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江古商城:市不易肆到称为巨镇

洪江古商城:市不易肆到称为巨镇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不易肆”表明,这里的商品交易,不是在店铺里进行的,而只是摆了一些摊子。这是因为若水市镇的规模,一直比洪江大,而且是会同县之最大。事实上,徐炯所记述的“烟火万家,称为巨镇”,并不就是说洪江是有一万户人家的巨镇,而只是形容它是一个较大的市镇。三天后,徐炯抵达浦市。这就表明了崛起的洪江仅是粗具规模,虽说是“称为巨镇”,却仍然比它下游的浦市要小很多。

洪江古商城:市不易肆到称为巨镇

洪江地处巫水与沅水的交汇处,地扼要冲。早在宋代,这里便有了军事设置洪江砦,它却并不是一个集市。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集市的功能在于农副产品的交易。早期的洪江要作为一个大的集市,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这一带河岸的山崖陡峭,没有大片的农田,出现不了大的村落,也就少了可以进行交换的农副产品,不具备成为大集市的条件。洪江的《贺氏族谱》“祠堂记”中这样记述:“贺秀山从江西来洪江,当明末清初之际,其时未有市镇也。”康熙十二年(1673)《会同县志·市镇》记载:“洪江镇……其地扼要津。自上流而下者,必于此停舟,自下流而上者,必于此泊岸,故聚而成市。至于缗钱丝帛杂货,俱非土产。而百物俱贵。所可常继者,唯鱼、盐两项。市不易肆。”史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洪江虽然是交通要冲,因为本地没有什么出产,形成不了大的集市。经常有的商品,只有沅水河里捕捞上来的鱼和朝廷官卖的盐两项。文中的“肆”,指的是店铺。“市不易肆”表明,这里的商品交易,不是在店铺里进行的,而只是摆了一些摊子。

康熙元年(1662),距洪江上游七十里的黔阳县城,新任知县张扶翼谕民种桐。康熙二年(1663)下种的首批桐树,到《会同县志》修纂的康熙十二年(1673),还只有十年。桐油产生的效应还没有显现。即将“呱呱坠地”的古商城洪江,还正在母腹中历经着十月怀胎。

明清时期,凡市镇关隘距县城较远者,多设巡检司分治之。明成化九年(1473),会同县在距离县城七十里的若水设置了巡检司。洪江虽然较若水更为偏远(相距一百二十里),却没有设置巡检司。这是因为若水市镇的规模,一直比洪江大,而且是会同县之最大。会同县的所有市镇,都是每十天赶两场,唯独若水是每十天赶三场。直至今天,若水还是每逢三、六、九日赶场。到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距离张扶翼谕民种桐已经二十五年,桐树的种植,已经推广到沅水上游,包括清水江、渠水、水、巫水流域各地。一时间出现的大宗商品桐油,需要加工和集散。洪江凭借着它特有的地理位置,获得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洪江因桐油而迅猛发展,地位得以提升,并引起了官方的关注。《会同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洪江巡检司署,原系若水巡检。康熙二十六年,辰永沅靖道详明,以洪江系属通衢,请将若水巡检移驻洪江,以资弹压。”

这时候,迅速崛起的洪江后来居上,把若水抛在了后面。(www.xing528.com)

就在若水巡检移驻洪江的康熙二十六年,朝廷执掌传旨、册封之事的行人司行人徐炯,奉旨前往云南考察地理民情,返程时,十二月十六日从黔阳县行船至洪江。他在《使滇日记》中写道:“十六日……巳刻发棹,过鸬鹚滩,行六十里至洪江,烟火万家,称为巨镇。”

事实上,徐炯所记述的“烟火万家,称为巨镇”,并不就是说洪江是有一万户人家的巨镇,而只是形容它是一个较大的市镇。三天后,徐炯抵达浦市。他在日记中做了这样的描述:“十九日……过浦市……浦市称巨镇,廛舍稠密,估舶辐辏,十倍于洪江。”这就表明了崛起的洪江仅是粗具规模,虽说是“称为巨镇”,却仍然比它下游的浦市要小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