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墙体5.2规格和砌法解析

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墙体5.2规格和砌法解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墙体主要起防寒、隔声及对木架起横撑作用。清式建筑常见砖的规格见表5-2。5)以后每层除了不打站尺,砌法都同第一层一样。干摆砌法常用在墙体的下碱或重要建筑的整个墙身。砖缝不超过3~5mm。为了增强墙体的抗压能力,在修缮中应将带刀灰砌法改为现代“满铺满挤”砌法。凡用未经加工的砖和掺灰泥砌筑的墙体都叫碎砖墙。碎砖墙体多用于墙体的上身或院墙。虎皮石墙是用山石砌筑的墙体。

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墙体5.2规格和砌法解析

施工必备知识点

在中式建筑中,一般是用木结构作为负重部分,在古建筑行业中,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墙体主要起防寒、隔声及对木架起横撑作用。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墙壁也起一定的承重作用,比如当柱根、柁头糟朽或木架倾斜的时候。不过一般说来,它并不在设计考虑范围之内。

在古建筑墙体中,只要使用的是新整砖,就极少抹灰粉饰(极考究的房屋内壁做护墙板),几乎每一块砖都看得很清楚。它同木架一样,既是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又是装饰部分。因此它有着十分严密、完整的规定。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砖的种类

古建筑中所使用的砖种类很多。不同等级、不同形式的建筑所选用的砖也多不相同。清式建筑常见砖的规格见表5-2。在修缮中如无表中材料时,可参考表中的规格用现代材料代替。

5-2 清式建筑常见砖的规格

978-7-111-45651-3-Chapter05-5.jpg

由于清代砖瓦的尺寸修订过几次,各地砖窑制作得又往往不十分准确,再加上许多商人为了赚钱,故意修改砖的规格及瓦的形状,因此造成了清代砖瓦规格比较混乱的现象。在修缮中如发现与本表不符而又不便更换时,应因材因地制宜地进行选配。

2.常用工具

古建筑修缮中常用的工具有:瓦刀、抹子、鸭嘴、煞刀子、扁子、刨子、磨头、包灰尺、方尺、平尺、木敲手、0.3~1.5cm钻子(共5种)、灰板、蹾锤、木宝剑等,如图5-4所示。

在修缮中,如能采用新式机械代替传统工具则更为理想。

3.几种砌法

(1)干摆。干摆墙即闻名于世的“磨砖对缝”砌法。干摆墙须使用干摆砖。砌筑之前要检查一下砖的棱角是否整齐,并应有专人“打截料”即负责补充砍砖工作中未能做到的工作。

1)在墙两端拴两道立线,即“拽线”。(拽:音“夜”)并拴两道横线。下面的叫“卧线”,上面的叫“罩线”(打站尺后将罩线拿掉)。

2)砌第一层砖时应先检查一下基础是否水平。如有偏差,应用灰抹平,即“衬脚”。然后摆砖。砖的立缝和卧缝都不挂灰。

3)摆完砖后用平尺板逐块进行“打站尺”。打站尺的方法是,将平尺板的下面与基础上弹出的砖墙外皮墨线贴近,中间与卧线贴近,上面与罩线贴近。然后检查砖的上、下棱是否也贴近了平尺板,如未贴近或顶尺,必须纠正。砖的后口要用石片垫在下面,即“背撒”。

978-7-111-45651-3-Chapter05-6.jpg

图5-4 常用工具

施工小经验

背撒注意事项:①石片不要长出砖外;②接缝即“顶头缝”处一定要背好;③不能用两块重叠起来背撒。

背好撒后用未加工的砖将里、外皮之间的空隙填满(即“填馅”),然后“刹趟”,即检查上棱是否平直,如有不平,要用“磨头”(糙砖或砂轮)将高出的部分磨去。

4)灌浆。灌浆要用桃花浆或生灰块调成的白灰浆。极考究的建筑可掺少量江米汁。浆应分三次灌。第一次和第三次应较稀,第二次应稍稠。第三次叫“点落窝”,即在两次灌浆的基础之上弥补不足的地方。灌浆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过量,否则会把砖撑开。点完落窝后要用刮灰板将浮在砖上的灰浆刮去。然后用大麻刀灰将灌过浆的地方抹住,即“抹线”。抹线可以防止因上层灌浆往下串而撑开砖,所以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5)以后每层除了不打站尺,砌法都同第一层一样。砌筑时做到“上跟绳,下跟棱”,即上棱以卧线为标准,下棱以底层砖的上棱为标准。在砌筑中应特别注意背撒、灌浆和抹线这几项工作,绝不可敷衍了事。

6)干摆墙砌完后要进行修理。其中包括墁干活,打点、墁水活和冲水。

园林辞典:

①墁干活:用磨头将砖与砖交接处高出的部分磨平;②打点:用“砖药”将砖的残缺部分和砖上的砂眼抹平;③墁水活:用磨头沾水将打点过的地方和墁过干活的地方磨平;④冲水:用清水将整个墙面冲洗干净,做到“真砖实缝”。

由于干摆墙不用灰砌,所以遇有柱顶石时,那里的砖需要随柱顶的形状砍制。具体方法是,把砖放在砌筑的位置上,然后把一边在砖上划出痕迹来。然后按矩尺张开,一边顺着柱顶滑动,划出的痕迹砍制。干摆砌法常用在墙体的下碱或重要建筑的整个墙身(即“干摆到顶”)。

(2)丝缝。丝缝墙应使用丝缝砖,其砌法与干摆墙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由于丝缝墙用砖不如干摆砖加工得那样细致,所以外口要挂老浆灰(砖缝应极细)。无包灰的一面(“膀子面”)应朝上。最后不用清水冲,但要用平尺和竹片“耕缝”。耕出的缝子应横平竖直,深浅要一致。丝缝砌法常用在墙的上身。

(3)淌白。淌白砖墙用料比丝缝又粗糙了些,叫做淌白砖。淌白砖下面必须铺灰。砖缝不超过3~5mm。淌白砖墙不刹趟,不墁干活。其他同丝缝砌法,但也有不耕缝的。淌白砖法常用在墙的上身。

(4)糙砌。凡砌筑未经砍磨加工的砖都属此类。糙砌一般可分为带刀灰缝墙和掺灰灰泥碎砖墙。带刀灰砌法,是用深月白灰挂在砖的四边上,进行砌筑,即“打灰条”或叫抹“爪子灰”(有些丝缝墙也采用这种铺灰方法),灰缝厚度不应超过3~5mm。为了增强墙体的抗压能力,在修缮中应将带刀灰砌法改为现代“满铺满挤”砌法。

古建筑中的碎砖墙所用的砖不一定非是碎砖。凡用未经加工的砖和掺灰泥砌筑的墙体都叫碎砖墙。砌筑碎砖墙时应注意:

①里、外皮砖要互相咬拉结实;②要适当用整砖“拉丁”即砌丁砖;③要与四角整砖咬拉结实;④砌到柁或檩底时应“背楔”;⑤砖不可陡砌;⑥四角应放置2~3道钢筋勾尺;⑦泥缝厚度不得超过2.5cm;⑧提高掺灰泥的强度,提高的办法除了适当增加白灰的数量外,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砖的含水率。俗话说:“6月(农历)砌墙6月倒,6月不倒站到老。”就是说,由于雨季时砖、泥都很湿,墙很不容易砌平整。但砌筑时只要不出问题,质量就会比其他季节砌筑的都好。这就说明了砖的含水率的多少与掺灰泥的强度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修缮中如遇砖较干时,一定要用水浇湿后再使用。

