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是中国历史上继“江西填湖南”之后的又一次大移民。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清代康熙以后的百余年间。明末,“天府之国”的四川,人口约有四百万。17世纪中叶,明亡清兴,四川经历了三十余年战争的摧残。先是农民领袖张献忠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崇祯十七年(1644)两次入川,并在成都称帝,号“大西国”。战争与杀戮,使四川人口损失过半。瘟疫随战争接踵而至,致使“死者朽卧床榻,无人掩埋”,“人皆徙散,数百里无人烟”。顺治初年,大旱、大饥、大疫再次席卷四川。“大荒,饿死者日无计数”,“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以上均见《四川通志》)康熙初年,入蜀赴任的巡抚张德地曾这样记述沿途所见:“沿途瞻望,举目荆榛,一二孑遗,鹑衣菜色”,“行数十里,居民不过数十人”。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叛乱入川,历时七年,川人再遭涂炭。四川“民无遗类,地尽抛荒”。这时,四川官府掌握的全省税户,就只剩下九万人了。为此,巡抚张德地奏本朝廷,恳请康熙谕令,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康熙三十三年(1694),皇帝下了《招民填川诏》,从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大量向四川移民。移民人数最多的是湖南和湖北。当时,两湖为湖广行省,“湖广填四川”之说即由此而产生。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四川的人口便增至二百九十万了。(www.xing528.com)
五溪地跨湘、鄂、渝、黔。重庆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亦属五溪地域。近水楼台先得月,五溪自是移民四川最多的地区。翻阅五溪人的每部族谱,人户名下有“徙川”二字者,比比皆是。其中最为显赫者,便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杨氏家族。四川省潼南县(今属重庆市,为潼南区)双江镇《杨氏族谱》载:“文秀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南宋末……官湖广永州府零陵县知县,越明年三月宋亡,不能归,乃徙辰州府辰溪县,定居于五都一甲之黄溪岩……”黄溪即今中方县铜湾镇黄溪村。文秀公的第十一代孙通辉,生子光基,是迁往四川潼南双江镇的始祖,即杨尚昆主席的第九代祖公。光基公迁蜀的原因,黄溪《杨氏族谱》有载:“通辉公字灿然……家饶于财,颇为人所觊觎……配戴氏,生子光先……光显,时值明季,寇盗充斥,二子出外,传同时遇害,戴氏竟以忧卒。继娶阳氏,生子光基,未几阳卒。公独身持门户,群凶环伺,出入自危……光基茵祀所寄,关系极重,欲以全之。适同里挚友何公仕龙,官四川嘉定州知州,解组归里……因以光基托之……至成立授室,然后归宗。既归后,群凶未遂所欲,患仍未息……时通辉公已卒,光基公乃携妻子至蜀中,定居于蓬溪之姬家坝,实杨氏迁蜀之始祖也。”就这样,光基公随着巨大的移民潮,迁移到了四川。潼南县双江镇《杨氏族谱》中,载有“迁蜀始祖光基公传七大房世次表”。光基公的八世孙——宣永公生有八子:尚荃、尚麟、尚述(号闇公)、尚昆(号诚五)、尚仑、尚直、尚明、尚正(号白冰)。其中的闇公、尚昆和白冰,世人称之为“杨氏三杰”,都是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中杨尚昆更是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值得五溪人引以为傲的乡亲。1989年,黄溪的杨氏宗亲曾派代表前往四川潼南认亲。1990年清明节,潼南的杨氏宗亲派代表前来黄溪扫墓,祭奠先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