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十城记:传统至癫狂

美国十城记:传统至癫狂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笔者却喜欢称她为“爱乐之城”,就像《爱乐之城》这部电影里的故事一样,洛杉矶是一个造梦的地方。△洛杉矶县人口与经济重镇至2015年,大洛杉矶地区总人口数已超过1800万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美国人口第二大重镇,更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大都市之一。经济层面上,大洛杉矶地区是美国第二、世界第三大城市经济体,仅次于东京都会区和纽约都会区。市中心文化区建设近几年,洛杉矶市政府围绕市政中心区域展开大力建设。

美国十城记:传统至癫狂

洛杉矶”在西班牙语里是“天使”的意思,因此也被称为“天使之城”。洛杉矶给予她的市民和游客如天使一般的爱与眷顾,这是一种大爱,不管你来自世界哪个角落,不管你是什么颜色的皮肤,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来自什么样的阶层,你都可以来到这里,她都将会接纳你,包容你,给你承载梦想的一方天地。

然而笔者却喜欢称她为“爱乐之城”,就像《爱乐之城》这部电影里的故事一样,洛杉矶是一个造梦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许多人怀揣着理想而来,带着热情与决心在这座城市生活。他们或抱着明星梦在好莱坞摸爬滚打,或带着热切的求知欲进入高等学府希望日后一展抱负,或只是来美丽的黄金海滩度度假,期待一次美妙的邂逅。他们中或许有的人成功了,或许有的人半路放弃了,或许有的人迷失了自我,但无论如何,洛杉矶给了他们一个梦,赋予他们奋斗的意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一起漫步在这座爱乐之城,与这里的人相识相知,与这里的景相遇相看,与这座城市共同呼吸,感受她的脉络。这里有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有解构主义代表作,也有工业化产物,但这里的建筑就跟这座城市一样,亲民、包容,将设计和功能完美结合,随着对洛杉矶建筑的探索,我们也一起去了解不同的文化是怎样在这座城市交融,传统与现代是如何在这里完美结合。

洛杉矶建筑地图

LOSANGELES ARCHITECTUREMAP

重点推荐建筑:

1.盖蒂中心Getty Center

2.洛杉矶县美术馆——布洛德当代艺术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The Broad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3.布洛德美术馆The Broad Museum

4.迪士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5.加州交通局大楼Caltrans District 7 Headquarters

6.天使之女天主教教堂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the Angels

7.爱默生学院洛杉矶中心Emerson College Los Angeles Center

8.斯塔尔住宅The Stahl House

9.玻璃教堂Wayfarers Chapel

10.当代艺术美术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11.洛杉矶视觉和表演艺术学校9号楼The Central Los Angeles Area High School #9 for The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12.埃姆斯住宅The Eames House

13.水晶教堂The Crystal Cathedral

14.恩尼斯住宅Ennis House

15.布拉德伯里大楼Bradbury Building

16.好莱坞露天音乐厅Hollywood Bowl

17.格里菲斯天文台Griffith Observatory

18.国会唱片大楼Capitol Records Building

19.华兹塔The Watts Towers

△大洛杉矶地区其他地标建筑分布

△洛杉矶市政中心地标建筑分布

洛杉矶城市概览

LOSANGELES OVERVIEW

城市建筑特色与分布

洛杉矶作为艺术、教育和娱乐重镇,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许多知名的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都集中在市中心的位置,如洛杉矶县美术馆(LACMA)、洛杉矶现代美术馆(MOCA)、布洛德美术馆(The Broad Museum)、洛杉矶音乐中心(Music Center)等;而活色生香的好莱坞则囊括了星光大道、TCL剧院和众多电影制造工厂,由著名的日落大道贯穿前后,一直通到众多明星定居的比弗利山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作为美国排名前十的高等学府,分别占据了洛杉矶市西北边靠山的西木地区(Westwood)和洛杉矶市中心往南且还在不断扩张的大面积地区;而另有许多占地面积较大的标志性建筑则零散地分布在市区外缘的世外桃源之地,如西洛杉矶的盖蒂中心、格里菲斯山上壮美的格里菲斯天文台等。

△格里菲斯天文台

国际化大都市

作为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城市,洛杉矶常常被拿来与东海岸的纽约作比较。同样都是GDP位居于高位,世界影响力、知名度高的大城市,洛杉矶比纽约少了一分繁忙,多了一分惬意,她以更具有亲和力和包容度的城市面貌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洛杉矶夜景

△大洛杉矶地区

洛杉矶城市范围

我们通常所说的洛杉矶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大洛杉矶地区”,包含了洛杉矶县、橙县、河滨县等区域;二是“洛杉矶县”,包含了洛杉矶市在内的88座城市;三是“洛杉矶市”,是洛杉矶县的中心地带,包含了许多我们所熟知的如南加州大学、好莱坞、星光大道在内的知名地标与景点

