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溪酒文化:五溪漫话、鼻饮和苦酒

五溪酒文化:五溪漫话、鼻饮和苦酒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鼻饮”不仅真有其事,而且这种特殊的饮酒方式使得饮酒别有一番情趣,正彰显了五溪古老的酒文化特色。侗苗地区的苦酒,是五溪酒文化的另一个亮点。古老的艺术为五溪的酒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籼稻米酿制的烧酒,长期以来都唱着五溪酒类的主角。近年从“锦江酒”到“湘泉”,到“酒鬼”,更创造了五溪酒文化新的辉煌。

五溪酒文化:五溪漫话、鼻饮和苦酒

五溪的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当蒸馏酒还没有出现时,酒是需要过滤的。《尚书·禹贡》即有“包匦箐茅”的记载。意思是说,把箐茅置于滤酒器中,用作滤酒。宋人蔡九峰为此作注:“包茅山麻阳。包茅有刺而三脊。”今麻阳境内辰水之滨有包茅山,山上有包茅庵。当时,用于滤酒的香草,是作为贡品从麻阳运去的。宋人朱辅,写了一部五溪少数民族的专著《溪蛮丛笑》,书中有关于酒的记述:“酒以火成,不酢不刍,两缶东西,以藤吸取,名‘钓藤酒’。”其中的“酒以火成”,说明这种钓藤酒已经是蒸馏酒了。“不酢不刍”是说这种酒不是用作祭祀,而是平常饮用的。“两缶东西,以藤吸取”是说用这种酒来待客时,主人与客人同时对着一个陶制罐子,用中空的植物藤管来吸取。这真是一种亲密无间的饮酒方式!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述:“伦佬饮不以口而以鼻,曰‘鼻饮’。”这种“鼻饮”的饮酒方式,在多种文献中都有过记述。近年有人提出,“鼻饮”是不存在的。笔者认为,鼻子是可以饮食的,医院以鼻饲为病人灌流汁,即可以为证。“鼻饮”不仅真有其事,而且这种特殊的饮酒方式使得饮酒别有一番情趣,正彰显了五溪古老的酒文化特色。

清代初叶,由于桐油产业的兴起,洪江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大都会。八方商贾,云集洪江。在觥筹交错中,人们达成生意买卖。古商城特有的酒文化,催生了这里的酿酒业。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会同乡土志拟编》记载:“洪市糟坊造酒,有糟烧、冰烧、归源、堆花、蜜酒、苏酒各色名目。其最醇者唯糟烧、冰烧,次则归源、堆花。若苏、蜜二酒,则甘香而淡,夏月饮之最佳。而苏酒尤为时尚。他处造之,不及其美,水土使然也。故邻近郡县,常贩运于洪市。其酒以糯米为之,各糟坊于冬月采办糯米,多者数千担,少亦数百担,雇善酿者造之,至次年三四月间始能成酒,其性凉,宜于暑月。总计一年所售,不下数百万斤。而糟烧各项,仅能称是。”那时候,从事木材经营的“山客”和“水客”,聚首于木业牙行。到了夏天,木行的老板就是用这种清火退热的苏酒,来款待买卖双方。到洪江木行饮苏酒,是木商们的特殊享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木行消失,苏酒也随之销声匿迹。近年,随着洪江古商城旅游的开发,苏酒重又焕发青春,受到游客和当地群众的欢迎。

侗苗地区的苦酒,是五溪酒文化的另一个亮点。苦酒以糯米酿制,吃来醇和可口,苦中略带甘甜。先苦后甜,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境界。少数民族对酒的喜好,伴生了许多饮酒的习俗。用牛角制成的牛角杯,是特殊的酒具。若有客人来山寨,姑娘们会在村口以酒相迎,要喝酒之后才可进寨,称为“拦门酒”。在酒席筵前,人们常常以“酒歌”相伴,相互劝酒、祝酒。靖州锹里苗族的“歌鼟”,是一种多声部的无伴奏合唱,堪称民族艺术瑰宝,声名远播。这种“歌鼟”的核心部分便包含“酒歌”。酒席筵前,“歌鼟”声声,轻吟浅唱,觥筹交错,别有情趣。古老的艺术为五溪的酒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www.xing528.com)

苏酒和苦酒都是糯米酿制的。籼稻米酿制的烧酒,长期以来都唱着五溪酒类的主角。当地出产的苞谷和高粱,也都是酿酒的上佳原料。近年从“锦江酒”到“湘泉”,到“酒鬼”,更创造了五溪酒文化新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