碎砖墙体多用于墙体的上身或院墙。带刀灰砌法除廊心墙外,各种墙体均可使用。

(5)虎皮石墙。虎皮石墙是用山石砌筑的墙体。虎皮石墙用料可以经过加工,也可以不经加工,但砌角的石料最好能预先加工。

砌筑程序:

1)砌第一层时先挑选比较方正的石块放在拐角处。然后在两端角石之间拴卧线,按线放里、外皮石头,并在中间用小石块填馅。第一层石头应平面朝下,一般不铺灰。铺完第一层石块后用灰将大的石缝塞满1/2。然后用小石块从外面塞进去,并敲实。

2)砌第二层石块时应注意与第一层尽量错缝,并应尽量挑选能与第一层外形严丝合缝的石头,选好后在第一层上铺灰。灰缝厚度应在2cm左右,石块间的立缝也应挂灰,石块如有不稳,应在外侧垫小石片,使其稳固。

3)以后逐层均同第二层砌法,最后一层应找平砌。虎皮石墙不同于砖墙,只要求大体上的跟线,不要求“上跟线,下跟棱”。其砌筑方法可以归纳为“平铺、插卧、倒填、疙瘩碰线”。砌筑时应注意尽量大头朝下,大头朝外,里、外皮应尽量咬拉结实,不能砌成“两张皮”。每隔几层应砌几块横贯墙身的石头作为里、外皮的拉结石。上下层拉结石应互相错开。同层拉结石之间的距离以1m左右为宜。拉结石的长度须超过墙宽的2/30。虎皮石墙的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稳、实、严、拉结好”。

4)最后勾缝,缝子形式有凹缝、凸缝和平缝三种。

还有一种“干背山”做法,即不铺灰,用小石片垫稳,砌完后勾缝。最后灌浆。这种做法的特点是缝子细,适合于经过加工的石料。虎皮石墙常用在墙体的下碱或园林中的墙体。

古建筑墙体中常在下碱、槛墙、盘头等处采用较细的砌法并使用较好的材料,墀头上身、砖檐、博缝和山尖等处次之,墙体上身和院墙又次之。

4.砖的排列形式

978-7-111-45651-3-Chapter05-7.jpg

图5-5 大式硬山墙及一顺一丁摆法

古建筑墙体中砖的排列形式一般有三种:一顺一丁(图5-5)、梅花丁和三顺一丁,其中一顺一丁为明式砌法。一顺一丁砌法,由一皮顺与一皮丁砖相互交替砌筑而成,上下皮间的竖缝互相错开1/4砖长。这种砌法各皮间错缝搭接牢靠,墙体整体性较好,操作中变化小,易于掌握,砌铸时墙面也容易控制平直。但竖缝不易对齐,在墙的砖角、丁字接头、门窗洞口等处都要砍砖,因此砌筑效率受到一丁限制。梅花丁砌法,在同一皮砖层内一块顺砖一块丁砖间隔砌筑(转角处不受此限),上下两皮间竖缝错开1/4砖长,丁砖必须在顺砖的中间。该砌法内外竖缝每皮都能错开,故抗压整体性较好,墙面容易控制平整,竖缝易于对齐,但因丁、顺砖交替砌筑,且操作时容易搞错,比较费工,抗拉强度不如“三顺一丁”,因外形整齐美观,所以多用于砌筑外墙。三顺一丁墙有两种安排方法如图5-6、图5-7所示。注意:丁头必须安排在上、下层“三顺”的中间,绝不可“偏中”(角砖除外)。操作时应先试摆,即“样活”。两种摆法中选哪种都可以,以能摆成“好活”即排出整活为准。如实在赶不上“好活”时,可用一个“三顺一丁”调整。除山尖外,一顺一丁墙必须安排在墙体的中间。三顺一丁墙不可用“七分头”(为普通砖厂的十分之七)进行调整。如所用材料须经砍制加工,可在砖的长度上进行调整。

978-7-111-45651-3-Chapter05-8.jpg

图5-6 小式封后檐硬山墙

5.砖加工

(1)砍砖。古建筑修缮中经常需要砍制的砖,一般包括墙身用砖、地面用砖和杂料。杂料包括檐料(指砖檐和盘头用料)、脊料和廊心墙用料。

墙身用砖绝大部分是条砖,条砖各面名称分别为:面、肋、头。地面用砖有条砖和方砖两种。方砖各面名称为:面、肋(图5-8)。

砍砖所必需的工具有:斧子、木敲头、矩尺、扁子、刨子、弯尺、包灰尺、制子及砖桌。如能用机械代替更好。在未砍之前,应先砍出样板砖(“官砖”)。然后统一按样板砖砍制,样板砖的规格应以焊接头儿和下碱能排出好活为准。

978-7-111-45651-3-Chapter05-9.jpg

图5-7 三顺一丁

978-7-111-45651-3-Chapter05-10.jpg

图5-8 砖各面名称

a)砖砌筑名称 b)砖加工名称

1)墙身用砖,如图5-9所示。

a.干摆砖。干摆砖一般包括城砖干摆和停泥砖干摆。

b.丁头砖。丁头砖只砍磨一个头,另一头不砍。两肋和两面要砍包灰。但只需砍到砖长的6/10处。长短和薄厚均按制子,以上均见图5-10所示。转头砖(砌筑后可见一个面和一个头)砍磨一个面和一个头。两肋要砍包灰。转头砖一般不截长短,待操作时根据实际情况由打截料者负责截出。

978-7-111-45651-3-Chapter05-11.jpg

图5-9 墙身用砖

978-7-111-45651-3-Chapter05-12.jpg

图5-10 干摆砖

c.丝缝砖。丝缝砖与干摆砖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有一侧肋不砍包灰,肋与面互成直角,叫做“膀子面”。膀子面可以砍得粗糙,夹角只要不大于90°就可以,即能“晃尺即可。”

d.淌白砖:

细淌白:细淌白只砍磨一个面或头并按制子截头,淌白砖不过肋。

糙淌白:糙淌白只砍磨一个面或头,不截头。

2)地面用砖:

条砖:墁地用条砖有面朝上和肋朝上两种。如是面朝上,砍磨方法同干摆砖;如是肋朝上,先砍磨肋,其余四面要砍包,四角要均为直角。地面用条砖的包灰应比墙身用砖小,一般在1~2mm,城砖在2~3mm。

方砖:参照墙身用干摆砖的方法。先铲磨面,然后砍四个肋,四个肋都要砍包灰(1~2mm)四个肋要互成直角。园林庭院地面用砖的包灰可稍大,但最大不应超过1cm。

无论墙身还是地面用砖。要求砍磨后不得有“花羊皮”(即没砍磨到的地方)和“斧花”,看面不得缺棱掉角。看面的四边要互成直角,并应在同一个平面上,即不得“皮楞”,肋上不得出现“肉肋”和“棒槌肋”,即高出外口的部分。

(2)砖雕。砖雕俗称“硬花活”有着它独有的生动、细腻的特点,这一点在小式建筑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砖雕的格式、图案和等级制度都没有什么太明确的规定。一般说来,雕刻在什么部位都可以。图案也可以自由选择,雕刻的部位常选在墀头、影壁、屋脊、门楼和博缝头上。常用的图案有花草、鸟兽、山水、如意等。

雕刻的工具有:0.3~1.5cm钻子各一种、木敲手、磨头等,如能用机械代替则更好。

砖雕可以在一块砖上进行,也可以由若干块组合起来进行。一般都是预先雕好,然后再进行安装。

雕刻的手法有:平雕、浮雕(又分浅浮雕和高浮雕)、透雕。如果雕刻的图案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这种手法就叫平雕。平雕是通过图案的线条给人以立体感,而浮雕和透雕则要雕出立体的形象。浮雕的形象只能看见一部分,透雕的形象则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能看到。透雕手法甚至可以把图案雕成多层。下面介绍砖雕的一般程序:

