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祚传,字统一,云南大姚县七街乡仓西村人,中共云南省委早期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
赵祚传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一个书香门第家族,祖父赵寅阶是清朝甲午科进士,父亲赵竹村也是清末举人。童年时代的赵祚传,感受和同情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常帮助母亲接济穷人。1919年五四运动风暴席卷全国,赵祚传积极参加“云南学生爱国会”,联合大姚在昆学生开展爱国宣传活动。1922年,他倡导组织了以“培养民德,改良社会,挽救国家”为宗旨的“大姚旅省学生励志会”,创办《大姚学生》会刊,并常在会刊上发表革命文章。1924年夏,他考取上海同德医科大学,但为支持哥哥的学习,毅然放弃学业回到云南,参加“云南青年努力会”活动。1925年秋,他又考取上海大学,并参加云南旅外学生革命组织“新滇社”。 1926年秋,赵祚传前往广州,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训练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初,赵祚传和王德三等人回到云南加强革命领导力量。3月1日,建立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王德三任书记,赵祚传任组织委员。12日,建立“中国国民党云南临时省党部”,赵祚传当选为执行委员,并兼任组织部长。他以高度革命热情投入工作,使中共地下党基层组织在短期内得到较大发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云南当局根据蒋介石“清党”密令,突然封闭云南国民党左派省党部,赵祚传被捕,后获释。12月初,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建立临时省委,赵祚传仍然负责组织工作。1928年1月,龙云下令组织“清共委员会”,布告通缉王德三、赵祚传等人,白色恐怖笼罩云南大地。4月,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书记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为了继续坚持斗争,选出4人组成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赵祚传任特委书记。为战胜困难,党组织决定派赵祚传回大姚,以兄弟分家的名义拍卖田产,筹措党的活动经费。他深入乡村厂矿,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和革命形势,还编写了《农民四字经》,生动形象地启发贫苦农民翻身解放的希望之路,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正当赵祚传准备携带家里为他典卖田产所得款项返回昆明时,云南省政府密令大姚县长将他逮捕。1929年3月29日,赵祚传被反动政府杀害于大姚,牺牲时年仅26岁。在狱中,他给亲人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写下遗书,表达了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我为主义而牺牲,我心很坦荡安然……茹尽人间无限苦,但期革命早日成。”临刑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其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令刽子手为之发抖。他牺牲后,一副挽联这样赞道:“谁说黄花岗后无烈士,且看蜻蛉河畔有伟人!”(www.xing528.com)
张经辰,云南盐兴县琅井村(今属禄丰县)人,与赵祚传同年生,也是中共云南省委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革命烈士。
张经辰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1917年从琅井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昆明省立第一中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投入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通过在昆明开盐铺的三叔张绍和资助,到省外求学,先到南京、上海补习功课,次年考入满洲医科大学。当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时,毅然放弃学医,于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加入在京的地下党组织“云南革新社”(后改为“新滇社”),同年在李大钊等人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开始后,张经辰担任“新滇社”北京支部负责人。1926年转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担任北大党支部书记,积极领导北大进步力量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11月,张经辰被反动当局勒令休学,随后便南下上海,转入地下工作。不久,受党中央派遣赴苏联中山大学留学习军事和政治。1929年初提前回国,被选为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此时,白色恐怖笼罩云南,鉴于张经辰刚回国不久、尚未暴露,组织决定让他留在昆明继续领导地下斗争,先后任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等职,并负责编辑党的地下刊物《斗争》。1930年春,地下党又遭破坏,张经辰不顾个人安危,深入陆良县三岔河、旧州、马街等地,建立中共陆良中心县委,筹划武装起义。6月18日,他与王德三等在马关八赛召开省委会,会议决定派他代表省委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10月,为完成护送文件和活动经费的任务,他不避风险,绕道九龙、香港回到昆明,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张经辰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1930年12月31目,张经辰和王德三等同志在昆明西郊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