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地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雪峰山、武陵山连绵起伏,极适合林木的生长,自古以来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木材生产基地。
五溪地域所产木材,以清水江所产杉木最为著名。旧时,辰州是五溪地域的政治中心,木材都必须水运经辰州出口,“辰杉”因此而得名。在古代,人们把苗、侗等少数民族统称为“苗”。清水江流域是苗、侗聚居区,“辰杉”故又称“苗木”。早在明代初叶,“苗木”就已经进入市场。洪武初,朝廷制定“竹木抽分法”,明确了“客商与贩杉木、棕毛等,三十分取二”的税率。永乐十二年(1414),更扩大制定了“松木、柏木、松木板、杉木板、苗木、杉木篙三十分取二”的税率。(均见《明实录》)这其中未开列杉木,而是开列了“苗木”。这个“苗木”,无疑是特指清水江一带出产的杉木。
历史上,少数民族聚居的五溪地域交通闭塞。直到元代,随着通往云贵的中央水陆驿道从这里穿越而过,这种情形才发生了变化。来自中原的风,吹开了五溪闭塞的大门,这里的林木资源,自此得到开发。“苗木”的税赋,进入了朝廷的税法之中,说明“苗木”已经进入了批量的生产。“苗木”生产,属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最初过渡,从而促成了沅水流域由天然林到人工林的大转化。由于“苗木”进入市场,催生了清水江流域大面积人工杉木林的出现。五溪木业因此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
明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修建了紫禁城(今故宫)。此后的数百年间,又屡加修葺。五溪地域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成为皇宫的梁、柱、椽、壁。永乐四年(1406),皇宫兴建伊始,朝廷便遣侍郎师逵、金纯二人,入湖广采办木材,首先是沅水流域。特别是正德以后,木材入贡征调极为频繁。“(正德)十年(1515),(永顺)致仕宣慰彭世麒献大楠木三十,次者二百,亲督运至京……十三年(1518),世麒献大楠木四百七十”(见《明史》)。当时,修建皇宫的木材,多取自湖广、贵州和四川。而湖广、贵州的主要木材产地,为五溪地域。据《明实录》记载,万历三十六年(1608),朝廷“坐派贵州采办楠杉大木、柏枋一万二千二百九十八根,该木价银达一百零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一两”。因有采木之役,自明正德至万历的近百年间,朝廷曾十余次免去了湖广辰州、沅州,贵州铜仁、黎平、镇远诸府正官例行的入京朝觐。(www.xing528.com)
五溪地域的木材,沿沅水,入洞庭,下长江,而后经由大运河北上,便抵达了北京。据《明实录》记载,京城的贮木场设在东直门外,称为“神木厂”。万历二年(1574)九月,工部题奏:“神木厂收贮楠、杉大木,出自湖广川贵,每根价银数千,采运劳苦,若任风雨浸淫,坐视朽烂,甚为可惜。乞委官搭棚若盖,以图经久。”(见《明实录》)千辛万苦从各地运到京城的木材,居然被扔在了“神木厂”,不闻不问,工部才不得已给万历皇帝上了这道奏折。明神宗采纳了工部的意见,下诏搭建棚盖,使各地运去的珍贵木材,免受风雨侵蚀。
当年修建紫禁城时,征诏湖广川贵的木材,是因为这些木材水路运输的便利。今天,当人们游览故宫的殿宇,仰望那些高大的梁柱时,谁还能想起,其中包含着多少五溪人的艰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