1)画:用笔在砖上画出所要雕刻的形象。有些地方若不能一下子全部画出,或是在雕的过程中有可能将线条雕去,则可以随画随雕,边雕边画。一般说来,要先画出图案的轮廓,待镖出形象后再进一步画出细部图样。

2)耕:用最小的钻子沿画笔的笔迹浅细地“耕”一遍,以防止笔迹在雕刻中被涂抹掉。

3)钉窟窿:用小钻子将形象以外的部分钉去,为下一步工序打下基础。

4)镖:将形象以外多余的部分镖去,并镖出图案的轮廓。

5)齐口:在镖的基础上将细部图案雕刻出来。

6)捅道:用钻子将图案中的细微处(如花草叶子的脉络)雕刻清楚。

7)磨:用磨头将图案内外粗糙之处磨平磨细。

8)上“药”:用药将残缺之处或砂眼找平。药的配制方法是:七成白灰,三成砖面,少许青灰加水调匀。

9)打点:用砖面水将图案揉擦干净。

透雕的方法与浮雕大致相同,但更细致,难度也更大。许多地方要镖成空的。有些地方如不能用钻子敲打,则必须用钻子轻轻地切削。

雕的过程中应小心、细致,尤其是透雕,更要小心。但如果局部有所损坏,也不要轻易抛弃,因为图案本身并无严格的规定,所以除了可以将损坏了的部分重新黏好外,也可以考虑在损坏了的部分结合整体图案重新设计图案和雕刻。雕出的形象应生动、细致、干净。线条要清秀、柔美、清晰。

除了硬花活(即“凿活”)以外,还有一种“软花活”。古建筑中凡用抹灰方法制的花饰瓦件等,都叫“软花活”,以砖瓦制成的都叫“硬花活”。软花活制作手法分“堆活”和“镂活”两种。堆活就是用麻刀灰先堆成图案的粗糙轮廓。然后用纸筋灰按设计要求堆塑。纸筋灰的制法是用水将草纸泡糟后与白灰膏加水调匀。如在石头上堆塑,应先用砂子灰打底;如成批生产,可制模浇注(具体方法见花饰的修复)。镂活是先用麻刀灰打底,然后薄薄地抹一层素白灰,再在其上刷一层烟子浆,待灰浆干后,用钻子和竹片按设计要求进行镂画。镂画过的地方应露出白灰,为了使图案有立体感,图案中表现光线较弱的地方要轻镂,使白灰似露似不露(即“阴线”)。因为镂活不易修改,所以最好预先将图案镂画熟练了,再实际操作。

(3)花饰的修复。软花活修起来比较容易。堆活一般仍用纸筋灰或石膏浆将损坏了的部分重新堆塑。镂活可以用烟子浆再刷一遍,然后重新镂画。硬花活的修复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三种方法。

1)见新:如果图案损坏得不严重,只是被轻度地风化了,则可用钻子重新“齐口”“捅道”,并用砖面水刷净。

2)剔凿挖补法:先将损坏了的部分挖去(要挖成方形),然后按挖去部分的大小重新砍磨出一块(或几块)砖来,并按原设计要求在其上雕刻。如无法按原设计要求复原时,应根据损坏部分的图案重新设计和雕刻,然后用炭火将雕好的砖与花饰中被挖去的部分同时烤热。再用紫胶(即紫草蓉)或漆片涂抹需要黏合的地方。涂完后趁热黏在一起,冷却后打点交活。也可以用现代化学进行黏接。已采用的有胶乳和环氧树脂胶等,其中环氧树脂的强度较大,适宜大型黏接。环氧树脂胶的配方是:环氧树脂#618(或#634)100个单位(重量)加水泥50~100个单位(视黏度而定,水泥越多,黏度越小),加苯二甲酸二丁酯20个单位,再加适量颜色,30min至2h以内使用完毕。如花饰为浅色,应使用白水泥

3)堆补法:先用麻刀灰在损坏的部分打底,再用纸筋灰按照原样堆塑,如系青砖,纸筋灰中须加适量青灰,并可加适量水泥。趁纸筋灰未干时在上面洒上砖面,并用轧子赶轧出光,最后打点并刷砖面水。如需要,可用水泥砂浆代替麻刀灰和纸筋灰。

如系琉璃花饰,除了更旧换新外,可以先用水泥砂浆堆塑,打点后进行油饰。目前已采用的油饰材料有有机硅油漆和缩丁醛涂料。缩丁醛涂料的配方是:①酒精加缩丁醛(6∶4重量比);②3号防水剂加稀盐酸(10∶1);③①加②(1∶1)加适量颜色。使用时应注意随用随调,一般不要超过5~6h。

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附着能力,并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老化期也较长。但不足的是光洁度不够理想。尤其是缩丁醛涂料的光洁度更差。这里再介绍一种油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光洁度,同时也具备上述优点。具体方法是,现在表面刷一层聚氨酯底漆,然后刷一层聚氨酯清漆。刷时应注意表面保持干燥。空气中湿度较大时亦不可使用。除了聚氨酯油漆外,聚甲基丙烯酯胺类清漆等可以使用。

上述几种刷色方法也可应用于琉璃瓦釉剥落的修复。此外还有一种修花饰的方法叫做制模浇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切可以制模的花饰及脊兽等,尤其适用于成批生产。

第一种制模方法:

先找一个完好的样品(如无备存,可用泥雕塑),然后用泥或石膏或水泥做模,用样品做内胎制作模子,内胎上应涂抹凡士林或有机硅脱模剂等。模子应分成若干份(在能脱模的原则下越少越好)。模子做好后抹上脱模剂并组合在一起绑扎结实。然后浇注水泥砂浆(水泥与砂子比为1∶2)。脱模后应及时修理合模缝,根据要求刷色,如仿青砖制品,可刷砖面或砖面水,如系琉璃花饰,可在刷色后刷漆。

第二种制模方法:

如果花饰的造型复杂,用石膏模等不能脱出时,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即“胶模脱模法”,胶模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膘用水发开后加热至80℃(膘锅不可直接接触火),然后往膘内加入1/10的煤油,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将制成的煤油膘浇在内胎上,冷却后即成胶模。如果花饰较大,可将胶模分成若干块。胶模损坏后可重新化开并重新加入煤油。

实践技能知识点

1.墙体的检查鉴定和修缮

(1)墙体的检查鉴定。墙体发生损坏的情况有下面几个方面:倾斜、空鼓、酥碱多鼓胀、裂缝。根据损坏的程度可以将维修项目分为择砌和局部拆砌;剔凿挖补,局部抹灰;局部整修。这些手段都不能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重砌,由于各地用料情况的不同,且由于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墙体损坏的检查鉴定无法制订固定的标准。有时虽然看上去损坏的程度不大,但实际上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有时表面上损坏得较重,但经一般维修后,在相当的时期内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一般说来,造成墙体损坏有如下四个因素:

1)木架倾斜造成。如是这种因素造成的倾斜或裂缝一般可以不采取拆砌的方法。因为在一定范围里,只要木架不再继续倾斜,墙体就不会倒塌。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只采取临时支顶的方法就可以避免木架继续倾斜。

2)自然因素造成的,如雨水侵蚀,风化作用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漏雨和风化的部位修整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损坏的程度很大,则应考虑局部拆砌或全部拆砌。

3)用料简陋或做法粗糙造成的。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不空鼓和无裂缝。如属此种情况,只要能保证墙顶不漏雨,墙身不直接受自然因素的侵蚀,一般不会倒塌。

