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市:古镇的经济崛起与挑战

浦市:古镇的经济崛起与挑战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泸溪县浦市,沅水西岸一个古老小镇。浦市初建于河东。足见当时浦市的市镇规模。楚南产铁,历来以浦市闻名。十三省客商先后在浦市建立了会馆。浦市在沅水流域特殊的经济地位,催生了它特殊的行政体制。在浦市战后的恢复期间,沅水上游的洪江,以桐油和木材两大产业为龙头,逐步完成了它“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古商城格局,经济迅猛发展,而这时的浦市却面临着铁矿资源日渐枯竭的危机。

浦市:古镇的经济崛起与挑战

泸溪县浦市,沅水西岸一个古老小镇。狭窄的街道铺着石板,码头上停泊着稀疏的船只。谁能想到,这里曾一度是沅水中上游最大的商埠。

浦市初建于河东。元大德三年(1299)就设立了千户所。随着滇黔中央驿道的开通,这里的经济日渐繁荣。后来由于东岸地势狭窄,秋冬枯水时码头不便泊船,市镇便逐渐迁到西岸。至今在河东还依稀可见原街道遗存的石板路。

清初,迁移到沅水西岸上的浦市进入鼎盛时期。康熙二十六年(1687),礼部行人司行人徐炯自云南公务返京,取道沅水。他在《滇行日记》中,记述洪江是“烟火万家,称为巨镇”,而记述浦市则为“廛舍稠密,估舶辐辏,十倍于洪江”。足见当时浦市的市镇规模。促成浦市的繁荣,是由于沅水中上游的木材桐油、白蜡等货物在此集散,更是因为浦市附近的五斤坡开办了炼铁厂。雍正六年(1728),辰永靖道尹王柔启奏朝廷:“楚南产铁各地方,外来射利商贩悉于就近设炉锤炼,下船装运至湖北汉口发卖,或由汉口而转运两江递贩。臣念由江入海,其势甚易,若不设法稽查,则奸商图利,或私贩出洋亦未可定。不得不恳请我皇上敕谕楚省及两江督抚,于各关口处所,严饬该员稽查,俾不得私贩入洋。”(见清《朱批谕旨》)王柔说是要防止这里的铁走私,实际上应该是这里已经出现了走私现象。楚南产铁,历来以浦市闻名。道光辰溪县志》有载:“是矿厂一开,而辰之无产贫民借以生活,岁不下万人”;“所出生板俱装运浦市出售,于炒铁厂炒成熟铁,然后转运湖北汉镇等处销售”。另有沅陵、泸溪所产的生铁,也都运送到浦市加工,足见当时浦市的冶铁业是具有相当规模的。(www.xing528.com)

大约在乾隆年间,浦市出现了以冶铁起家的瞿、唐、康、杨四大家族。十三省客商先后在浦市建立了会馆。浦市以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着沅水中上游的经济命脉。浦市在沅水流域特殊的经济地位,催生了它特殊的行政体制。先是泸溪县在这里设置了池篷巡检司,继而沅陵县在这里设置了溪峒巡检司。辰州府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块肥肉,派出州里的副手通判,直接插手浦市的政务。泸溪县、沅陵县、辰州府三家在此执政,浦市的衙门便有了一个特殊的名称——“三府衙门”。

乾隆六十年(1795),湘西、黔东爆发苗民起义,时有“五千数百余户”的浦市,被起义军的一把火烧掉,损失惨重。大火过后,“商旅大半迁移,市民携眷舟居者十之五六……于江东西两岸搭棚借寓,其户亦不下数千”。(均见周士拔《防浦纪略》)浦市元气大伤。在浦市战后的恢复期间,沅水上游的洪江,以桐油和木材两大产业为龙头,逐步完成了它“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古商城格局,经济迅猛发展,而这时的浦市却面临着铁矿资源日渐枯竭的危机。加上鸦片战争以后,门户开放,大量欧铁涌入,抢占了浦市熟铁在长江沿岸的市场。早年在浦市集散的贵州货物,也多为上游的洪江所截留。古老的商埠,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向下坡路。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石达开部西进时,“由黔阳自怀驿入辰溪,焚浦市……延烧旬日始熄”(光绪《辰州乡土志》)。这前后的两把大火,使得浦市一步步走向衰落,无可奈何花落去,浦市在沅水中上游的经济龙头地位,就这样逐步为后来居上的洪江所替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