△洛杉矶县

人口与经济重镇

至2015年,大洛杉矶地区总人口数已超过1800万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美国人口第二大重镇,更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大都市之一。经济层面上,大洛杉矶地区是美国第二、世界第三大城市经济体,仅次于东京都会区和纽约都会区。

多中心城市

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城市不同,洛杉矶并不像上海、纽约一样将高楼大厦和生活中心高密度地集中在一起。曾经有人形容,洛杉矶的城市规划好似“摊大饼”,东一块西一块。这个比喻其实很形象化,但并不代表这样的城市分布就没有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洛杉矶正是在历史的洪流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发展出这种多中心城市的结构,创造出远超单一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世界许多城市的学习样板。中国的京津冀地区发展策略就是典型地借鉴了洛杉矶从单一向多中心发展的例子,以此缓解中心地带城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和就业问题,中心和次中心城市以及郊区协调稳步发展。

市中心文化区建设

近几年,洛杉矶市政府围绕市政中心区域展开大力建设。从前的市政中心多为政府办公大楼,建筑老旧,缺乏商店、餐厅,大型广场将大楼与街道隔离开来,除了日常上班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建设缺乏活力和互动性。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在这里落成,洛杉矶市政府开始着手改造中心区域,除了已增建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心,政府已出台新的15年建设计划,还将增建商店、酒店、住宅楼等,致力于将从前死气沉沉的市政中心区域改造成首屈一指的文化革新区。

△好莱坞的标志

最佳拍摄地

从另一方面来说,洛杉矶的多中心城市结构,注定了这座城市多元且包容的特性。作为一个电影人,在洛杉矶拍片除了棚内的拍摄,经常会去不同的外景地,可能是洛杉矶市,也可能是周边的次中心城市。这样多元的城市结构和不同的建筑以及景观风格,能在极大满足电影取景多样性需求的同时,激发富有力量和生活情调的创造力。笔者认为,这也是洛杉矶能够孕育出世界电影基地好莱坞的原因之一。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各式电影海报

盖蒂中心

GETTY CENTER

建筑设计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建设年份:

1974年

艺术充电之旅

作为一拍起片来就忙忙碌碌连轴转工作的电影制片人,我常被问到工作间隙会去哪里,以怎样的方式放松和充电。不约而同地,我和我的大多数电影工作者朋友一样,都会选择去艺术中心,无论是美术馆还是音乐厅,或是演出中心,都能让人立刻安静下来,摒除杂念,按自己的节奏去看去听去想,而往往也都是在这样放松和平静的环境下,才最能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位于西洛杉矶的盖蒂中心(Getty Center),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与现代美术馆集中的市中心地带相隔甚远、另辟一方天地的盖蒂中心,主要展出欧洲艺术巨作、装饰艺术和摄影艺术品等。盖蒂中心艺术研究院致力于艺术品的研究、收藏和修复等工作,多年以来,中国的敦煌艺术品修复得到了盖蒂中心艺术研究院的倾力支持;2016年,盖蒂中心还曾举办过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敦煌艺术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与历史爱好者。

把车开到盖蒂中心停车场,乘坐小缆车上山,随着一路视野越来越开阔,便来到位于圣莫妮卡山顶的盖蒂中心。依傍着山体而建的盖蒂中心整体规划呈流线型,与邻近的高速公路曲线相呼应。站在盖蒂中心往山下看,映入眼帘的是圣盖博山群、洛杉矶交错的城市网,还有远处广阔的太平洋。这样城市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激发了新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理查德·迈耶的灵感,为了创造出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的氛围,他选择更多地利用环境,花费13年心血打造出一个围绕着开放式中心广场曲线形展开的,包含了美术馆建筑、花园、喷泉、办公室、研究中心在内共七座建筑组成的多元建筑群。美术馆单体中,美术馆入口和礼堂入口处的穹顶也大量利用了弧线型结构,与整体规划毗邻呼应。

△盖蒂中心流线型设计

图片来源:2003J. Panl Getty Trust

地址

1200 Getty Center Dr,Los Angeles,CA 90049

建筑类型:

美术馆、休闲、山顶建筑群

△盖蒂中心整体规划图纸

图片来源:Richard Meie&r Partners Architects LLP(理查德·迈耶建筑师事务所)

△盖蒂中心轴测图

图片来源:Richard Meie&r Partners Architects LLP(理查德·迈耶建筑师事务所)