4)基础下沉。如果木架没有倾斜,整个墙体也较完整,但却发生了裂缝或倾斜,大多是因为基础下沉造成的。如属这种情况,一定要拆除重砌,并对基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检查鉴定时,先应确定墙体的基础是否下沉和墙顶是否漏雨,经检查确认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因为这两种情况有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倒塌。如一时不能确定的,可在裂缝处抹一层麻刀灰,观察麻刀灰有无随墙体继续裂缝及开裂的动态。

超过下述情况之一的,应拆砌。未超过的可进行维修加固。

1)碎砖墙:歪闪程度等于或大于8cm,结合墙体空鼓情况综合考虑;墙身局部空鼓面积等于或大于2m2,且凸出等于或大于5cm;墙体空鼓形成两层皮;墙体歪闪等于或大于4cm并有裂缝;墙身下部潮碱等于或大于1/3墙厚;裂缝宽度等于或大于3cm,并结合损坏原因综合考虑。

2)整砖墙:歪闪程度等于或大于墙厚的1/6或高度的1/10,砖璇下垂等于跨度的1/10或裂缝宽度大于0.5cm。其他同碎砖墙。

应特别注意的是墙体只要墙顶不渗水,灰缝不酥碱,地基不下沉,就不容易倒塌,所以遇有上述情况,一定要立即排除。

(2)墙体的一般修缮:

1)剔凿挖补:整个墙体完好,局部酥碱时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先用钻子将需修复的地方凿掉。凿去的面积应是单个整砖的整倍数。然后按原墙体砖的规格重新砍制,砍磨后照原样用原做法重新补砌好,里面要用灰备实。

2)局部抹灰:损坏情况同上,但系次要墙体,可以采取这种做法。先用大麻刀灰打底,然后用麻刀灰抹面,(可以掺些水泥)趁灰未干时在上面洒上砖面。并用轧子赶轧出光。如果是大面积找补抹灰,可以刷青浆,刷浆后赶轧出亮。最后仿砖缝的样子用平尺和竹片做成假缝子。

3)局部整修:整个墙体较好,但墙体的上部某处残缺。常遇到的整修项目有整修博缝;整修盘头;整修墙帽等。具体做法可参考后面的拆砌部分。

4)择砌:局部酥碱、空鼓、鼓胀或损坏的部位在墙体的中下部,而整个墙体比较完好时,可以采取这种办法。择砌必须边拆边砌。不可等全部拆完后再砌。一次择砌的长度不应超过50~60cm,若只择砌外(里)皮时,长度不要超过1m。

5)局部拆砌:如酥碱、空鼓或鼓胀的范围较大,经局部拆砌又可以排除危害的,可以采取这种办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墙体的上部,或者说,经局部拆除后,上面不能再有墙体存在。如损坏的部位是在下部,只能择砌,先将需拆砌的地方拆除,如有砖槎,应留坡槎;用水将旧槎洇湿,然后按原样重新砌好。

(3)墙体拆除注意事项。在拆除之前应先检查柱根、柱头有无糟朽,如有糟朽,应墩接好,严禁先行拆除再墩接。然后检查木架的榫卯是否牢固,特别应注意检查柁头是否糟朽,如有糟朽,要及时支顶加固。除屋架特别牢固外,一般要用杉槁将木架支顶好,尤其是在木架倾斜的情况下更应支顶牢固。拆除前应先切断电源,并对木装修等加以保护。拆除时应从上往下拆,禁止挖根推倒。凡是整砖整瓦一定要一块一块地细心拆卸,不得毁坏。拆卸后应按类分别存放。拆除时应尽量不扩大拆除范围。(www.xing528.com)

择砌前应将墙体支顶好。择砌过程中如发现有松动的构件,必须及时支顶牢固。

墙体的裂缝和倾斜常与基础有关,因此应考虑基础是否受到污水的侵蚀和树根的破坏。有些是因原有灰土步数不足或基础太浅造成的,如经检查证实,必须设法排除。

978-7-111-45651-3-Chapter05-13.jpg

图5-11 墀头正面

2.墙体拆砌

经检查鉴定为危险墙体时,应立即拆除重砌。拆砌项目一般包括拆砌墀头,拆砌廊心墙,拆砌山墙,拆砌后檐墙,拆砌院墙和璇的拆砌等。

(1)墀头。墀头俗称“腿子”是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部分。如果硬山后檐是封后檐墙,则只前檐有墀头。庑殿、歇山、悬山腿子无盘头。(硬山、庑殿、歇山、悬山区分别见5.4屋顶)墀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下碱、上身、盘头,如前图5-5、前图5-6、图5-11所示。

1)下碱:腿子下碱长度为下檐出减去小台阶所余的尺寸。就是说,从好头石外皮往里减去小台阶,就是墀头下碱前(后)檐侧的外皮线。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原有明台和盘头较好,可按下述方法求得下碱外皮线的位置:从连檐里皮往下引一条直线,从这条直线往里减去原有天井尺寸并加上下碱花碱尺寸,就是下碱的外皮。距台基山面阶条石皮外1/10~3/10山柱径(金边尺寸)的地方,是大式建筑墀头下碱山墙侧外皮。这种决定方法是修缮中的简易方法。如果以柱中线为标准,外包金的宽度应为1.5~1.8山柱径。小式建筑的金边尺寸为1/10山柱径。外包金为1.5山柱径。

因为檐柱是略向里倾斜的,所以墀头下碱里皮应比檐柱中线再往里侧移动一些。这往里的部分叫“咬中”。咬中的尺寸应等于柱子“掰升”的尺寸加上花碱尺寸(或按1/10檐柱径)。这样,腿子上部里皮才能与柱中线重合。这样,腿子上部里皮才能与柱中线重合。

知道了下碱的宽度,再根据材料(大式一般用城砖,小式一般用城砖或停泥砖)就可以决定墀头下碱的“看面”形式。墀头下碱和上身的看面形式一般分为“马莲对”“担子勾”“狗子咬”“三破中”和“四缝”几种,如图5-12所示。

978-7-111-45651-3-Chapter05-14.jpg

图5-12 墀头看面形式

下碱应采用同一建筑中最好的砌筑方法和材料,如干摆或丝缝等,砖的层数应是单数。许多腿子下碱有石活(前图5-5),其宽窄尺寸应按墀头尺寸,由石工制作。角柱石后面里侧,用方砖(立置)或城砖砌筑。如有特殊需要,墀头宽度和金边尺寸可以略有增减。

2)上身:上身每边比下碱退进0.6~1.5cm,退进的部分叫“花碱”。上身一般采用丝缝或干摆砌法。砖的规格可以比下碱用砖小,如下碱用城砖,上身用停泥。上身看面形式的决定同下碱决定方法。应注意的是,这里指的尺寸是加工后的尺寸,因此未砍之砖应比这个尺寸大。

由于柱子本身不一定非常直顺,所以腿子与柱子相挨的地方应根据实际差距砌“砖找”。砖找由打截料者负责砍制。砖找应与柱子交接严密。

砌腿子前应拴三道立线;两道角线一道拽线。两道角线从正面看应为垂直线,从山墙面看,应向里倾斜,即应有“仰面升”,仰面升一般不大于5/10000;拽线应有“正升”,即略向里倾斜。正升也应不大于5/10000但如有耳房时,拽线应为垂直线。拽线与外侧角线拴在一处,供砌山墙时拴卧线用(只拆砌腿子不动山墙时,可以不拴拽线)。因拽线有升而外侧角线无升造成的腿子与山墙相错的部分,应在墁水活时用磨头磨平。

