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的木洞杨梅,是五溪闻名遐迩的特产。木洞杨梅有此名声,颇有一番来历。
据传,早在清康熙年间,驻扎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进军衡阳,途经靖州木洞,军粮短缺,人困马乏,士兵饥渴难挨。当时,正值杨梅成熟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野生杨梅。杨梅果虽带酸涩,却也是红得诱人。吴三桂便下令部队摘梅充饥,倒是解了燃眉之急。吴三桂来到一个地名叫上冲的小地方,也从树上摘下杨梅,连吃数颗,直酸得龇牙咧嘴。原来吴三桂患有龋齿,经酸梅一刺激,痛得很是难受。他一气之下,挥刀就把那棵杨梅树砍了。于是,民间便有了“吴三桂木洞砍杨梅树”的传说。相传就在第二年的春天,上冲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翁。他到上冲那棵被吴三桂砍倒的杨梅树蔸前,用利斧将树蔸一劈两开,将随身带来的杨梅枝插入树中,然后用泥土堆好、夯紧。说也奇怪,那插入树蔸的杨梅枝竟然成活了,并得以茁壮成长,不出几年,结出的杨梅与原来的山杨梅大为不同,不是酸涩难耐,而是乌里透红,果大核小,甜里带酸,酸中有甜。山民无不感到惊奇、欣喜。众人纷纷来到上冲,从那棵杨梅树上砍下枝条,然后嫁接到自家山杨梅的树蔸上。又过了几年,整个木洞满山满岭的杨梅,全都变得香甜无比。木洞出产的杨梅,从此便声名远播了。
吴三桂挥刀砍杨梅树,白胡子老翁在那杨梅树上改变木洞杨梅品种的故事,听来似乎有点儿不着边际。木洞人人皆知的另外一个故事,却是实实在在的。说的是木洞村有位叫作周道宏的前辈,是他最先开始在山杨梅树上以嫁接的方法,从当地杨梅树中优中选优,改良木洞杨梅的品种,获得了成功,并在木洞迅速地推广。(www.xing528.com)
靖州木洞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完全能满足杨梅树生长和果实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这里土壤为板页岩发育的黄壤,有机质含量高,能满足杨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木洞原来的山杨梅,处于原生状态,果实瘦小,味酸涩,品质差,产量低,但也有少量优质杨梅树,果实甜蜜可口,果大核小,可视为天然珍品。周道宏等几代果农从当地的山杨梅中精挑细选,存优去劣,并通过年复一年地接枝嫁接,逐步完成了从自然生长到人工培植的过程,培育出“大叶杨梅”“银红杨梅”“光贵早”等不同优良品种,并在木洞进行了大力推广种植。这些品种的果实呈乌红色,果大核小,酸甜适度,含有大量的糖分、果酸及多种营养成分,深受群众喜爱。木洞杨梅除了生食以外,当地人还将它制为果干、蜜饯,或酿成可口的杨梅酒。
木洞杨梅作为五溪地域最著名的山珍,历来受到官家的重视。光绪二十五年(1899),靖州府官员挑选了一些品质极好的木洞杨梅,往北京进贡,获得了皇家的赞许。木洞杨梅也因此得以声名远播。在交通不发达的往昔,杨梅无法远销。光绪三十三年(1907)《靖州乡土志》记载:“木洞杨梅产一千担,六百担销洪江、会同。”于是,有人吟诗发出感慨:“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