△盖蒂中心开放性空间设计

在材料方面,迈耶别具匠心地选用了意大利石灰华。开采自意大利罗马附近的石灰华,经过迈耶和其团队一年多的努力,被打磨成具有粗糙纹理的石块,非常符合盖蒂中心永恒、坚强、简约和匠心独运的气质。16000吨石灰华不仅覆盖了盖蒂中心大大小小的建筑外墙,还承载了中心广场和花园的地面装饰,以及室内不同展厅之间的过渡墙面作用。石灰华的大面积使用,使得盖蒂中心整体呈米白色,更好地反射着加州灿烂的阳光,给整体环境添上一笔温暖柔美的色调。

建筑的其他外体部分则大量采用透光玻璃,尤其是上层的绘品展区,大面积自然采光,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遮光系统,采用特殊滤镜防止过强的光线对画作造成破坏。

如同洛杉矶这个城市所富有的开放性一样,迈耶在视野开阔的山头为盖蒂中心也设计了开放式的建筑结构。展览馆建筑包括地上两层和地下空间,室内与室外空间互动紧密,每一个展厅都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花园或广场相联通,使得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随意选择按单一顺序参观或随机游览,又不至于迷失方向或者多走回头路。

在盖蒂中心晒晒加州温暖的阳光,室内看展,室外看景,悠闲地度过一天,无疑是洛杉矶生活旅游的好去处。到盖蒂中心,看看这里行走的、或安静看画、或说说笑笑的人们,从山顶俯瞰洛杉矶这座城市的脉络,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正在这里发生。

洛杉矶县美术馆——布洛德当代艺术馆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THE BROAD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建筑设计:

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建设年份:

2008年

从好莱坞明星豪宅环聚的比弗利山庄往下走,来到市中心的威尔谢大道,这里坐落着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美术馆——洛杉矶县美术馆。洛杉矶县美术馆成立于1910年,初期只是洛杉矶科学、历史、艺术博物馆的一部分,直到1961年,才正式独立出来,不断增加和丰富馆藏,并于1965年搬迁至西洛杉矶的威尔谢大道,持续扩建,达到如今的规模。

在洛杉矶县美术馆的建筑群里,最亮眼的要数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布洛德当代艺术馆和后来同样由他设计建造的雷斯尼克展览中心。于2008年建成的布洛德当代艺术馆,最初的设计方案是由荷兰建筑师兰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提出的,擅长解构主义的库哈斯提出的方案虽然大胆、亮眼,却要求将既有建筑全部推倒铲平重建,这样耗费巨大,这正是库哈斯常常挂在嘴边的“让城市和环境接受他的文化教育”;而同时参加竞标的建筑设计师伦佐·皮亚诺则建议在保留既有建筑的基础上加盖一栋新的建筑,并通过重新规划将建筑群整合、统一布局。这与皮亚诺在20世纪70年代与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建造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时的原则是一致的——为使用者考虑,根据周遭环境提供便利和大量的公共面积,让建筑融入城市、融入居民。评委会最终采用了皮亚诺的设计方案,将布洛德当代艺术馆建造成简洁、具有现代感、包容且亲民的样子。

△洛杉矶县美术馆——布洛德当代艺术馆

地址:

5905 Wilshire Blvd,Los Angeles,CA 90036

建筑类型:

美术馆、休闲、城市、建筑群

布洛德当代艺术馆整体上像是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由两面三层楼的建筑结构组成,采用的也是和盖蒂中心一样的石灰华作为主建筑材料,米黄色调的天然石壁自然、具有亲和力;而石壁外侧则使用富有冲击力的红色金属结构呈网状将建筑框起来,主入口广场、通往三楼的主入口手扶梯、呈悬浮状安装在建筑东西两侧的楼梯,都使用这种红色金属结构作为柱面、底面以及悬吊体。醒目的红色在米黄色调的建筑背景与加州湛蓝的天空映衬下为艺术馆增添活力,更起到了为游客提供定向、导览的作用。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样由皮亚诺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心的自动扶梯、直梯、机械系统等都被放到了建筑外面,从而为建筑内部提供了巨大的、无阻断的展示空间。这一点在布洛德当代艺术馆也有所体现,作为美国最大的无阻断展示空间之一,总体达到5500多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宽敞开阔,加上自然光的照射,给人置身户外的感觉,是当代艺术品最为理想的展示空间,令出资建造的美国艺术品收藏家布洛德夫妇大为赞赏。

△布洛德当代艺术馆主入口

电梯及一楼平面设计

图片来源: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在布洛德当代艺术馆的设计中,皮亚诺在建筑内部放置了一个巨大的玻璃升降梯,将建筑的左右两翼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玻璃升降梯宽6.4米,高4.8米,深2.7米,被皮亚诺形容为“移动的房间”,而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建筑顶部的锯齿状结构,则是一排面向北边的反射板,与地面成45°角;而与地面垂直的机械卷帘,则可以根据天气放下和收起。这样一来,阳光经过反射,穿过可控制的卷帘,再透过展厅顶端的玻璃滤板过滤有害紫外线,到达室内,既引入了加州灿烂的自然光,又保护了艺术藏品。