由于上述腿子与山墙相接部位的砖料经磨头磨去了一些,所以这些砖料已经不“搁方”(直角),因此在修缮中应注意,凡使用旧料时,应重新过斧,使之搁方。这种重新砍磨的做法叫做“洗澡”。

琉璃墀头按琉璃砖实际尺寸排活。退小台阶按天井尺寸从连檐里棱往里返活。

腿子上端紧挨盘头的地方,可用方砖雕成“垫花”,垫花比腿子略出檐。应注意,凡有垫花的腿子,盘头必须雕花饰,可以每层都雕,也可以只在荷叶墩、两层盘头及戗檐上雕刻,与这样的砖腿相配的博缝头一般也应雕成花饰。

3)盘头:又叫“稍子”它是腿子出檐至连檐的部分。或者说,它是下檐出与上檐出的连接部分。它的总出檐尺寸即“天井”一般应为8/10柱径。带石头挑檐的盘头,天井尺寸可以酌加,如前图5-11、图5-13所示。

腿子自好头石退进的部分叫“小台阶”。从连檐里皮往里返天井的尺寸,此点距台基好头石外皮的尺寸即是小台阶尺寸。所以,如要调整变动天井尺寸,要通过调整小台阶尺寸来进行。带石挑檐的腿子的小台阶一般为4/5檐柱径,不带石挑檐的则至少不小于2寸。

盘头的逐层是:荷叶墩、混、炉口、枭、头层盘头、二层盘头和戗檐。这些分件均应用方砖砍制并可雕花,如图5-14所示。大式建筑的荷叶墩为不雕花饰的直檐砖。

檐砖的高度约等于博缝砖高尺寸(博缝砖高的规定见山尖部分),宽为腿子上身宽加两层山墙拔檐尺寸并减去博缝砖在拔檐砖上所占尺寸。如果一块方砖不够宽,可以加条。两层盘头应比墀头宽,即应向山墙侧出檐,与山墙两层拔檐碰齐,即“交圈”(古建筑施工中,凡构件与构件能碰齐交汇的就叫“交圈”)。拔檐尺寸:将博缝头中间的半圆直径分成5份。1份为博缝头在山墙侧出檐的尺寸,4份为两层拔檐出檐尺寸,头层与二层拔檐尺寸比为5∶4。

978-7-111-45651-3-Chapter05-15.jpg

图5-13 盘头内侧

盘头各层出檐的分配:荷叶墩出檐1.5寸。两层盘头每层出檐约为1/6砖厚尺寸。假如把这两层盘头出檐的最远点连成一条直线,则戗檐外棱应与这条直线重合(见前图5-13)。这样就决定了戗檐的倾斜角度即“扑身”。通过扑身,就可以量出戗檐的出檐尺寸了。用天井尺寸减去荷叶墩、戗檐和大约二层盘头出檐尺寸的总和,就是混、炉口和枭砖的总出檐尺寸。枭砖出檐最远点应与戗檐外皮在同一条直线上见前图5-13。混砖出檐尺寸为978-7-111-45651-3-Chapter05-16.jpg砖厚度。枭砖应比混砖多出些,多出的尺寸一般应大于混砖出檐的1/4(或按枭砖出檐比混砖出檐约等于7∶5计算)。炉口这一层出檐要小,只作为混和枭的曲线的连接过渡(炉口这层可以不用,无炉口的叫“五盘头”有炉口的叫“六盘头”)。将盘头每层出檐尺寸确定后,就按这个尺寸进行砍制。在实际操作中,应在未砌腿子之前就进行砍制。

978-7-111-45651-3-Chapter05-17.jpg

图5-14 盘头分件

在砌筑过程中,如与上述计算结果有出入,出檐尺寸可在半混或两层盘头上调整。所谓“舍了命的枭”“死枭活半混”。就是说,计算时,枭应尽量多出,但在砌筑(即“下盘头”)时,混的出檐却可以灵活一些。

盘头层数翻活方法:

由于博缝头比连檐高一个瓦口,又由于戗檐下棱与博缝头下棱平,因此根据博缝的大小和戗檐的“扑身”就可以得出戗檐砖的垂直高度。应注意,这里指的是连檐以下的部分。实际操作时应留出一部分,以使戗檐得以搭在连檐上。从连檐里皮上棱往下减去戗檐砖的垂直高度,再减去六层砖的厚度(“五盘头”减五层,带石挑檐的,减石挑檐的厚度及三层砖的厚度)。如不是干摆砌法,还应减去灰缝厚度。腿子上身砌到这个地方,就该“下盘头”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计算结果标在墀头角线上。在修缮中,如遇旧连檐不平,应从连檐最低处往下翻活。

如用石挑檐代替枭混等,下盘头时应注意,两层盘头应比石挑檐退进若干。在小式建筑中,有一种“阁里盘头”。阁里盘头的两层盘头与普通做法的形状不同。其头层盘头为圆混形状,二层盘头与枭的形状相似。两层盘头叠在一起呈S形。

墀头上身用砖的薄厚及层数,应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定。因此,以上各项工作都应提前进行。如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仍不能与腿子层数赶上“好活”,或是没有统一进行计算砍制,则允许上下挪动进行调整(尽量往上挪动)。应在戗檐砖上和灰缝上调整。

盘头外侧山墙这面,要沿着荷叶墩和枭砖(或头层盘头)砌一圈砖,中间是“随厚”和“陡板”,即做“砖挑檐”见前图5-6。挑檐圈末端要砍成45°“割角”。砖挑檐的长度至金檩中。如无整砖,可以抹灰耕缝做“软活”挑檐。许多大式建筑的挑檐(包括盘头内侧)连同枭、混、炉口等统用一块石活代替。石挑檐的长度、出檐、形状、参照上述各项。一般说来,带石挑檐的房屋的天井尺寸都较大。盘头内侧砖缝立缝可以和腿子立缝不一致。丝缝砖不耕缝。

4)象眼:墀头内侧枭砖以上的部分叫象眼,俗称“腮帮”。

腮帮立缝计算方法:腮帮立缝不同于墀头上身立缝,应重新计算。首先应算出柁头下面紧挨柱子那几块砖的宽度,一种砖的长度要砍成与柁头的长度一样,另一种砖应砍成长度为柁头长加1/2砖长。

象眼砖缝形式必须为十字缝。紧挨戗檐的砖要由打截料者负责打“砖找”。砖找斜度应与戗檐扑身同。

腮帮卧缝计算方法:从柁头下开始翻活,紧挨柁头下皮的砖不能用与柁头同长的那种砖(否则会与柁头外皮形成“齐缝”),而必须用柁头长加1/2砖长的那种。根据上述原则,计算一下层数,如是单层数,则象眼第一层,紧挨柱子的砖要用长的那种。如是双数,则要用与柁头同长的那种。这种单数用整砖,双数用“破”砖的计算方法叫做“单整双破”法。如果层数不合适,不能整除也按整除算。最上面的一块差多少就砍多少,叫“打卡子”见前图5-13。

在实际操作中,应先砌腮帮后砌戗檐,这样做起来比较顺手。为了帮助确定“砖找”的大小,可以沿戗檐里皮的位置拴一道线代替戗檐里棱。

以上这种做法叫“清点腮帮”。如抹灰按上述要求耕缝,叫做“混点腮帮”。

5)琉璃盘头:琉璃盘头的各层出檐按原设计要求做,第二层盘头为半混形状,与山墙的随山半混交圈。有些琉璃盘头在枭砖之口有一层盘头(半混形状),山墙拔檐也只一层。有些大式青砖盘头做同上述琉璃做法,叫“青砖仿琉璃”做法。

