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陵墓雕塑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在墓地的被称为神道的雕刻。所谓神道,实际上是一个石刻走廊,主要由石刻阙、墓表、牌坊、石像生、镇凶驱邪的石兽及叙事性石刻墓碑组成,象征仙国之景,谕示死者灵魂由此升入理想之国。13梁南康简王萧绩墓 南朝14乾陵李治 武则天墓 唐梁南康简王萧绩墓 南朝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狮 南朝献陵华表 唐顺陵走狮 唐桥陵侍臣 唐永裕陵侍臣 北宋而另一种则是墓室内的俑像类雕塑。
秦汉时期,“灵魂不死”的观念使得墓葬制度不断兴盛,陵墓雕塑逐渐形成规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更是空前繁荣。古代陵墓雕塑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在墓地的被称为神道的雕刻。所谓神道,实际上是一个石刻走廊,主要由石刻阙、墓表、牌坊、石像生、镇凶驱邪的石兽及叙事性石刻墓碑组成,象征仙国之景,谕示死者灵魂由此升入理想之国。像秦始皇陵、汉武帝时的霍去病墓和唐朝的昭陵、乾陵等石雕群,其中树立在神道两侧的意在呵护亡灵、驱除妖魔以及表现王朝兴盛、皇朝威仪的石像生,表现形式带有明显的象征性。这些体现着不同时代风格及雕塑语言运用手段的造像遗存,为我们展现了秦汉以来曾经盛行一时的纪念性雕塑样式。
14 乾陵李治 武则天墓 唐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 南朝ç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狮 南朝
献陵华表 唐
顺陵走狮 唐
桥陵侍臣 唐
永裕陵侍臣 北宋(www.xing528.com)
而另一种则是墓室内的俑像类雕塑。代替活人随葬的俑在春秋晚期开始流行,秦汉以后风气更盛。“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文化观念是造成这一现象长久兴盛的动因之一。这一类题材的造像,往往刻意模仿现实生活场景以及各色人等,是古代工匠们对现实人物的典型刻画和巧妙夸张,从各个方面反映着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与宗教观念。尤其是汉唐以来不同材质的俑像,其艺术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完全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雕塑风格及样式的集中反映。
15 兵马俑 陶 187cm 秦
17 提罐俑 石 100cm 东汉
击鼓骑马俑 陶 23cm 北魏
伎乐女俑 灰陶 20.4-35cm 唐
男舞俑 陶 46cm 五代南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