设计前卫,但实用、亲民是皮亚诺作品的一贯风格。在建筑设计上,皮亚诺注重同时满足精神领悟与世俗需求,这让布洛德当代艺术馆的设计能同时承载旅游、家庭休闲与艺术审美和感悟等多方面需求。

△楼顶反射板光线控制系统

图片来源: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布洛德美术馆

THE BROADMUSEUM

建筑设计:

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工作室

(Diller Scofidio+Renfro)

建设年份:

2015年开放

如果时间不够充裕,只能在洛杉矶市内转转,那么市中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里有西海岸最新最受瞩目的布洛德美术馆,有小巧精致的洛杉矶现代美术馆,有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迪士尼音乐厅,还有笔者曾经拍过片的加州交通局大楼,在这里看看艺术品,听听音乐会,欣赏一下富有设计感的城市建筑,逛累了在附近的韩国城吃顿烤肉,没有比这更减压的休闲方式了。

“过去大家都说,如果你想当成功的艺术家,就必须得去纽约”,伊莱·布洛德(Eli Broad)接着说:“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作为美国赫赫有名的亿万富翁、慈善家和艺术品收藏家,伊莱·布洛德和妻子伊迪丝(Edythe Broad)在洛杉矶市中心建造了一家对公众永久免费开放的现代美术馆——布洛德美术馆,在这里展出他们40余年的珍贵收藏品

美术馆的设计被委托给纽约的迪勒·斯科菲迪奥与伦弗罗工作室(Diller Scofidio+Renfro),与晋思(Gensler)事务所联手打造。白色的方形建筑,第一眼给人简洁、大气的印象。在美术馆的材料选取上,设计师主要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结构,建筑结构上半部分轻薄,下半部分扎实、厚重,分别为两层楼的展览区域起到划分、引导和支撑的作用,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面纱与穹顶”的结构。

△布洛德美术馆

地址:

221 S Grand Ave,Los Angeles,CA 90012

建筑类型:

美术馆、现代、城市

“穹顶”从底部呈洞穴状形成一楼大厅部分,而在靠近美术馆入口处建造了一条引导游客通往二楼的手扶梯,作为展览厅主入口。这样的设计让入口以上升隧道的形式呈现,而隧道墙面结构仍是原始的材料,让人在进入展厅的时候有穿梭和期待的感觉,同时又对美术馆的极简风格有所领略。而厚重的穹顶结构从隧道入口开始,构建到展厅层地面,而面纱结构则从上方将穹顶包裹住,蜂巢状的看似轻盈的结构同时起到过滤阳光的作用,让自然光在为展品照明的同时,不对它们产生一丝伤害。如此,美术馆便将游客参观浏览的结构顺序引导为由下至上,也便于策展人对展厅和展示结构有一个更清晰的规划。

△布洛德美术馆结构概念设计

穹顶结构的中间,则专门有一个区域用作储藏尚未展出的布洛德夫妇的藏品,而这个区域则以透明玻璃墙面展示的形式出现在从展览厅返回一楼大厅的必经之路上,通过一条狭长的楼梯后,游客可以透过这面玻璃墙,一窥布洛德夫妇收藏的艺术品又多又广之盛况、管理之精细;而一排排整齐有序储藏着的展品,透过这层玻璃也俨然是一件天然的装置艺术品。据说到目前为止,美术馆中已展示的艺术收藏品只占馆藏总量的15%,我们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的艺术展品。

布洛德美术馆让人惊叹的,还有它大得惊人的无柱空间展厅设计。现代的美术馆越来越多地在建造上追求无柱空间的设计,这与现代艺术家对大型装置和展览艺术品越来越多的创造不可分割,灵活、自由度高的无柱空间有着工厂般的特质,给策展人更多再创造的空间,同时也让建筑师失去了赋予建筑空间独特定义与特性的权利。据建筑师伊丽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介绍,在布洛德美术馆的设计中,“无柱”方案的发展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一个必需的元素。最初为了将顶层变成一个使用自然光的空间,形成均匀的光照,天窗必须有一定的景深(约2.13米),建筑师才因此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嵌入支撑屋顶的钢梁。

布洛德美术馆的建筑和展览设计上都遵循极简、功能性强的原则,更多地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提供便利和舒适。永久免费对公众开放,且展出许多现代知名的、大众接受度较高的作品,如刚开馆时作为特别展览的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数百万光年以外的灵魂》;楼上更有大量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杰夫昆斯的作品,它展现了洛杉矶艺术圈亲民、包容的一面,这也正是洛杉矶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

迪士尼音乐厅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www.xing528.com)