(2)山墙。悬山、庑殿和歇山的山墙由于没有盘头和山尖,因此比硬山山墙简单得多,其厚度可以同硬山墙,也可以略有增加。其上部做法同老檐出后檐墙相仿(详见后檐墙)。四角做法分为三种,如图5-15所示。悬山山墙可以一直砌到顶再做墙肩俗称“签尖”,也可以沿着柁和瓜柱砌成阶梯形,每级顶上须做签尖,签尖的位置在柁的下皮。这样的山墙叫“五花山墙”(图5-16)。

978-7-111-45651-3-Chapter05-18.jpg

图5-15 悬山、庑殿、歇山山墙四角形式

978-7-111-45651-3-Chapter05-19.jpg

图5-16 五花山墙

硬山山墙比较复杂,其做法详细介绍如下:

硬山山墙可以分为下碱、上身、山尖三个部分。

1)下碱:下碱是山墙下面的三分之一部分。下碱高度为檐柱高的3/10。下碱宽度,外皮同腿子下碱外皮,里皮线在山柱里外往返一个下碱花碱尺寸的地方。花碱尺寸为1/10~1/6砖厚度。就是说,普通建筑的山墙(上身)里皮应与山柱里皮在一条直线上。较重要的建筑(尤其是庑殿和歇山)的里包金比较大,一般应比普通的里包金大1/4山柱径。

里皮靠柱子的砖要砍成六方割角形状,两块割角砖之间叫“柱门”。柱门最宽处应与柱径同宽。

山墙的长度:前后檐腿子外皮之间就是山墙的长度。如后檐墙是封后檐墙,从阶条石外皮往里返一个金边尺寸就是山墙的外皮。(封后檐墙金边同山墙金边)如是庑殿、歇山等无墀头做法,山墙长度应在前后檐墙外皮线之间。

古建筑中很重视墀头和山墙的下碱。一般都使用最好的材料和最细致的做法。大式建筑中,还多带有石活,下碱砖的层数应为单数。

2)上身:山墙中间的1/3部分是上身。上身里、外皮比下碱里、外皮各退花碱。花碱尺寸为1/10~1/6砖厚度。大式建筑的山墙上身砌法和用料一般同墀头上身,或者可以稍糙,也可以抹灰粉饰。如是整砖露明,在中间正对正脊的地方应隔一层砌一块丁头,叫“座山丁”。小式建筑中,上身经常采用五出五进做法、圈三套五做法(图5-17)及海棠池做法(图5-18)。五出五进砌法根据每组砖的长短可分“个半俩”“俩半俩”“俩半仨”等几种,如图5-19所示。

978-7-111-45651-3-Chapter05-20.jpg

图5-17 圈三套五山墙

978-7-111-45651-3-Chapter05-21.jpg

图5-18 海棠池山墙

978-7-111-45651-3-Chapter05-22.jpg

图5-19 五出五进的几种摆放法

a)个半俩 b)俩半俩 c)俩半仨

3)山尖:山尖是硬山墙上最上面的1/3部分,山尖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两边为曲线,叫做“囊”。囊的大小应随屋顶曲势。实际操作中,应由屋顶、正脊、博缝处的做法及木架举架(坡度)来决定。

大式山墙的山尖拔檐以下同上身砌法。为了防止木架糟朽,在山尖正中柁与柁之间的位置上,应砌一至二块有透雕花饰的砖,叫做“山坠”,又叫“透风”。琉璃博缝山墙一般都放两块有透雕花饰的琉璃砖,叫“满山红”。

“过河山尖”从挑檐以上或荷叶砌筑,叫做“整砖过河山尖”。墩同层开始,也可以根据“五出五进”能排上整活为准。过河山尖的缝子形式须同下碱一致。如采用“三顺一丁”摆法,山尖中间正对正脊的地方应隔一层砌一块“座山丁”山尖排活方法与下碱正好相反,须以座山丁为中心往两端赶排。三顺一丁(十字缝摆法也应从中间开始),“破活”应赶排到两端。

山尖的外皮线同山墙四角外皮线,皮线在柁以下同山墙上身里皮线。在柁以上,应以柁中线(柱中)为里皮线。山尖里皮柁以上的部分叫做“山花”。山花的用料及做法应较细致,摆法应为十字缝摆法。如是抹灰耕缝做法,应在四周做成砖圈。

4)宫殿式琉璃硬山墙:宫殿式琉璃硬山下碱及上身和山尖里皮与大式硬山墙做法一样。上身和山尖外皮是用预制的琉璃砖仿照木屋架的样子砌筑起来的。下碱和琉璃砖之间用普通砖仿五花山墙形式砌成阶梯形后抹灰并刷红土浆。与琉璃砖相接的地方要抹成45°“八字”。五花山墙外皮应比琉璃屋架宽1/4柱径。琉璃屋架之间及背后也要用普通砖砌筑并在外皮抹灰刷红土浆。这段墙的外皮应比琉璃屋架退进若干,即应露出琉璃砖侧面的花饰,如图5-20所示。

砌筑宫殿式琉璃硬山墙,应先经过计算。先按山尖槎子线的翻活方法找出两坡拔檐砖交点的底棱,然后再除去琉璃砖在墙上所占的高度尺寸,就是五花山墙的八字上皮。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便于计算和求得精确的数字,应在地上用墨线弹出实样。先弹出木架的侧立面实样图,然后在图上按上述翻活方法把琉璃博缝及琉璃屋架等按设计要求摆好。琉璃屋架底棱,就是五花山墙八字上口的准确高度。然后把这些高度标在木屋架上,并按这些高度砌五花山墙。砌完五花山墙后在上面砌普通砖墙,凡到琉璃屋架位置时放置琉璃砖,琉璃砖后口要紧贴普通砖墙。上棱多出的部分压在墙上(并被上面的一层砖压住)。然后用铅丝把砖拴在木架上。

978-7-111-45651-3-Chapter05-23.jpg

图5-20 宫殿式琉璃硬山墙

山墙转角处的琉璃叫做“柱头”。琉璃柱头各部应与木架各部的高低一致。博缝金刚墙在砌筑时应预留豁口。熨博缝时将博缝砖胆卡在豁口里,并用铅丝拴牢。最后打点并擦拭干净。

有少数琉璃硬山墙无墀头。金柱处同悬山做法一样,前后檐签尖与随山半混交圈。金柱面的博缝同悬山贴琉璃博缝做法一样。

(3)廊心墙。廊心墙是山墙里皮檐柱与金柱之间的部分,由于古建筑墙体中很重视廊心墙的装饰,因此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如图5-21所示。

1)下碱:廊心墙下碱外皮与山墙里皮在同一条直线上,里面与山墙融在一起,下碱的高度、用料和砌筑方法同山墙下碱。缝子形式须为十字缝,两端要留八字柱门,两端的砖要砍成六方八字。

2)廊心:

a.用料:廊心方砖、穿插当、大叉、蝴蝶叉、立八字,搭脑及拐子用方砖砍制;线枋子和小脊子用停泥砖砍制。线枋子和立八字要“起线”,线的两端距离约等于花碱尺寸。穿插当高等于穿插枋至抱头梁之间的距离,并按穿插枋进深分三段砍制和雕刻。小脊子应砍成圆混形式,两端要雕“象鼻子”。小脊子高为1/2立方字宽。小脊子是用两块停泥砖叠在一起砍制的,见前图5-21。其下有“瓦条”叫“小脊子沟”。瓦条用斧刃砖砍制,高度为斧刃厚的1/20。在实际操作时,方砖心、穿插当、小脊子沟和小脊子都可以用抹灰的方法代替,即做软活。

