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穆天子藏书秦人的二酉藏书传说

穆天子藏书秦人的二酉藏书传说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沅陵县还有一个说法是,发源于古丈的酉溪,在沅陵注入酉水,故而称为“二酉”。石碑后面便是二酉藏书洞。右侧的石阶上,有当年的“藏书箧”。近年,沅陵县已将“乌宿”地名更改为“二酉”。这便是“穆天子藏书”。“二酉藏书”的故事,源自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谓“二酉藏书”,表达的是世人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不满,于是,便有了附会于发生在今辰溪县的“穆天子藏书”,衍生出这样一个秦人“二酉藏书”的传说故事。

穆天子藏书秦人的二酉藏书传说

二酉是五溪地域的一个地名。历史上,流传着一个“二酉藏书”的故事。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二酉究竟在何处、为什么古人要在这里藏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二酉”,《辞源》的条目引用了《元和郡县志》所述:“大酉山有洞,名大酉洞,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书千卷,云秦人避地隐学于此。自酉溪北行十余里,大酉山相连,故曰二酉。”其后还加上了一句:“按,二山皆在湖南沅陵县西北。”依此说法,二酉是在沅陵县酉溪口的乌宿一带。沅陵县还有一个说法是,发源于古丈的酉溪,在沅陵注入酉水,故而称为“二酉”。清光绪庚寅年(1890)湖南督学使者,闽人张亨嘉所书“古藏书处”斗大四字,就镌刻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石碑后面便是二酉藏书洞。进入洞内,只见二酉洞洞口宽阔,洞内敞亮。洞身由半山腰舒展内进,而后倾斜向下延伸,在洞深十五米处,宽度最大,相传藏书就在此地的右侧。右侧的石阶上,有当年的“藏书箧”。相传此洞的尽头,可通往酉水河中。近年,沅陵县已将“乌宿”地名更改为“二酉”。

酉水上游重庆境内的酉阳,也有一个二酉洞。据同治《直隶酉阳通志》载:“南宋郑樵《通志》:‘洞高广各七八尺,宽敞圆明,其深莫测,两崖石壁,天然层叠,状若图书,旁有石窍,别为一洞。’乾隆五十七年(1792),权州事丁映奎建亭其上,额曰‘二酉亭’,与僚友唱和,有石刻,又手书‘二酉藏书’四字勒石中。有石鼓,以石击之声彻内外。”近年,酉阳开辟“桃花源”景区,二酉洞成为一个景点。今二酉洞左右石壁,留有许多篆刻题咏,皆因年代久远,蚀损莫辨。唯洞后左壁上,清代酉阳知州罗升梧手书的“太古藏书”四个斗大的楷体字,仍清晰可见。(www.xing528.com)

在沅陵县城的沅水上游,相隔泸溪县的,便是辰溪县。这里有一座大酉山,还有一个更早的藏书故事,那就是穆天子藏书。穆天子即西周穆王,他西巡至今辰溪境内,不幸驾崩。《湖广通志》载:“周穆王陵在辰溪县钟鼓山。”钟鼓山系大酉山的主峰。“山中有洞,名钟鼓洞,亦称大酉洞。大酉山九峰鼎立。九峰中世传有九穴。穴中藏有西周穆王的国史文书。”这便是“穆天子藏书”。道光《辰溪县志》有载:“大酉洞去邑治里许。在龟山南。旧传有七十五室,琴案棋局,石床丹墀具焉,盖仙灵之宅也。辰溪旧志‘古八景’云为‘昔秦人藏书室’。”另在乾隆《辰州府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藏书室在大酉洞中,相传为‘秦人藏书室’,或云‘穆天子藏书处’……中有七十五石室。”

“二酉藏书”的故事,源自秦始皇焚书坑儒。最早的记载,见于司马迁的《史记》。秦汉之际的经学大师伏生,原名伏胜,专治《尚书》。为了避免秦始皇焚书,他藏《尚书》于壁中,使这一重要的典籍得以保全而流传至今。伏生被后世推崇尊拜为圣人,进文庙与孔子一起同受祭拜。后来,唐人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大酉)洞中有书千卷,秦人避地隐学于此”,并没有载明是伏生把书藏到此地。试想,墙壁里可以藏匿的《尚书》,有必要从咸阳翻越秦岭,经过汉水,越过长江,进入洞庭湖,再溯沅水而上,来到大酉山吗?所谓“二酉藏书”,表达的是世人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不满,于是,便有了附会于发生在今辰溪县的“穆天子藏书”,衍生出这样一个秦人“二酉藏书”的传说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