建筑设计: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建设年份:

2003年

△迪士尼音乐厅夜景

在市中心的区域里,比邻布洛德美术馆的是大名鼎鼎的由弗兰克·盖里设计建造的迪士尼音乐厅。这座音乐厅的建造一度因为经费紧张等问题而搁置,前后共经历了16年,耗资2.74亿美元,最终才于2003年正式完工。这座典型的解构主义音乐厅的落成,无疑成为洛杉矶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钢铁侠》《糊涂侦探》等都曾在这里取景。

在方形的高楼耸立的建筑群中间,迪士尼音乐厅是极其与众不同的。整个音乐厅外部由多个不锈钢金属材料的曲面构成,无论从哪个面看,都能看到独特的块状立体几何组合。建筑整体呈银灰色,富有现代感和流动状,与洛杉矶繁忙流动的城市交通相互辉映。闪亮的金属材料反射性强,在一天之内随着日光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彩,又在晚上华灯初上时镀上城市霓虹。曲面的外观在整体造型上好似乘风破浪的船帆,给人无限遐想。盖里称之为:“它是一艘驶向音乐殿堂的魔舟”。

外部的曲面结构顺着街道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向中间延展,在交汇处形成面向十字路口的音乐厅主入口,露出包裹在金属外表下玻璃结构的入口内墙,宽大向上的台阶,除了给人以引导向入口或坐下休息的功能外,更像是一种从浮躁的外部世界走向安宁深沉的音乐世界的过渡。音乐厅的内部则与外表冷冰冰的金属结构截然相反,以白色的墙面、暖橘色的木质结构支柱和顶棚以及顶面玻璃透出的明亮阳光,把大厅打造成富有邀请姿态的“城市客厅”。

地址:

111 S Grand Ave,Los Angeles, CA 90012

建筑类型:

音乐厅、现代、城市

盖里在设计音乐厅时,曾被质疑其过于夺目的曲面外部造型虚有其表,无法满足最重要的视听功能,达到高水准音效的需求。但是,事实上在音效方面,盖里与日本著名声学工程师永田穗联手打造,音乐厅建成的时候,完美的音效和浑然天成的视听体验,让等着看好戏的人都哑口无言了。盖里表示,这座音乐厅的设计是由内而外的,演奏厅笼罩在花旗松木制作的波浪形风帆造型天花板下,与建筑外观造型相互呼应,木质材料自然地成为音效系统的一部分,提供天然立体环绕效果。摒弃了将观众与演奏者分离的包厢,演奏厅的座位采取葡萄园式设计布局,全部2265个座位呈阶梯状环绕分布在整个演奏大厅,将演奏池包围在中间,让每一个座位都能不受遮挡,近距离欣赏演奏者、指挥家的精彩表演。

舞台背后12米高的巨型落地窗则为演奏厅提供了自然采光,将室内室外融为一体。演奏厅中央的大型管风琴也独具特色,这座由盖里亲自设计的管风琴,由巨大的高度几乎达到天花板的木头与金属棒组成,被人亲切地比喻成“薯条”造型。

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地标之一,迪士尼音乐厅不仅要提供最专业的视听享受体验,更要展现出富有亲和力的一面,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音乐厅的屋顶花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场所,它如城市绿洲一般,站在上面视野广阔,可以看到洛杉矶中央图书馆、好莱坞标志和远处的圣盖博山脉。这里还有盖里设计的“一朵献给莉莉的玫瑰”——莉莲·迪士尼纪念喷泉,是由上百件皇家代尔夫陶瓷花瓶打碎成八千多块碎片后,经八位陶瓷艺术家用高超的技艺贴拼完成的。

盖里在剪彩仪式上说,他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这座建筑“建造成为一个让人们欣赏音乐的美丽处所,他们将以过去所没有体会过的感觉来欣赏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演奏。”他说得如此自豪,做得绝佳到位。

△迪士尼音乐厅模型设计图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Gehry Partners,LLP(盖里建筑师事务所)

△迪士尼音乐厅平面设计图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Gehry Partners,LLP(盖里建筑师事务所)

加州交通局大楼

CALTRANS DISTRICT 7 HEADQUATERS

建筑设计:

汤姆·梅恩(Thom Mayne)

建设年份:

2004年

△加州交通局大楼东、南立面图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Morphosis Architects

与迪士尼音乐厅相隔仅六个街区的加州交通局大楼,无疑是富有未来感、科技感的建筑代表,这里也成为笔者担任联合制片的科幻电影《2Q41:茱儿的礼物》(Advantageous)重要的取景地之一。这座2004年9月投入使用的政府大楼,由汤姆·梅恩(Thom Mayne)带领的洛杉矶莫佛西斯设计事务所(Morphosis)历时28个月打造,花费1.65亿美金,包括13层楼高的办公大楼、可停放1142台车的地下停车场、公共广场以及户外大厅等。