廊心墙应经计算再行砍制和砌筑。先假定一下立八字、线枋子和小脊子的尺寸。在下碱之上,穿插枋之下,除去两份立八字、两份线枋子和小脊子的总尺寸,在檐柱和金柱之间除去两份立八字、两份线枋子的总尺寸,就是方砖心所占的总面积。然后在这个面积里进行分配。先假定一个正方形方砖心边长,用这个边长试分一下。

如果分配的结果不合适,应调整假定的方砖心边长。如仍不能排出整活,应调整立八字、线枋子等的尺寸,调整合适后砍制备用。

978-7-111-45651-3-Chapter05-24.jpg

图5-21 廊心墙

a)立正面 b)侧剖面

施工小经验

大叉应等于1/2方砖心;蝴蝶叉(又叫“虎头找”或“叉角”)应等于1/4方砖心;大叉和蝴蝶叉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正中间应为一块“坐中方砖”,即方砖心总面积的中心点应为坐中方砖的对角线交点。

b.砌法:廊心墙砌墙所用拽线拴在檐柱和金柱上。廊心墙要有“倒升”(即向室内倾斜),升应与柱子升一致。廊心墙背后可用碎砖填馅。如不是干摆砌法细砖要用泼浆灰稳好。然后用木仁卡在细砖后口凿好的缺口上,并用碎砖将木仁压住。每层砌完之后都应灌浆,最后修理打点。小脊子要用黑烟子浆刷色。穿插当的外皮不应超过穿插枋,如无方砖时可采用抹灰镂雕的方法。

廊心墙象眼做法请参看墀头象眼做法。但如是抹灰做假缝,应在四周做砖圈。廊心墙的廊心除可采用方砖心做法外,还可采用花瓦做法。廊心墙的方砖可雕花饰。廊心墙可采用琉璃做法,琉璃廊心墙常用在宫殿建筑中。

如果廊心墙恰在游廊的通道上,叫做闷头廊子。闷头廊子用木板圈成一个矩形门洞,门洞上方的做法与廊心墙的廊心做法大致相同,只是不叫廊心而叫“灯笼框”。灯笼框以上做法则和廊心以上做法完全一样。游廊中的墙体与廊心墙完全一样,只是更加细致和考究。其廊心做法常采用砖雕(包括字画的雕刻)、琉璃、什样锦、彩绘及花瓦做法等。

(4)后檐墙。后檐墙有两种,露椽子的叫露檐出后檐墙,俗称“老檐出”;不露椽子的叫封护檐墙。封护檐做法是清式做法。老檐出后檐墙与山墙后坡腿子里皮相交。封护檐墙与山墙外皮相交,即这种建筑只前檐有腿子。有些建筑的老檐出墙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引人注目,这样的后檐下檐出可以比前檐少一些,一般为前檐下檐出的3/4。

1)下碱:

后檐墙下碱宽:里包金等于1/2檐柱径加花碱尺寸;外包金等于1/2檐柱径加2/3檐柱径。如系高大建筑,里包金可为3/4檐柱径,外包金也可酌增。下碱长:老檐出墙在两端腿子里皮之间,封护檐墙在两端山墙外皮之间,下碱高:同山墙下碱高,砖层要单数。

砌筑用线拴线方法参见山墙拴线方法。用料及砌法可以同山墙一致,也可以稍糙。但砖的排列形式应同山墙。后檐墙里皮也应留柱门,规格同山墙柱门。

2)上身:后檐墙里皮和外皮同山墙一样,应退花碱。其用料及法可以同山墙上身,也可以略糙。砖的摆法应同山墙上身一致。

3)签尖:老檐出墙的上部(至檐枋)要砌拔檐一层并堆顶,叫做墙肩,俗称“签尖”。签尖高度应为外包金厚度。签尖最高处。不应超过檐枋下棱。拔檐砖的位置从檐枋下皮按外包金尺寸往下翻活。砖檐出檐尺寸应不大于砖本身厚度。下完砖檐后,退回到墙外皮的位置,开始做顶。顶的形式为馒头顶(图5-22)和宝盒顶(甩灰抹成“八字”)。

4)封护檐出檐:封护檐墙不做签尖,从上身以上层层出檐。出檐形式有菱角檐、鸡嗉檐和冰盘檐(具体出檐尺寸详见院墙)。砖檐两端与山墙博缝头紧挨。上端与屋顶滴子瓦(或花边瓦)相接,如图5-23所示,砖檐最上面一层的里口,要用麻刀灰苫小背。

砖檐的位置,应从屋顶往下翻活,否则会影响屋顶窍瓦。先算出砖檐的总出尺寸,按这个尺寸找出砖檐出檐最远点。通过此点做一条假设的垂直线。再从椽子往上计算一下望板、泥背(灰背)等总厚度。从这个高度顺着木架的曲线(囊)向外延长。廷长线与假设的垂直线的交点就是理论上砖檐最上面一层砖的上棱外口,如图5-24所示。因为层顶滴子瓦的坡度,应比其他瓦的坡度和缓,并且为了照顾到木架可能不平的情况,所以一般应将理论上的高度再提高一些(一层砖左右),所谓:“俏做山,冒做檐”,意思就是山尖要做得优美、合适,而封护檐墙出檐宁可要高一些。

找到了砖檐最后一层的位置,往下翻活,减去砖檐的总厚度(不是干摆砌法要加灰缝)就可以确定头层砖檐的位置了。

978-7-111-45651-3-Chapter05-25.jpg

图5-22 老檐出后檐墙侧剖

978-7-111-45651-3-Chapter05-26.jpg

图5-23 封护檐后檐墙

a)侧剖面 b)冰盘檐正面

确定了砖檐的位置后,就能够确定博缝头及靴头的位置。后檐博缝头应比砖檐高一个瓦口,从山墙正面看,博缝头应能挡住砖檐。博缝头下脚应与同层的砖檐出檐一样。靴头安放在博缝头下脚但不出檐,靴头应与砖檐同时砌筑。如果山墙和后檐墙同时拆砌,一般应先下完后檐墙砖檐后再敲山尖。因为这样做,山尖后坡槎子线下端可以不用计算而直接拴在靴头底棱(不是干摆要加上灰缝)的位置上。如果四角是“五出五进”做法,后檐墙墙心做法同山墙墙心做法。砖檐之下应砌三至五层整砖清水墙,叫“倒花碱”。倒花碱用料、砌法及缝子形式均应同下碱,其外皮线应同四角外皮线。檐的用料及砌法应同下碱。缝子形式无定式,允许“乱缝”。

978-7-111-45651-3-Chapter05-27.jpg

图5-24 封护檐墙檐出翻活方法

大式建筑无论是后檐墙或山墙,凡到柱子的位置,应砌置一块有透雕花饰的砖,叫做“透风”。透风的作用在于造成柱子根部附近的空气流通而使柱根不易糟朽。透风一般只设在下碱外皮的下部。透风砖的里面不要砌砖,倘墙身高大,应在上身外皮再加设一块透风,带双透风的墙体,上、下透风之间的墙内,不应砌砖,以使空气在上、下透风之间形成对流。

(5)槛墙。槛墙是前檐木装修风槛下面的墙体。槛墙宽里包金为1/2檐柱径,里、外包金也应等于1/2檐柱径。如系重要建筑,里、外包金可再加大1/4柱径。槛墙高等于3/10柱高。如果木装修为支摘窗,应按1/4柱高。槛墙长等于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在实际修缮中,槛墙长可按木榻板长,宽应略小于木榻板宽,高按地面至榻板下皮算。槛墙的两端的里、外皮都要做成六方的八字形式,柱门最宽处应同柱径。

