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社团参与社会服务

大学社团参与社会服务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北大就出现了如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等学生自我服务和实践类的社团。社团事务全由学生管理,同时也是学生练习商业的场所。这一类社团不但反映了北大学生“实业救国”的理想,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为学生实践所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使身处校园的他们有机会从服务学生开始向社会实践过渡。1937年中华儿童教育社在清华举行第七届年会,陈鹤琴趁此机会探听当初创办的义务小学的情形。

大学社团参与社会服务

学校里,学生也努力创造学习实践、学以致用的机会。在北大就出现了如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等学生自我服务和实践类的社团。学生储蓄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由学生和教职员共同投资组织,以奖励学生储蓄和练习银行业务,为学习经济商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银行事务员都由学生担任,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马寅初曾经出任银行的查账员。消费公社也是北大学生和教职员共同投资组织的机构,以社员得价廉物美之物品为宗旨。社员购物有一定的折扣,并且可以按照股份享有数目不等的赊购权利。社团事务全由学生管理,同时也是学生练习商业的场所。这一类社团不但反映了北大学生“实业救国”的理想,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为学生实践所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使身处校园的他们有机会从服务学生开始向社会实践过渡。

受当时“教育救国”思想的感染,不少学生在校内或校园附近做识字普及工作。他们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学校“工友”,连同他们的家属,因为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识字。而年轻的冰心就当过一回这样特殊学校的“校长”,当时燕大学生为学校附近佟府夹道的不识字的妇女们,义务开办了一个“注音字母”学习班,冰心被委派为校长,一手承包了租房、招生、请老师等一系列活。开学第一天,冰心按照惯例前去“训话”,她一看台下坐的都是中年妇女,只有前排坐着个聪明俊俏的姑娘,便主动和她答话,得知她是识字的,不过想来学学注音字母。那个姑娘问冰心:“校长,你多大年纪了?”冰心笑答:“反正比你大几岁!”[3]

清华学生热心于此的也不少,当时他们在校内办起了夜校,在校外,如城府、三旗、西柳村、大石桥等村落,还办起了露天识字班。傍晚时分同学便轮班出动去教课。曾经有一个补习学校坚持很久,影响颇大,它的主持人陈鹤琴当年还是清华学生,他骄傲地记得因为办夜校,他的一张照片还被学校内的理发师傅挂在高等科的理发室内,以作纪念。陈鹤琴回忆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在校期间,他在校内开了一班校役补习夜校,在成府办了一个义务小学。两校的校长都是他兼,教书则请了许多同学帮忙。校役夜校有三四十人上课,成府小学也有十几个儿童。在他毕业离校赴美之前,一个夜校的学生,也就是学校的理发匠对他说:“陈先生,你要离开我们了,我们觉得很难过,你待我们实在好,我们不能忘记你。”于是便索要了他的照片挂在理发室。

难得的是陈鹤琴办的这所义务小学后来一直被保留下来。1937年中华儿童教育社在清华举行第七届年会,陈鹤琴趁此机会探听当初创办的义务小学的情形。据该校校长说:“这个义务小学现在有很好的校舍,学生有几百,经费由清华教职员供给。”另一个惊喜是在清华开会期间,清华饭堂里厨房老师傅看见他,也非常高兴地认出他来,问道:“你不是陈先生吗?”[4]这份记忆让他深切感到当年的付出十分值得。(www.xing528.com)

西南联大来到云南后,很多师生发现当地人受教育机会很有限,于是师院进步同学创办了联大第一所“民众夜校”,他们借用师院旁边的龙翔小学作为校址,招收8—10岁的失学儿童。从1945年春天开始,办了两期,每期二十多人。他们教孩子们唱歌,自编识字课本,将革命道理融于其中。这所“民众夜校”办得很有影响,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办“民众夜校”是一种难得的实践机会,学生们既锻炼了组织经营的能力,也能切身感受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体会城市和乡村底层人的生活,这种经历给大学生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中有些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最终选择教育为终身事业;有的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造社会,后来走上革命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