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闯王李自成之死,一直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话题。一为“通城说”。源出《明史·流寇·李自成传》:“(顺治二年二月)自成走延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率二十骑掠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或曰村民见贼少,争前击之,人马俱陷泥淖中,自成脑中锄死。剥其衣,得龙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惊,谓为自成也。时我兵遣识自成者验其尸,朽莫辨。”二为“石门说”。理由有三:①乾隆年间,澧州知州何磷在石门夹山寺见过一位服侍过奉天玉和尚的老人。老人说,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来寺的。取其画像观之,谓肖似李自成模样。②李自成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和“顺天王”。“奉天玉”抑或是“奉天王”之隐讳。③奉天玉和尚墓前有弟子拂野撰写的碑文,何磷认为,拂野就是李自成的侄儿李过。何磷作《书李自成传后》,以为“自成独窜夹山寺为僧”。三为“黔阳说”。源出谷应泰所著《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八所述:“顺治二年,大清兵既定三秦,下河南入楚取荆襄。李自成南奔辰州,将合张献忠,献忠已入蜀,遂留屯黔阳。然尚拥众十余万。乏食,遣贼将四处抄掠,黔阳四境,鸡犬皆尽。川湖督何腾蛟进攻之。自成营于罗公山,倚险筑堑为久屯计,势弥蹙食尽,逃者益众。自成自将轻骑抄掠。何腾蛟伏兵邀之,大败,杀伤几尽。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共击之。自成麾左右格断,皆陷于淖,众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为自成也。截其首献腾蛟,验之左颅伤镞,始知为自成。李过闻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首,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
上述三说,最能站得住脚的,应该是“黔阳说”。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顺治十五年(1658),距离李自成死难时间的顺治二年(1645),只有十三年,不至于无中生有。“通城说”所依据的《明史》,定稿于雍正十三年(1735),距离李自成的死难时间,已经九十年了。观其《明史》行文,只不过是依照《明史纪事本末》稍加变动。“石门说”的依据是乾隆时一位老和尚的说法,即“奉天玉和尚”中的“奉天”二字,与李自成的封号有关联,另在夹山寺发现木刻版《梅花百韵》,疑为李自成所作。
以上三说,都有学界泰斗级的人物力挺。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姚雪垠在长篇小说《李自成》中,都持“通城说”;而章太炎在《李自成存诗录》《再书李自成事》等文中,认为《梅花百韵》是李自成所作,支持“石门说”;周谷城则在他的著作《中国通史》中,支持“黔阳说”。(www.xing528.com)
其实,“黔阳说”除《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以外,还有诸多例证。据《黔阳县文化志》记述,嘉庆八年(1803),罗公山村民在附近叫桃子冲的地方,修建了闯王庙,庙里供有“奉天倡义大元帅之神位”。每年二月初二日闯王出生日,十月初二日闯王死难日,都要“庆庙”,请的是当地的巫师班,作法事,唱傩戏。就在闯王庙不远处,有一座坟茔,立有一块墓碑,上书“李闯王之墓”五个大字。20世纪70年代,黔阳县熟坪公社修八面山水库,这一带属于淹没区。闯王墓的墓碑,成了水库的基脚。闯王庙亦同时被拆毁。拆庙时,熟坪公社的一位干部,在神龛下得到《东华录》《圣武记》和《仙湘纪实》各一部。上述种种事实表明,黔阳罗公山,应该是李自成死难之谜的谜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