一直在加州本土学习建筑的汤姆·梅恩在1972年成立莫佛西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后,曾造访过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建造的住宅,即前面提到过的迪士尼音乐厅设计师的住宅。此后,梅恩的设计深受盖里影响,常常在建筑结构中加入拼贴式与片段式的几何重建,以“大胆前卫的多角形体、外露的结构构件、双层立面所营造出的动感透明美感”被美国建筑师协会所称赞。

加州交通局大楼的主楼则兼具梅恩建筑大胆前卫、动感的典型特征,以及作为政府办公大楼的低调实用性与亲和力的优点。办公大楼的正面外皮由两层结构组成,即位于里层的玻璃窗与遮蔽在外层的穿孔铝合金遮阳板。其中,遮阳板由自动的机械系统根据光照和气温来控制,它们自动调控:受到光照强烈的窗户,遮阳板就会自动关上,阻挡强紫外线;而处于阴影面的窗户,遮阳板就会自动打开,给室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光源和温度。这种活跃的结构使其具有汽车一般的动态特征,开开合合之间,把政府建筑的冷漠和疏离感消除了,多了几分生气,让人感觉到内部工作人员的生活与工作活力。在一天之内,建筑会呈现两种不同的形态——白天日光强烈的时候,建筑整体是一个银灰色的实体;到黄昏时,金属外皮剥离,建筑则呈现完全透明。而向南的侧立面则采用PVC材料与光伏电池整合在一起的太阳能遮光板,在为室内阻挡紫外线的同时,吸收光能,转换为负担整体建筑5%耗能的电能,这也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墙之一。

地址:

100 S Main St,Los Angeles,CA 90012

建筑类型:

办公楼、现代、城市

办公楼靠近地面的地方,金属层面延展出来,形成一个折叠多面的户外顶棚,伸向建筑外的公共广场;而广场的另一头则是巨大的标志着建筑地址“主街100号”的装饰性金属雕塑“100”,用不透明—透明和二维—三维的对立元素呈现。最亮眼的则要数连接广场和办公楼主入口的城市大厅,四层楼高的城市大厅由灯光造型大师基斯·索尼尔(Keith Sonnier)参与打造,将红色氖气灯带和蓝色的氩气灯带水平整合进建筑的每一层玻璃外墙上,从而模拟高速公路的光带效果,富有动感,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装置艺术,也是洛杉矶地区最大的公共装置艺术作品。

作为城市中心艺术文化建设计划的一部分,加州交通部大楼的设计在保留功能性的同时,在互动性、美观性和艺术性上无疑都达到了高标准,成为市中心建筑群的一大亮点。

△加州交通局大楼街景

天使之女天主教大教堂

CATHEDRAL OF OUR LADY 0F THE ANGELS

建筑设计:

拉斐尔·莫内欧(Jose Rafael Moneo)

建设年份:

2002年

△天使之女天主教大教堂

同样位于洛杉矶市区中心地带的还有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设计建造的天使之女天主教大教堂。该教堂于1999年5月动工,2002年春季完工,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包括主教堂建筑、公共广场、几座小花园和水池,12层楼高的主教堂建筑可容纳3000名信徒。

作为美国第一所在21世纪成立的天主教主教座堂,且设立在多种族混居的洛杉矶,修建大教堂的挑战性主要是在设计上如何让教堂反映出对多种族人民的包容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建筑师莫内欧在主建筑的设计上摒弃了传统的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堂繁复、华丽的设计,而使用后现代主义色彩浓厚的建筑元素,外形上是一系列的锐角和钝角,缺少直角。材料上大量采用雪花石膏,取代较为传统的花窗玻璃,使得内部光线柔和、温暖。大教堂服务洛杉矶地区500多万天主教徒,可以使用42种语言进行弥撒活动,充分体现了洛杉矶这座大都市的种族多样性和包容性。

大多数的欧洲天主教堂都建立在邻水的地方,莫内欧则别出心裁地将好莱坞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看作是洛杉矶的交通河流、人与人之间的重要连接,让天使之女天主教大教堂便建立在城市市政与文化中心之间。

地址:

555 W Temple St,Los Angeles,CA 90012

建筑类型:

教堂、城市、宗教

△天使之女天主教大教堂轴测图

图片来源:参考拉斐尔·莫内欧建筑设计图纸

莫内欧希望为大教堂建立公共空间,同时也能保持教堂的神秘与神圣感,因此他并没有将教堂的入口直接面向街道,而是为两者搭建起缓冲和过渡的区域,信徒从广场到拾级而上的台阶,从南面的台阶向上走,通过25吨重的巨型铜门进入内厅。值得一提的是,巨型铜门上还装饰着洛杉矶现代艺术家罗伯特·格雷厄姆(Robert Graham)的一尊天使圣母雕塑。

