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两晋,其地记的发展,在于鲜明的以行政区划命名,并形成了州—郡—县—城的地记体系。州郡地记是以州、郡、县、城为核心,以行政区划为视野出发点对一地之地理文化现象进行考察。自晋东渡以后,在行政区划上产生了新的形式,即新增郡县和侨置郡县。南朝偏安江左,在原来的行政区划上的改革之一,即分立新州郡。可见,在南朝时,按行政区划来创作地记,这种鲜明的地理认知意识已非常明显了。
至两晋,其地记的发展,在于鲜明的以行政区划命名,并形成了州—郡—县—城的地记体系。晋设有十三州,而每州都有州记。十三州下各设郡县,部分郡县有郡记、县记,以至于城记。所以两晋地记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繁荣,而且建立了地记体系。州郡地记是以州、郡、县、城为核心,以行政区划为视野出发点对一地之地理文化现象进行考察。
地记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创作,也可从南朝地记的命名上看出。自晋东渡以后,在行政区划上产生了新的形式,即新增郡县和侨置郡县。①新分立出的州、郡。南朝偏安江左,在原来的行政区划上的改革之一,即分立新州郡。如江州乃分扬州、荆州而置。又如宣城郡,乃于西晋建康元年(280年),割丹阳郡11县分置。又“从丹阳郡先后分置的新郡有:新都郡(208年)、宣城郡(280年)。从丹阳郡和邻近郡(如吴郡等)分置设立的新郡有:吴兴郡(266年)、义兴郡(304年)、广梁郡(555年)、建兴郡(578年)”[4]。这些新分立的州郡都有地记著作,如刘澄之的《江州记》、纪义的《宣城记》、山谦之的《吴兴记》、韦昭的《吴兴录》等。②侨置郡县。所谓侨置郡县,是为了安顿从北方不同州郡迁移而来的民众,这些民众迁到南方后,仍聚集在一起,语言不变,风俗未及变,故南朝为其设立侨置州郡,保留原州郡名不变,而在其前加“南”字,如南河东、南徐州、南豫州、南冀州等,这些新侨置的州县也有地记著作,如《南徐州记》《南雍州记》等。可见,在南朝时,按行政区划来创作地记,这种鲜明的地理认知意识已非常明显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