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江古商城:五溪漫话

洪江古商城:五溪漫话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冶铁业使得浦市空前繁荣,先后有十三个行省的客商在浦市修建了会馆。如此看来,直到乾隆末年,浦市的城市规模仍然比洪江要大。桐油、木材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洪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洪江与浦市并驾齐驱的局面因此形成。洪江依托桐油、木材和鸦片的有力支撑迅速崛起;浦市却由于冶铁业的终结而一蹶不振。浦市在湘西经济中的龙头地位,便逐渐由后来居上的洪江取代了。

洪江古商城:五溪漫话

洪江和浦市,同处湘西。在康熙以后的两百多年间,两个市镇一直是竞争对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徐炯在《使滇日记》中分别记述:“至洪江,烟火万家,称为巨镇。”“浦市称巨镇,廛舍稠密,估舶辐辏,十倍于洪江。”当时的浦市,显然要比洪江大得多。

浦市之所以成为湘西最大的商埠,靠的是它的支柱产业冶铁业。雍正六年(1728),辰永沅靖道尹王柔给朝廷上了一道这样的奏折:“楚南产铁各地方,外来射利商贩悉于就近设炉锤炼,下船装运至湖北汉口发卖,或由汉口而转运两江递贩。臣念由江入海,其势甚易,若不设法稽查,则奸商图利私运出洋亦未可定。不得不恳请我皇敕谕楚省及两江督抚,于各关口处,严饬该员稽查,俾不得私贩入洋。”(见清《朱批谕旨》)奏折所述楚南产铁的地方,指的就是浦市。当时,浦市附近的沅陵辰溪等地,都在以土法开采铁矿,运到沿江各地,冶炼成生铁,而后将炼成的生铁,集中到浦市,加工冶炼成熟铁,再通过船装水运到东南各地销售。那是个闭关锁国,“寸铁不得出洋”的年代,当时,或许是有人利用浦市所产的熟铁干起了走私的勾当,引起了道尹王柔的警觉,于是便给雍正皇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冶铁业使得浦市空前繁荣,先后有十三个行省的客商在浦市修建了会馆。由冶铁而发迹,富甲一方的瞿、唐、康、杨四大家族,至今仍为浦市人所津津乐道。与此同时,洪江也依托它的桐油木材两大支柱产业,迅速成长,奋起直追,不断地缩短着与浦市之间的差距。

乾隆六十年(1795),湘西、黔东苗民大起义,一把火将浦市夷为平地。战后,一位叫周士拔的官员,被派往浦市处理善后。他在《防浦纪略》一书中记述:“查得本市土著及外省客民,原共有五千数百余户。(战争过后)商旅大半迁移,市民携眷舟居者十之五六,暨远乡近村,多被焚掠,无所依归,于江东西两岸搭棚借寓,其户亦不下数千。”据文中所述,浦市在乾隆六十年(1795)是五千数百户。而据相关资料,洪江到后来鼎盛时期的光绪十三年(1887)才达到五千七百余户。如此看来,直到乾隆末年,浦市的城市规模仍然比洪江要大。(www.xing528.com)

乾嘉苗民起义的大火,使浦市元气大伤,而它的冶铁业却并未因此而终结。道光元年(1821)《辰溪县志》载:“(铁)矿厂一开,而辰之无产贫民借以生活,岁不下万余人。”辰溪县如此庞大队伍生产出的生铁,都要通过船装水运到浦市的五斤坡,冶炼成为熟铁。浦市在湘西的经济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而这时的洪江,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完成了“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商城格局。桐油、木材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洪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时的湘西经济,可谓双雄争辉。洪江与浦市并驾齐驱的局面因此形成。

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欧铁大量输入,浦市熟铁市场被欧铁抢占。加之浦市附近铁矿石资源日渐枯竭,冶铁业无米为炊。而在此时,清政府开放烟禁,洪江凭借地理优势,成为云贵鸦片的集散地,获得了又一经济支柱。洪江依托桐油、木材和鸦片的有力支撑迅速崛起;浦市却由于冶铁业的终结而一蹶不振。浦市在湘西经济中的龙头地位,便逐渐由后来居上的洪江取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