主教堂内部宽敞明亮,阳光从东边的窗子照射进来,将大型混凝土十字架投影在祭台上,而位于7.3米高处的管风琴则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一台管风琴。主教堂的天花板是大型杉木,垂吊着灯和小音箱组合的喇叭形装饰。

主教堂的下层是一个有6000个墓室和骨灰龛的陵墓,墓室有许多原来圣毕比亚纳主教座堂的花窗玻璃。电影《罗马假日》的男演员格里高利·派克也埋葬于此。

莫内欧的团队将大教堂建造得无比坚固,除了可以抵抗8.4级地震外,还保证使用期不少于500年,真正建造了一座洛杉矶人民心中屹立不倒的圣殿。

爱默牛学院洛杉矶中心

EMERSON COLLEGE LOS ANGELES

CENTER

建筑设计:

汤姆·梅恩(Thom Mayne)

建设年份:

2014年

好莱坞作为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业最发达的黄金屋,越来越多的电影院校也开设课程将学生送到这里来进行实地学习。以传媒专业出名的波士顿爱默生学院,委托汤姆·梅恩(Thom Mayne)带领的洛杉矶莫佛西斯设计事务所(Morphosis)为其在好莱坞中心地带打造了爱默生学院洛杉矶中心,并在这里为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学习、实习项目和研究生课程。

爱默生学院洛杉矶中心的建筑十分醒目,学院占地1.16万平方米,由金属雕塑般方体的外部框架大楼和中间扭曲交错的玻璃建筑构成。外部十层楼高的框架体块大楼作为学生宿舍,可以提供给217名学生生活,而内部富有动感和张力的建筑则提供教学、行政和互动空间。两栋大楼之间由户外楼梯和露台连接,这种功能一体化的设计带来一种全新的公共教育机构的体制,让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互相融合,也符合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产业模式。

在做设计方案时,梅恩思考更多的是,怎样将建筑与它所在的位置以及建筑本身的功能相结合,并为从波士顿远道而来的学生展现地域特色,又保留他们熟悉的生活元素。梅恩因此用了一个规规矩矩的方框外形,这个方块门形建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约翰·奥托·冯·施普雷克尔森(Johann Otto von Spreckelsen)在巴黎拉德芳斯商业区设计的大拱门,但大拱门什么都没有框住,而梅恩的方块宿舍楼却笼罩住了大胆前卫、富有设计感的内在建筑,将学院建成了一个生活、工作一体化的“小城镇”,与好莱坞电影公司看似四四方方平淡无奇的大摄影棚内,创造力爆棚、造景应有尽有、别有洞天的情况完美呼应。

△爱默生学院洛杉矶中心

地址:

5960 Sunset Blvd,Los Angeles,CA 90028

建筑类型:

学校、城市、居住、现代

△爱默生学院洛杉矶中心建筑桥梁及平台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Morphosis Architects(莫佛西斯设计事务所)

△爱默生学院洛杉矶中心立面图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Morphosis Architects(莫佛西斯设计事务所)

爱默生学院建立在好莱坞著名的日落大道上,背临好莱坞山,从学校可以看见醒目的好莱坞标志和远处的太平洋海面,周围则是一众好莱坞电影公司工作室的聚集地,这无疑为向好莱坞输送人才提供了最直接的便利,成为爱默生学院在好莱坞设立的“前哨”,也直接是学生们拍摄的最佳取景地。

开放式的楼梯和露台充当连接两个建筑的桥梁,围合出一个开放的露天“房间”;而外建筑内部上方平台的结构中更融入了屏幕、媒体和声音、光学效果,可以用作户外表演场地,也将整个学院大楼变成了一个影视创作的舞台。外立建筑内部由波浪起伏的幕布网格覆盖两翼,不仅可以作为宿舍区阳台的护栏,也为户外演出场地提供了动态的视觉背景。

建筑外立面则安装了全自动智能的遮阳控制系统,水平方向的鳞片可随着光线、温度和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开合,与同样是梅恩设计的加州交通部大楼如出一辙。建筑同样采用环保系统,包括辐射加热和冷却、雨水过滤系统等,尤其是将雨水收集过滤后重新返还城市供水排水的系统。

斯塔尔住宅

THE STAHL HOUSE

建筑设计:

皮埃尔·科尼格(Pierre Koenig)

建设年份:

1959年

△斯塔尔住宅最负盛名的夜景照片

图片来源:J.Paul Getty Trust.Getty Research Institute,Los Angeles(2004.R.10)摄影舒曼(Julius Schulman)

地址:

