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靖州地笋苗寨:锹里花苗的风水宝地

靖州地笋苗寨:锹里花苗的风水宝地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苗的大多数,世代居住在“三锹”中的“中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寨子名叫地笋。在花苗人的心目中,地笋寨真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地笋苗寨的居民共一百二十户、六百七十人,以吴姓为主。移民到地笋苗寨的吴姓汉人,经过长期与花苗通婚,繁衍后代,早已“与之俱化”,成为地地道道的花苗人。地笋苗寨以其奇特的民俗风情,尽显锹里花苗的迷人风采。地笋苗寨多美食,其中禾花鱼最有特色。

靖州地笋苗寨:锹里花苗的风水宝地

湖南靖州贵州天柱、黎平、锦屏的两省四县的交界地锹里,属于云贵高原余脉九龙山区,是苗、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几十个村寨遍布山上山下。按照地势高低,人们习惯将锹里分为“上锹”“中锹”和“下锹”,合称为“三锹”。“三锹”居住着一个古老的苗族部落,因其服饰艳丽,而被称为“花苗”。花苗的大多数,世代居住在“三锹”中的“中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寨子名叫地笋。

地笋苗寨背靠青龙山余脉,两侧山冈环绕,寨前有溪水长流,再加上星罗棋布的八口池塘,正合着花苗人建村立寨“藏风纳水”的风水准则。寨子里,一座座吊脚楼因山就势,左右比翼,前后参差,鳞次栉比,顺坡而建,居中的平坦处,则为公共活动场地,并兼作晒谷坪之用。更为地笋人津津乐道的,是寨子里的两个小山包,暗合“双龙抢宝”之意。而那呈“品”字形的三口水井,更暗合“位列三才”之意。在花苗人的心目中,地笋寨真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地笋苗寨的居民共一百二十户、六百七十人,以吴姓为主。靖州吴姓苗民的来源,光绪《靖州乡土志》有这样的记载:“吴姓来自江西吴雄之后,久处苗峒,与之俱化。”元末明初江西人大量移民湖广,距今已经五百多年。移民到地笋苗寨的吴姓汉人,经过长期与花苗通婚,繁衍后代,早已“与之俱化”,成为地地道道的花苗人。地笋苗寨以其奇特的民俗风情,尽显锹里花苗的迷人风采。

花苗远处深山,还保持着诸多母系氏族的文化遗存。早年,花苗人的婚姻,有“养女还舅”的定规。年长月久,他们深知这一习俗对种族繁衍的不利,便于清道光年间公议废除陈规,并立碑为记。而在地笋,至今却又保存着结婚时“不落夫家”的习俗。地笋人娶亲,是没有洞房的。因为新娘婚礼过后,还依然要回到娘家,要等到女方怀孕了,才到夫家落住。花苗的婚礼有两大特点:一是要跳过一堆火,担来一担水,体现了花苗古老的“火是文明的象征,水是生命的起源”的哲学思想;二是整个婚礼都在一种称为“歌鼟”的歌声中进行。(www.xing528.com)

靖州三锹一带有“民歌之乡”的美誉。花苗婚礼期间演唱的“歌鼟”,堪称中国多声部民歌之瑰宝。喝茶时唱“茶歌”,饮酒时唱“酒歌”,吃饭时唱“饭歌”,是漫长婚宴铁定的程序。演唱时,由一人讲歌(男声,吟唱),二人和歌(女声,一为领歌,一为拉腔),众人帮和,使得通宵达旦的婚宴喜庆而热烈。第二天清早,新娘为婆家担水,则要和女伴们担着水绕道而行,多声部唱“担水歌”。新媳妇把婆家的水缸挑满之后,便动身回娘家了。

地笋苗寨多美食,其中禾花鱼最有特色。这里有稻田放养鲤鱼的习惯。稻穗黄熟时,人们放干稻田,捉来鲤鱼,以蒿菜催鲤鱼吐出肚中秽物,取出内脏,往鱼肚放入祖传佐料,将鱼层层放于木质大腌桶,一层腌鱼,一层生姜红辣椒等配料,层层加叠,盖上密封木盖,压以重石,将腌桶置于阴凉干燥处,二十天后,咸、香、鲜、辣的腌鱼便大功告成。腌鱼是花苗人一年四季用来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