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英,彝族,原名阿英,明弘治元年(1488年)袭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弘治三年(1490年)入京朝觐,受明孝宗赐姓“凤”,始名凤英。
凤英担任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期间,凭着强大的地方实力,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割据势力,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其中较大的军事行动有: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奉命征讨寻甸竹子箐梁王山,因军功卓著晋升为亚中大夫,受赐宝钞1600贯、彩缎八表里;弘治十五年(1502年)征贵州普安有功,晋升为云南布政司右参政;正德二年(1507年),征师宗豆温乡,得明武宗破例赏赐“尽忠报国金带”一具。时人称颂凤英:“天生世守身堂堂,文谋武略真殊常;膂力过人善骑射,胸中筹策更无双;帐下相随多才俊,一心一德以身殉;忠肝义胆俱凛然,田文多士畴堪并;左右赞襄不避难,奋勇就敌敢当前;折馘执俘风烟熄,边疆安靖人民安”。 自明初以来,大批汉族军民进入武定屯田,彝、汉交融,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为改变彝族长期“以牧养为主”的状况,凤英实行“开辟田野,教民稼穑”方针,提倡和鼓励彝族人民学习汉族农耕技术,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凤英积极倡导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并以身作则,让儿子凤朝明“涵沫经业”“早补滇庠诸生”,促使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在武定彝区得以广泛传播。凤英曾刊刻大量彝文书籍,为保留发扬彝族文化作出很大贡献。今禄劝县境内镌字崖彝文碑,便是他征战凯旋之后,“偕宾佐泛舟掌鸠河,勒功石壁”时所刻。如今能征集到的彝文古籍木刻版印本,多属明代中期雕版印刷,这个现象与凤英的鼓励和提倡有很大关系。清代著名学者檀萃评价凤英:“英之在官也,正己爱民,勤于政务;四礼正家,一经教子;开辟田野,教民稼穑;历练勇武,弓马娴习;又知人善任,麾下乐为用命”。正德辛未(1511年)凤英病逝,其墓地至今不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