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溪漫话:被遗忘的国际通道及其美丽传说

五溪漫话:被遗忘的国际通道及其美丽传说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庆再往南,便是缅甸、南掌(今老挝)和孟加拉国,这条驿道也就成了一条国际通道。祝圣桥上的对联,真实地记录了这条国际通道上的情形。南掌来使走的便是这条国际通道。这支赶着大象,沿着这条国际通道前往北京进贡的队伍,真个是浩浩荡荡。途经沅水流域的国际通道,延续时间长达数百年,在当地还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五溪漫话:被遗忘的国际通道及其美丽传说

在称为滇黔门户的镇远城北,有一座横跨水的祝圣桥,相传是为庆祝康熙圣寿而建造的。祝圣桥上,建有一桥亭。桥亭的木柱上,曾挂有一副黑漆金字的楹联,记述着历史上有一条国际通道曾从这座桥上经过:

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去;

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元初,忽必烈在推行“站赤”制度时,重新规划和整顿全国的水陆驿道。自大都(今北京)通往中庆(昆明)的中央驿道取道沅水流域。中庆再往南,便是缅甸、南掌(今老挝)和孟加拉国(当时属印度),这条驿道也就成了一条国际通道。当时,往返这条驿道上的使臣,主要是前来进贡大象。祝圣桥上的对联,真实地记录了这条国际通道上的情形。诸多史籍亦不乏记载。雍正六年(1728)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期间,“南掌国王岛孙遣使叭猛花贡象二只,表文一道。公厚赐赏给,委员伴送入京”,“明年三月召见赐宴于礼部,赏给妆蟒锦缎、纱罗、器皿等物。赏来使叭猛花等银一千两等币物有差。三月二十四日给勘合起程,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回本国”。(见《鄂文端公年谱》)南掌来使走的便是这条国际通道。(www.xing528.com)

缅甸使节在沅水流域的出现,始自乾隆十八年(1753),是时“茂隆场商吴尚贤者说缅入贡。缅酋麻哈祖遣使以驯象、涂金塔邭关求贡。使至京,锡赍如例”(见魏源《圣武记》)。乾隆五十三年(1788),缅使以金叶表、金塔、宝石、驯象八只入贡。是时,有刑部右侍郎王昶亦自云南视察回京。从他的沿途日记《雪鸿再录》中,可以得知当年缅甸贡使过境的点滴情形:“(八月五日)抵清平县……馆舍甚幽靓,盖以备缅甸贡使,故沿途皆修葺也。”“(八月十一日)过冷水塘,是沅州芷江县境也。抵城……是时,湖南闻缅贡将至,灯棚戏馆,陈设甚盛。”好客的主人不但为贵宾准备了舒适的住宿,还搭起了灯棚、戏馆,安排了丰富的娱乐活动。古老的辰河高腔原来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有外事演出了。

嘉庆二十四年(1819),缅甸贡象的队伍,与前往云南任主考的林则徐在途中相遇。他在日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六月)十六日……辰刻至桃源县……因缅甸贡象入境,邑令恐前途驿馆不敷,劝余两程并行”;“十九日……平明过马鞍塘,遇缅甸贡象过此”;“二十日……已刻至辰阳驿(按:沅陵县城)……云南伴送贡象之员,亦于是日到此。行馆逼狭,邑令张时庵劝余入城住其署中……于县署之后堂下榻”;“二十一日,张明府留住一日”;“二十二日,张明府又留一日,以滇省贡使亦过此,夫马不足故也。”为了给贡使让出驿馆,堂堂的主考官林则徐只得两程并行。他于十六日在沅陵县境的马鞍塘见到贡使的先头部队,直到二十三日,伴随缅甸贡使的滇省官员还在从沅陵县城经过。这支赶着大象,沿着这条国际通道前往北京进贡的队伍,真个是浩浩荡荡。

途经沅水流域的国际通道,延续时间长达数百年,在当地还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在新晃侗族自治县城郊的水河畔,有一座石崖俨若大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河里饮水。人们把这里称为“象鼻塘”,说这座石崖是当年缅甸贡象队伍中一头走失的大象,它迷恋这里的山水,便永远留在了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