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雷山县西江苗寨:蚩尤子孙的家园

雷山县西江苗寨:蚩尤子孙的家园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苗语中,“江”即“讨”的意思,西氏族就在这片“讨”来的土地上,建立了今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根据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记载,自蚩尤以来已延续了二百八十四代,说明西江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进到西江苗寨,脚上不沾泥,全部都是青石板铺路。今西江苗寨计有一千三百余户,六千余人。苗族人遍及中国南方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规模最大的村寨,当属贵州的这座西江苗寨。

雷山县西江苗寨:蚩尤子孙的家园

五千多年前,生活在中原地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与黄帝炎帝部落发生了武装冲突,战败之后,被迫进行大迁徙,来到了长江流域,建立了三苗国。其中一部分人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楚蛮”的一部分。后“楚蛮”进入武陵山区,史称“武陵蛮”。其中一支名为“赏氏族”的部族,拥有清水江流域的大片土地。约在六百年前,另一支名为“西氏族”的部族,在不断地迁徙中走投无路,便向赏氏族的兄弟“讨”要一块地盘,作为安身之所,得到赏氏族的慷慨应允。在苗语中,“江”即“讨”的意思,西氏族就在这片“讨”来的土地上,建立了今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根据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记载,自蚩尤以来已延续了二百八十四代,说明西江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西江苗寨四面环山,枫树成林,枫香扑鼻,清水江的支流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北岸有平寨、东引、羊排三个行政村,南岸有水寨、乌嘎、也好、南贵四个行政村。白水河上的七座风雨桥,把两岸的寨子连为一体。这些寨子里的民居均为木质吊脚楼,一般为三层四扇三间或五扇四间。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用作憩息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第三层则主要用作仓厫。这种吊脚楼即“干栏”,继承了中国南方民居的古老传统。进到西江苗寨,脚上不沾泥,全部都是青石板铺路。寨子里的公共设施齐全,传统的苗家禾晾四处林立,还特意辟有芦笙场、斗牛坪和跑马道。河滩上,有专门的斗鸡台和斗鸟台。寨子里一棵棵大树下,则是青年男女“游方”对歌的场所……今西江苗寨计有一千三百余户,六千余人。苗族人遍及中国南方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规模最大的村寨,当属贵州的这座西江苗寨。

在西江,农历六月上中旬的卯日,禾苗已孕穗,过吃新节,又称为吃卯,以兆丰年。届时团寨杀猪、宰牛分食。各家各户扯禾苞供奉。对歌、赛马、吹芦笙,不眠不休,持续两夜三天。十月过苗年,前三天禁挑水、砍柴、割草、拾粪,妇人不做针线活,不做饭,由男人替代。从第四天开始,老人挑酒、肉、糍粑,走亲访友。青年男女则吹笙、跳舞、斗牛、赛马。村子之间,男女“游方”,对歌倾诉爱情。历时九天结束。(www.xing528.com)

西江苗寨有一种称为“将略”——汉译为“鼓社”的古代社会组织遗存。鼓社以山鼓为标志。在人迹罕至的山洞,藏有山鼓一面、芦笙一把、木雕的男女裸体人像各一尊。每逢子(鼠)年,西江人以神树古枫木造新鼓。丑(牛)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每户派一男性长者,去山洞里,将山鼓、芦笙和裸体男女雕像取回村寨。人们摒弃旧鼓,敲击新鼓狂欢,高声呼唤祖灵,将祖灵引入新鼓中。宰杀牯牛,以牛心祭祖先,以牛皮绷扎新鼓鼓面,置放于停鼓祠,并于寅(虎)年农历十月第一个寅日的寅时,将新鼓送回山洞。送鼓时,人们在家中躲藏三天三夜,防止山鼓将他们的灵魂带去山中。在规定的时辰,鼓头和司祭带领众人,将新制的山鼓,连同芦笙和男女裸体雕像,悄然送往藏鼓石窟。本届历时三年的祭鼓活动,至此才全部结束。西江的鼓社祭十三年举行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