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车辆电磁兼容的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景

国内车辆电磁兼容的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景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汽车无线电骚扰特性的测量,并对全国各型汽车(新车)进行了摸底普查。普查结果统计,合格率仅为24%,相当部分不合格的车辆属于严重超标。目前,国内新的电磁兼容实验室正在陆续建成,主要检测机构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市电磁兼容工程技术中心等。目前,我国的研究、开发、生产的整体能力仍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

国内车辆电磁兼容的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景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电磁兼容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对车辆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论是理论、技术水平,还是配套产品(屏蔽材料、干扰滤波器等)制造,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车辆电磁兼容法规不十分健全。

我国车辆电磁兼容技术研究工作起始于汽车电磁骚扰特性测量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汽车电磁骚扰特性进行摸底测试。1994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汽车无线电骚扰特性的测量,并对全国各型汽车(新车)进行了摸底普查。普查结果统计,合格率仅为24%,相当部分不合格的车辆属于严重超标。1998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曾提出建立我国车辆电磁兼容研究体系,认为车辆电磁兼容研究主要任务应由四个方面组成:整车辐射发射试验、整车辐射敏感度试验、整车传导发射试验和整车传导敏感度试验。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控制汽车无线电骚扰,国内各汽车检测机构、生产企业纷纷购置了电磁干扰接收机系统,用于研究测试汽车无线电骚扰水平,并加以控制。

此后,我国开展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电磁兼容技术研究,开始研究并建设大型电磁兼容试验设施。2001年3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电磁兼容室通过了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认可,标志着我国车辆电磁兼容试验技术工作有了新的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小组2003年也进行了电磁干扰预测系统的研制。2004年12月,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重庆)建成了电磁兼容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为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做电磁兼容试验。目前,国内新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包括电磁波暗室)正在陆续建成,主要检测机构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市电磁兼容工程技术中心等。

我国第一个电磁干扰标准是1966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制定的部级标准JB854—1966《船用电气设备工业无线电干扰端子电压测量方法与允许值》。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有组织、系统地研究并制定行业级和国家级电磁兼容性标准规范。1988年12月,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动车辆和内燃机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D分会”)在河北省正式成立。这是一个跨行业的标准化组织,委员由机械、电子、广播、邮电、军工、高校等部门组成。它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并制定有关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电磁兼容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www.xing528.com)

1992年,我国颁布了GB 14023—1992《车辆、机动船和点火发动机驱动装置的无线电干扰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对汽车向环境辐射的电磁波干扰作了限制;1998年,颁布了GB17619—1998《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2001年,发布了GB/T18387—2001《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国家标准等。

目前,我国的研究、开发、生产的整体能力仍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虽然有一些企业同高校合作,但还不成规模,缺乏商业化运作。中国计量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上海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和重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建立起了汽车行业内比较完善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基本满足国内汽车行业的电磁兼容法规要求,虽然距部分欧洲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也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软硬件方面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

从总体上来看,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力量和基础比较薄弱,车辆电磁兼容研究的水平与国外技术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电磁兼容预测问题上。为了缩小差距,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促进国内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车辆电磁兼容学者和研究人员不懈地努力,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来提升我国的车辆电磁兼容性技术研究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