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彩绘的材料和工具
(1)古代五彩妆銮的颜料有矿石研磨的(也称石色)和植物提取的(也称水色)。矿物颜料一般有朱砂、银朱、石青、石绿、墨及钛白等色,特点是色彩较厚重,覆盖力强,不易褪色。植物颜料有桃红、烟紫、藤黄、花青等色,特性是色彩鲜艳、明快、易调合、不耐日晒、易褪色。所用金箔分青金和赤金两种。
(2)矿物和植物制成的颜料可以用水来调和,若直接用来彩绘,很容易掉色且无光泽,因此需要加进一定的胶或漆。传统的胶质有鱼胶、骨胶、明胶等,一般通称水胶,将其经过粉碎、浸泡、熬制、过滤后,和颜料按一定的比例调和便可使用。这种传统水胶能保持颜色的鲜艳纯正,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并且在二次上色时不泛底子。传统的调胶工艺对温度的掌控要求很高,一时不易掌握,而现代胶类中的乳胶能够达到与传统水胶极其相近的效果,且状态稳定,易于操作。而贴金所用的金胶也是如此。
(3)彩绘使用的工具和传统壁画一样,一般是型号不等的毛笔和排刷以及沥粉用的工具。
30 毛笔
31 粉斗
2、方法和步骤
(1)补缝封漆:泥胎在完全干燥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裂缝,需用细泥进行填补,直至干后再无裂痕,并罩漆加以密封。古时一般都使用大漆,现在则使用醇酸漆加适度的稀料调和,均匀刷涂即可。
(2)裱纸:为了防止塑像表面在日后的气候干湿变化过程中出现裂纹,要在其表面贴一层皮棉纸或细纱布。一般方法是先将纸或布根据需要剪成大小不等的方块,然后用排刷蘸上预先调好的水胶刷在素胎上,随后将纸或布附着其上,再用排刷反复涂刷,以保证纸或布与素胎紧密粘合。这道工序需从局部开始,逐步完成。
(3)刮腻子:纸或布贴完以后,由于在接缝处会形成起伏,需打腻子做表面平整处理,另外,这样做还有助于颜色的附着。腻子要尽量打得均匀,薄厚适度。
腻子的调和比例为:(乳胶)1:(滑石粉)2:(水)3。大型的彩塑或相对平整的部位可用腻子铲均匀刮抹。(www.xing528.com)
小型的彩塑或造型变化复杂的部位可用板刷涂抹。
(4)打磨:待腻子干燥后,再用砂纸进行打磨,要求造型表面平顺无坑洼。另外,由于塑像贴金的部位对平整度以及硬度要求更高,所以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涂漆进行更细致的打磨。为使金箔色泽沉稳,一般选择黄色漆或棕色漆为宜。
(5)勾画底子:根据粉本图样,将图案勾描在素胎上,并标明所涂颜色,便于敷彩。
(6)沥粉:宋代之后的彩塑大量运用沥粉工艺,虽然最初是为了模仿衣物的金丝织绣效果,但它在起到分隔图案作用的同时,又使造型平添了一分层次。众多的遗存实例表明,适度的运用沥粉会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沥粉工艺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艺,古时都由团队中的壁画师傅来完成。要使沥粉线条流畅且粘连牢固,除了要有一定的沥运技巧外,材料的调配比例相当关键,通常应按:(乳胶)1:(滑石粉)2:(水)1.5:(醇酸黄漆)0.5来进行调配。挤压粉线时定要做到速度均匀,线条要有一气呵成之感,切忌拖泥带水。
待粉线完全干透后,要仔细检查有无败笔,多余之处要用铲刀铲去,缺线的部分要补沥,使之完美。
(7)敷彩:古称“装銮”,是彩塑造像最重要的工艺环节,流传至今的“三分坯子七分绘”的口诀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古时的敷彩,由于所用都是石色,不可调和,故而其色彩关系的形成更强调的是颜色的相互搭配,着色技巧为单色平涂或层层罩染。古法着色以骨胶掺水加热溶解后再调和颜色进行涂绘,现在也可用乳胶代替。
可先做好标记,以免着色时出现差错。依照粉本设色或以搭配好的颜色逐一平涂在塑像上。
(8)贴金:贴金工艺应该是彩绘装銮中最后一道工序,在这道工序中。金胶的稀释比例以及干湿程度对金箔的平顺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现在通常使用的金胶稀释比为:(金胶)1:(汽油)2.5,干湿程度控制在八成干即可。待金箔贴好后要将多余的金箔轻轻扫去,后用棉花团全面均匀的压实,使其色泽光鲜,平滑饱满。
刷金胶时要极其小心,不要涂到沥粉以外的地方,反之,贴金时不能保持线条的流畅性以及图案的完整性。贴金时要按顺序,先贴大面再帖小面,每片金箔衔接要好,以免漏贴。
(9)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