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本名赵胜。他是赵国的一位公子,不但贤能,而且和孟尝君一样非常好客,门下的食客有好几千人。
平原君曾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留下三次出任宰相,又三次被黜免的记录,受封于东武城。
平原君家的楼房和老百姓的住宅距离很近,附近住了一个瘸腿的人,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平原君有一个貌美如花的爱妾住在楼上,她每次看见那个跛脚的人走路的样子,都觉得好笑。
有一天,那个瘸子实在受不了这种羞辱,就去找平原君理论。他说:“我听说您贤能好客,不以妻妾为重,所以天下贤士不远千里前来投效。我不幸生下来就瘸了腿,公子的爱妾时常嘲笑我,我再也无法忍受了,请公子把她杀了吧!”
平原君笑着答应了他。等那个瘸子走了以后,平原君又对宾客们说:“你们看这个人多不讲理,只因为我的美人笑他,就要我杀了我的美人,真是太过分了!”
过了一年多,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和左右亲近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开了,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走了。
平原君觉得很纳闷,就不解地说:“我赵胜对待各位从没有失礼的地方,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走呢?”
有一个人走上前对他说:“因为您答应瘸子要杀掉美人,可是却没有这么做,大家以为您只重色而不敬客,所以才离开的。”
平原君一听,才明白自己的疏失,立刻吩咐手下把爱妾杀死,并亲自登门拜访那位瘸子,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和随从才陆续回来。赵惠文王九年,秦国发兵围攻赵国京城邯郸(hándān),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
为了完成赵王交付的使命,平原君打算从门下的食客中挑选出二十名文武兼备的人才,随他一同到楚国去。
选来选去,好不容易挑出十九个人,平原君再也找不出还有谁是文武双全的人。
这时候,门客中有一个叫作毛遂(suì)的人自告奋勇,请求陪同平原君到楚国去。平原君对他感到陌生,便问:“您在这里有多久了?”
“已经三年了。”毛遂回答。
“一个有才干的人,就好比是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头会立刻显露出来,可是阁下已经在我这里住了三年,我却不曾耳闻您的大名,可见先生大概没什么本事,我看您还是留下吧!”平原君说。
毛遂立刻又说:“您今天何不把我放在口袋里试试看呢?我要是早有被放在口袋里的机会,早就已经脱颖而出了,岂只是露出尖头而已。”于是平原君答应让毛遂同行。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故有“毛遂自荐”这个成语。
一路上,毛遂和大家高谈阔论,同行的十九个人都对他十分佩服。
到楚国后,平原君和楚王商议合纵抗秦之事,
他们从早晨谈到中午,仍然谈不出个结果。平原君的其他食客对毛遂说:“你上去帮大人谈谈看。”
毛遂就一手按住佩剑,拾级而上,对平原君说:“有关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完了,怎么谈到现在还没有结论呢?”
楚王见状,诧异地问平原君:“他是什么人?上来做什么?”
“是我的随从。”平原君回答。
“放肆!”楚王生气地呵斥毛遂,“寡人和你的主人谈话,你来插什么嘴!还不快退下!”
毛遂按住剑柄,走到楚王面前,毫无惧色地说:“大王这样斥责我毛遂,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可是十步之内,大王根本得不到保护,您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中。
“楚国地大兵众,大王真可谓有霸王之威。然而,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一介武夫,仅带领数万秦兵与楚作战,竟一战而得鄢、郢两地;再战又烧了楚国夷陵;三战甚至羞辱了您的祖先。这样的深仇大恨,连赵国都觉得是奇耻大辱,而大王竟视若无睹,不以为耻。合纵一事,完全是为了楚国,不是赵国啊!大王还这样呵(hē)斥我,不知是何道理!”
楚王边听,脸色也一边渐渐和缓,最后对毛遂说:“先生说得对极了!楚国愿与赵国联合抗秦。”(www.xing528.com)
毛遂追问:“合纵的事就这样决定了吗?”
“对,就这样定了。”楚王回答。
毛遂转身向楚王的侍卫说:“快把鸡狗马血取来!”
毛遂手捧盛着血的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道:“大王请先歃血以示合纵的诚意,我公其次,毛遂最后。”
众目睽睽下,楚、赵完成了合纵同盟。毛遂接着又请堂下的十九人也歃血见证。
平原君出使楚国成功,光荣地返回赵国。
毛遂出人意料的表现,带给平原君一股冲击,他感慨地对人说:“今后我再也不会以貌取才了。过去我看中的贤士,多者总有千人,少说也有百人,不曾有误,如今却对毛先生看走了眼。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竟胜过百万雄师,真是令人佩服!佩服!”
自此待毛遂以上宾之礼。
但是,秦兵还是攻打了赵国。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都带兵准备救赵。奈何在他们赶到之前,秦兵已把邯郸包围,情势危急。
传舍吏的儿子,名李谈,他连忙跑去问平原君:“请问公子,难道您不担心赵国亡国吗?”
“当然担心呀!”平原君回答。
李谈接着说:“城里的百姓没有东西吃,逼得大家易子而食,可是公子家中餐餐有剩菜,人人穿绫绸;百姓穷得没有兵器,只好削木头当矛矢,而公子家连钟磬都依然完整。
“一旦秦国灭了赵国,您还能有这样的享受吗?如果赵国能平安无事,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享受呢?假如公子能把夫人以下的家人编在军队里,与大家共患难,再把财物与大家同分享,那么,军士们必会感激您施与的恩惠,而奋勇杀敌的。”
平原君连连点头称是,于是照着李谈所建议的去实施。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征得了敢死队三千人,李谈也加入这个行列,奔赴前线和秦国的部队激战。
由于赵国的勇士们士气高昂,两军交战下来,秦兵败退了三十里。这时候,正好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的救兵都赶来助阵,秦兵溃散,总算保住了邯郸城。不幸的是李谈殉难,赵王封李父为李侯。
赵国有一位上卿——虞卿,因为信陵君瞒着魏王,带兵前来救赵,所以认为他有功于赵国,应该请求封赏,便请平原君出面向赵王求赏。
公孙龙听说这件事,立刻去见平原君,问道:“虞卿请您向大王请求封赏信陵君,是吗?”
“是的。”平原君回答。
公孙龙说:“我认为最好不要答应这件事。大王提拔公子您当赵国的丞相,并不是因为公子才能出众;大王把东武城封给公子,亦非公子立下大功,这全是因为您是他的亲戚呀!而公子接受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同样是这个缘故,现在若请求封赏信陵君,不也是靠血缘之亲吗?这是不对的。
“何况虞卿两相得利,事情成功的话,公子必定回报于他;如果不成,也会感念他的恩德。依我之见,公子不可听他的。”
平原君因此不提封赏之事。赵孝成王十五年,平原君去世,他的子孙世代效忠赵国,直到赵国灭亡为止。
赵姓,在一般版本的《百家姓》上,皆注明为天水郡。这说明天水郡是这个姓当时人口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这个姓的旺地。
赵姓起源于伯益的后代。周穆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代造父有功,受封在赵城,子孙以地名为姓,这是赵姓的起源。
后来,春秋时的晋国,赵叔带做官,几代子孙都在晋国为卿。传到赵籍时,联合韩、魏二国把晋国灭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此后赵成了国名,这就是战国时的赵国。
相传《百家姓》是宋初时所著,由于当时赵宋是国姓,钱氏奉正朔(古代帝王新颁的历法),故把赵姓列前,其次列钱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