槛墙用料及砌法常与山墙下碱相同(但不带石活),也可以粗糙一些。小式建筑的槛墙还可以做成海棠池形式,其做法同山墙海棠池做法。有些宫殿建筑的槛墙常用琉璃砖砌筑。有些则只在里皮做成琉璃贴面。有些宫殿建筑的室内所有的下碱包括槛墙,都用琉璃砖做贴面,其砌筑方法参见琉璃硬山墙做法。

(6)金内扇面墙和隔断墙。在宫殿建筑的室内金柱与金柱之间,有时也需要砌墙,与檐墙平行的叫“金内扇面墙”或“扇面墙”;与山墙平行的叫“隔断墙”或“夹山”。扇面墙和隔断墙的做法可以与露檐出后檐墙做法一样,也可以和囚门子做法一样。金内扇面墙和隔断墙的宽度为1.5倍柱径。

(7)院墙。院墙是建筑群或宅院的防卫或区域划分用墙。在中国古建筑中,凡有建筑群,就必有院墙。建筑越重要,院墙的做法就越细致,高度和宽度也越大。院墙也可以分成三部分:下碱、上身、墙帽(包括砖檐)。

院墙的宽与高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以不能徒手翻越为最低标准。如遇有屋檐,墙帽必须低于屋檐,祭祀用的坛类建筑的院墙应较低,其高度应以不遮挡视线为宜。院墙的宽度至少应在30cm以上。

(8)城墙。城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比较复杂,但由于在修缮中城墙翻建并不常见,所以在此不再专题叙述城墙工程,而把它归入普通墙体中,就修缮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做个简单的介绍。

城墙没有下碱。城门一段可以加砌几层条石。作为宫门用的城门或皇宫内的城墙可以使用石须弥座。普通城墙自土衬石(或砖)往上即是上身墙体。城墙的高度不定。用于防御的至少应在10m以上,其他类的可酌减,总的效果应给人以高不可攀和望而生畏之感。城墙的总厚度也应视用途而定。用于防御的城墙应较宽,其城上地平宽度应大于两辆辎重马车的宽度。城墙的实墙体的厚度应按下述方法决定:外檐“垛口”或内檐“女儿墙”处的墙体厚度一般为1.5倍砖长度。土衬石处的墙体厚度则应根据城墙的“升”的大小算出。就是说,城墙越往上应越往里收进去,这在古建筑施工中叫做“收分”。一般来说,城墙内檐墙的“收分”应为13%城墙高。普通非防御类的城墙的外檐墙的收分可以与内檐墙相同,也可以稍大。防御性的城墙的外檐墙的收分一般应为25%墙高。根据上述比例,就可以得知土衬石处墙体的宽度。应该注意的是,城墙墙体只外皮线退收分,里皮线仍为垂直线。城墙退收分的做法不但使城墙外观雄伟,稳定性强,同时也增加了墙体下部的宽度,从而加强了它的防御性能。

城墙用砖可以使用各种规格的城砖,但少数城墙也可使用开条砖等小砖。砌法从带刀灰砌法到干摆砌法等均可使用。具体做法应根据原设计要求及建筑等级决定。采用糙砌的城墙,每层砖应比下面的一层退进若干。退进的尺寸可以根据收分和砖的厚度算出。采用干摆、丝缝和淌白砌法的城墙不必每层退台阶,但应根据收分在砍砖时将砖砍出“倒切”。皇宫的城墙可以采用糙砌后抹灰刷红土浆的做法。若为干摆砌法,则可只在城门一段采用抹灰刷浆做法。城墙内、外檐墙之间应用黄土层加瓦砾层填充夯实。城墙的墙顶做法不同于院墙的墙顶做法,在修缮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用院墙的墙顶做法代替城墙的墙顶做法。城墙分内、外檐两部分,外皮面向城外的叫外檐墙,外皮线在城内一侧的叫内檐墙。城墙的外檐部分从城上地平算起砌至人体胸腹部高度时,应开始砌筑“垛口”(俗称“躲口”)。垛口可以砌成矩形,也可以砌成品字形。垛口之下的实墙上还可以砌一个小方洞即瞭望洞。垛口的宽度以能并排遮掩两人为宜。高度约为一人高(从城上地平算起)。口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3垛口宽。城门中轴线两侧的垛口要对称。排到拐角处时应能赶上“好活”。城墙的内檐墙的总高应不超过人体肩部。内檐墙的墙顶部分从一层与墙体同宽的“压面”条石开始,压面石之上开始砌“女儿墙”,女儿墙的宽度应比压面石略窄,即里、外应各退金边1~2寸。

女儿墙通常砌6层左右。既可以砌实墙也可以采用花砖做法。女儿墙之上应先砌一层砖檐。然后在砖檐之上砌筑“屋脊砖”。屋脊砖和檐子砖用方砖同时砍制。屋脊砖倾斜立置,从侧面看,呈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根据这个图形,可以算出屋脊砖的高度。一砖砍制屋脊砖后剩余的部分就是檐子砖。屋脊砖之间的空当要用砖、灰背好,屋脊砖之上砌一层扣脊筒瓦。也可以用一块“联办”石活代替砖檐、屋脊砖和扣脊筒瓦。所谓联办石活,就是将多层构件的形状用一块石料凿成。少数极不重要的城墙建筑或非防御性的城墙,可以采用下列做法①不用压面石;②不用女儿墙;③不用压面石和女儿墙;④女儿墙以上的部分改为两层砖檐(第二层为半混砖)封顶;⑤用枭石(形状同挑檐石)代替压面石;⑥在垛口等上雕刻图案;⑦内、外檐同时用压面石或枭石。

城墙的内檐墙上须砌筑排水的沟眼,沟眼下可以放置石沟嘴子。如果放置石沟嘴子,一般也应在同一层放置枭石或压面石。非防御性的城墙可以在外檐墙上砌筑沟眼,但防御性的城墙的外檐墙上绝对禁止砌筑沟眼。如果城墙外伴有护城河,又需与城内的河流和湖泊沟通时,应在城门附近的城墙下部砌筑贯通城内外的通道即“水关”。水关的高度和宽度至少在2m以上,水关的底部要用石板铺垫,顶部一般要砌砖璇。水关走向的路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必须成锐角(此角俗称“斩龙剑”),而绝对禁止砌成直角,水关的入水口应大于出水口,以减少入口处的阻力和避免形成旋涡,在水关的出入口处应安置铁制的栅栏门。

(9)女儿墙、金刚墙和护身墙:

1)女儿墙:高度不超过人身胸部,位于露天,处在房上、台上或墙上之墙就叫女儿墙。女儿墙常用于城墙、平台房或楼台之上。女儿墙的作用与护身栏杆相同。女儿墙的墙体既可以砌实墙,也可以采用花砖或花瓦做法,还可以用经过砍制雕刻的砖仿各种木制栏杆砌筑。女儿墙下碱高度应小于墙顶,做法同墙顶做法,也可以略简。女儿墙两端做法可以同下碱做法,也可以砌“撞头”(即砖垛)。如果墙体为实墙,两端做法可同墙体做法相同。女儿墙墙顶做法比较灵活,各种做法均可采用。如在女儿墙中使用琉璃砖瓦则为大式做法。

2)金刚墙:古建筑中凡是隐蔽而不可见的墙体都叫金刚墙。比如,博缝砖里面的几层砖;又如,带有天沟的起脊瓦屋中,瓦陇与天沟交界处,代替连檐,瓦口的那几层砖;再如,单面用的花瓦后背的几层砖。另外,像陵寝建筑中被土掩埋的墙体(系指出土之前),都叫金刚墙。各种金刚墙的高度和做法差异很大,具体做法完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对象。

3)护身墙:护身墙用于马道、山路、楼梯等两侧。护身墙最高不应超过人体胸部,其做法与女儿墙做法相同。大式护身墙要使用琉璃砖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