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卷隐逸于大酉山,逍遥自得

善卷隐逸于大酉山,逍遥自得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枉山,后世人因善卷而称为“德山”。相传善卷为了避免舜帝的再三礼让,不得已而离开了枉山,先是来到今安化与桃源交界的插花岭一带。善卷先生“朝游卢峰,暮宿大酉”,大酉山在今辰溪城南沅水、辰水交汇处,为龟山、钟山、鼓山和九峰岭的统称。善卷隐逸于大酉山,“逍遥于天地之间”,过着“心意自得”的生活。《湖广通志》有载:“善卷墓,在辰溪大酉之九峰岭。”

善卷隐逸于大酉山,逍遥自得

善卷,又称单卷,上古时代名播天下的道德楷模。他是东夷人,祖居今山东菏泽。善卷离家南下,移居江苏宜兴。今宜兴城西南祝陵村的螺岩山上,仍有善卷洞,相传为当年善卷居所。后来善卷溯长江而上,来到洞庭湖畔的枉山(在今常德境内)隐居尧帝南巡北归时,途经此地,曾慕名以“北面而问”的大礼向善卷求教。随行人员不理解,天子对于平民,怎么能给这样的礼遇呢?尧帝解释说,善卷是得道高人,是我的德行智谋所不及,所以要行这样的拜师大礼。因此,善卷以“帝者师”而闻名天下。舜继位后,得知善卷的事迹,也在南巡的途中,专程到枉山拜会了善卷。经过交谈,由衷佩服,要将天下禅让给善卷。善卷力辞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见《庄子》杂篇卷九下《让王》)善卷在常德留下了许多遗迹。枉山,后世人因善卷而称为“德山”。那里的《善卷祠记》碑中写道:“德山苍苍,德流汤汤,先生之名,善德积彰。”“常德德山山有德”之美誉,即由此而来。

相传善卷为了避免舜帝的再三礼让,不得已而离开了枉山,先是来到今安化与桃源交界的插花岭一带。插花岭“横亘数十里,奇峰揽合,赪石峻赠”,也是个理想的隐居之所。善卷在插花岭中的一条溪流之滨,结庐而居,和山民一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度过了一段悠然自得的岁月,也为当地的山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若干年后,人们在插花岭的顶峰梨树坳修建了善卷祠。从插花岭发源的溪水,也被命名为善溪。嘉庆《安化县志》载:“善溪在县北,源出插花岭善卷祠堂前,故名。”

此后,善卷又离开了安化插花岭,去到了溆浦境内一个今称为善溪乡的地方,隐居了一些时日。这里的一条溪流,因为善卷的光临,也同样被后人称善溪。善卷继而在今溆浦县境西行两百里,来到了卢峰山。《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辰州府山川考·溆浦县》载:“卢峰山,在县西十里许,其山巍然绵亘,周围八十余里。谓善卷先生朝游卢峰,暮宿大酉,盖尝往来二山云。”又《溆浦县志》载:“卢峰……最高峰为仙人顶……相传山顶有善卷弈棋处。”山顶修有仙隐寺。“卢峰仙隐”为溆浦县八景之首。清名宦、邑人严如熤在其《卢峰吟》中有句:“善卷隐处三千年,丹洞夜来光射天。非烟非雾隐还现,至今灵气留层巅。”(www.xing528.com)

善卷先生“朝游卢峰,暮宿大酉”,大酉山在今辰溪城南沅水、辰水交汇处,为龟山、钟山、鼓山和九峰岭的统称。善卷隐逸于大酉山,“逍遥于天地之间”,过着“心意自得”的生活。这位华夏道德楷模,在此走完了他的漫漫人生之路。《湖广通志》有载:“善卷墓,在辰溪大酉之九峰岭。”此峰形似羊角,县人称之为“羊牯垴”,在此还修建了善卷祠。唐永贞元年(805),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中途改贬谪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他赴任途经辰溪时,慕名登山拜谒,有感而发,留下诗作:“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