,说服哥哥。除了前述引文中说的,两股烟子在天上聚合以外,兄妹二人还分别从东山和南山各滚下一页石磨,两页石磨居然也在山下聚合了。哥哥这才顺从天意,答应和妹妹成婚。民间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妹妹主动,这显然带有母系社会的痕迹。
就这样,当“巫”变成“巫傩”时,五溪的土著和外来的汉人,从共同拥有的古老的传说里,找到了共同点。今湘、黔、鄂、渝四省(市)毗连广大地域群众共同信奉的傩神,就这样诞生了。其全称的神号是:“天下之名山大川,五天五岳圣帝,五盟皇后夫人。东山圣公大帝,南山圣母娘娘。”俗称圣公为傩公,圣母为傩娘。(www.xing528.com)
五溪巫傩对傩公、傩娘神像的造型,颇有讲究。这一对结为夫妻的兄妹,哥哥羞赧难当,是红脸;妹妹坦然面对,是白脸。由于傩公神号为“五天五岳圣帝”,他的神像,要突出八个部位,称为“三山五岳”。突出的眼珠,为明月山;突出的眉毛,为须弥山;突出的头顶,为太罗山。合为“三山”。突出的下颚,为东岳;突出的右颊,为南岳;突出的前额,为西岳;突出的左颊,为北岳;突出的鼻子为中岳。合为“五岳”。这里的巫傩认为:“三山”是阴冥极乐,“五岳”是人间仙境,在傩公神像的造型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傩神东山圣公、南山圣母神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明人史惇《痛余杂录》中有载:“(巫傩)所供神像,有头而无躯者。”道光《黎平府志》对此做了更详细的描述:“端公所奉之神,制二鬼头,一赤面长须,曰师爷,一女面,曰师娘,谓之伏羲、女娲。临事,各以一竹承其颈,竹上下两篾圈,衣以衣,倚于案左右,下承以大椀。”出现这样的特殊造型,是有原因的。在五溪地域,傩神是没有神庙的,而巫师班在行傩时,又必须设傩坛,竖神像,进行供奉。为了便于巫师班走乡串寨时随身携带,巫师们创造了这种有头而无躯、靠两个篾圈支撑、便于着装的傩神神像,且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