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雄史话: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成果!

楚雄史话: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1月22日举行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首发仪式。《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编译是彝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首次对中国彝族文化遗产的一次盘点和大展示,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彝族文化遗产巨著。《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楚雄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和民族文化名州的建设,起到文化史料和智力支持的积极作用。

楚雄史话: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成果!

彝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彝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彝文经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智慧的宝库。为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楚雄州以挖掘、抢救、整理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全力做好彝文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从2005年始,全面系统整理、编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努力打造彝族文化精品,促进全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即彝族民间知识分子。毕摩文化载体即毕摩经典,种类繁多,卷帙浩如烟海,虽然历史的沧桑变迁,毕摩经典损失惨重,但毕摩文化依然以其鲜活的生命力传承在广大彝族地区的乡土民间,其古老独特的人文传统是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据调查,现收藏的彝文文献约1300部。通过普查尚有500余部散存于民间,还有幸存于荒野山中的500余件彝文碑刻,现存于北京图书馆、中国台湾、 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文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彝族毕摩经集成了彝族古代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谱牒、地理天文、历法、民俗伦理、文学、艺术、医药、农学、技艺等内容,渗透到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堪称是彝族人民世代相承的“百科全书”。毕摩文化既是我国族群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人类记忆和文化创造力的见证。由于毕摩文献多以口诵记忆与手写传抄的方式流存在民间,有极其明显的易损性;加之现代文化发展,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毕摩经颂的受众兴趣转移,导致了文献传承与传播的迅速萎缩。近年来一批批老毕摩相继辞世,毕摩后继乏人,毕摩文化已成为濒危传统文化,许多文献正在成为“天书”。

按照国务院关于“救人、救书、救学科”的指示精神,楚雄州积极开展对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发掘和整理研究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对全州彝文古籍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彝汉字典》《彝文识字读本》《彝文正异字比较读本》《中国彝文书法选》《彝文大观》《彝文典籍精选》《煌煌彝文》等彝族语言文字书籍,编印了《楚雄州民族特色菜谱》,拍摄了《中国彝族六大方言毕摩祭祀礼仪》,使许多濒临消失的毕摩文化得到了及时的抢救。着眼于“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名州”三大发展目标,楚雄州委政府决定:楚雄州财政安排1000万元,系统整理编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全集》(后定为《彝族毕摩经典译注》 ) 106卷,以楚雄州彝文文献及彝族口碑为主,兼收滇、川、黔、桂彝文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按三年规划四年实施的原则进行。经过编译人员六年的艰苦努力,编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收集、整理、编译工作已全部完成,已完成编译稿106卷。2008年11月22日举行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首发仪式。(www.xing528.com)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编译是彝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首次对中国彝族文化遗产的一次盘点和大展示,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彝族文化遗产巨著。《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楚雄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和民族文化名州的建设,起到文化史料和智力支持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