1635 Woods Dr,Los Angeles,CA 90069

建筑类型:

住宅、后现代主义

四通八达的洛杉矶市拥有许多现代主义建筑作品,然而要说到加州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就不得不提到建于1959年,并于2013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的斯塔尔住宅。

斯塔尔住宅位于俯瞰日落大道的好莱坞山上,起初由屋主斯塔尔先生亲自动手改造,并制作了一个小型模型,希望把梦想的住宅架立在悬崖之上,随即斯塔尔住宅被选入当时著名的建筑杂志《艺术与建筑》(Arts&Architecture)所推动的一项实验住宅计划——案例住宅计划(Case Study House Program)。杂志邀请当时的先锋建筑师设计样板房,并试图向普通民众推广,以帮助建筑师寻找客户。其中,很多项目都未建成,但建成的斯塔尔住宅,也就是22号实验住宅因为摄影师舒曼(Shulman)的一张夜景照片,而使该住宅成为南加州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斯塔尔最终选择了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师皮埃尔·科尼格(Pierre Koenig),共同打造了这座钢结构、L形平面、全景玻璃侧墙的住宅建筑。L形的结构将住宅内部简单地划分为卧室和起居室,L形的中间是方形的室外泳池。最不可思议的是,水平伸展的住宅看上去像是凌空悬挑于悬崖之上,屋顶向外延展开来的檐板之下是洛杉矶城市的万家灯火。

该住宅全部使用工业预制材料,主梁和所有柱面都是钢材,墙板也全为复合钢板。所有的细部节点都直观、诚实地展现建造逻辑,且可以复制。斯塔尔住宅看似与建筑大师密斯的范斯沃斯玻璃住宅有外观上的相似之处,但内里却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主张。科尼格是一个狂热的工业建筑爱好者,他的梦想就是实现建筑的全面工业化。

斯塔尔住宅在舒曼的镜头下展现出现代风格的洛杉矶生活形态,来自欧洲的现代主义通过舒曼镜头的重建,与洛杉矶的地理、城市景观与生活风格结合到了一起,建立起一种新的“现代”的时尚印象。

△斯塔尔住宅内景 摄影:舒曼(Julius Schulman)

图片来源:(J. Paul Getty Trust.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 Los Angeles)(2004.R.10)

△斯塔尔住宅平面设计图

图片来源:Pierre Koenig

玻璃教堂

WAYFARERS CHAPEL

建筑设计:

劳埃德·赖特(Lloyd Wright)

建设年份:

1951年

离开市区往海边行驶一段距离,在大洛杉矶地区的帕洛斯佛迪市(Palos Verdes)海滨,有一座美丽的玻璃教堂,由建筑师劳埃德·赖特设计,于1951年落成。这一玻璃教堂的设计与大名鼎鼎的密斯的范斯沃斯玻璃住宅设计几乎同时开始,却同样通过玻璃主结构实现了不一样的功能建筑。

劳埃德·赖特是建造流水别墅的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儿子,也是美国颇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劳埃德·赖特在洛杉矶当地有许多建筑作品,其中玻璃教堂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之中。玻璃教堂高约8.5米,宽8.2米,支柱、顶梁由红杉木构建,玻璃作为立面主材料,当地石材铺成厚实的基底。这也是赖特作品中常常强调的“与土地结合”的典范。赖特的建筑理论认为:“好的建筑应该从它的环境,从它的土地生长出来,从客户的需求中创造出来,从原材料的天然性中取材,以改善周边环境和社会作为出发点。”在玻璃教堂的建造上,赖特完美地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玻璃教堂内景

地址:

5755 Palos Verdes Dr S,Rancho Palos Verdes,CA 90275

建筑类型:

教堂、有机建筑、红杉木

△被树木环绕的玻璃教堂

作为主要材料的红杉木由柱子向上延伸,在顶部连接成三角形的形状,交织成教堂的屋顶。赖特曾透露,教堂设计的灵感源自于北加州的红杉木森林。一次,他去北加州途径一个小餐馆,用餐之际,看到天窗外高耸的红杉木枝干在顶部环抱交错,极像教堂的尖拱,便心生灵感,以后要把这样的设计用在教堂的方案上。

除了在教堂的建筑材料上大量使用红杉木,赖特还在教堂周围种植了许多红杉木,许多年以后,它们长成参天大树,原本透明的玻璃结构被树木环抱,被人称为“树教堂”。而这也实现了赖特当年建造教堂时希望达到的境界:“让大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共同彰显上帝的存在”。

赖特的“让大自然与建筑相结合”的理念沿袭其父亲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他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被誉为世界现代建筑四位大师之一(还有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其代表作有流水别墅、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他把自己的建筑称为“有机建筑”,即建筑的内部和外部为一个整体,建筑是自然存在于环境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