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华体育的传奇人物:马约翰与大师们的求学记忆

清华体育的传奇人物:马约翰与大师们的求学记忆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是体育背后的精神,一代代清华人也受益于这样的体育训练。而这些锻炼对于学生意志的锻炼、身体的强健自然有益处。在最初的几次远东运动会中清华的选手赢得不少锦标,为国家争取光荣。应该说清华在运动竞技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绩离不开清华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马约翰。

清华体育的传奇人物:马约翰与大师们的求学记忆

清华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立大学,它早年由外交部管理,它的主持人中也有数位留美毕业生。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不仅在课程设置、课本选择方面尽力与美国衔接,对于体育教育也一贯重视,这在当时还是比较突出的,也是每个清华学子对于母校的一份特殊回忆。在今天的清华校园的操场上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条幅:“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坚持不懈的训练、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是体育背后的精神,一代代清华人也受益于这样的体育训练

清华的体育馆(即为纪念老罗斯福总统的“罗斯福”体育馆)位于清华园的西北隅,在当年算是很有规模的了,内设有健身房,沐浴室,还有室内游泳池。高大的屋顶下有贴墙吊建的四圈胶皮铺地的跑道,33圈为1英里。馆内各种运动器械完备,梁实秋便在健身房里练过跳木马、攀杆子、翻筋斗、爬绳子、张飞卖肉……

清华重视普及性的体育,比如早晨第二堂与第三堂课之间有十五分钟的柔软操,钟声一响,大家涌到一个广场上,地上有写着号码的木桩,各按号码就位立定,由舒美科先生或马约翰先生领导活动,由助教过来点名。下午4—5时有一小时的强迫运动,届时所有的寝室、课室房门一律上锁,非到户外运动不可,至少是在外面散步或看看别人运动。[3]马约翰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小树林等地方搜寻学生,鼓励大家去跑、去跳、去打拳、去练剑。学校也鼓励大家外出远足,骑上毛驴自行车很容易就能到西山的寺庙去。冬季时候,在荷花池上溜冰是清华学子们的最爱。这样的强迫锻炼一开始有的学生并不习惯,但对于调剂他们繁重的课业,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参与度还是大有好处的。

另外按照清华的规定,清华毕业生毕业前必须通过“五项测验”,包括田径、爬绳、游泳等项,不通过者不能按时毕业。吴宓就因为跳远不合格被扣了半年。而不擅体育的梁实秋就曾让体育教师马约翰摇头叹息。他的跑步、铁球、铁饼标枪跳高、跳远都属勉强及格,而游泳这关拦住了他这个“旱鸭子”。游泳时他拼命扑腾沉到池底,在池底连爬带游喝了几口水之后,头才露出水面,最后来了几下子蛙式泳。马约翰总算放他一马。

除了这些必须达到的要求外,学生想要运动锻炼还有好多方式,最普通的如参加“斗牛”(不论人数和规则,由你乱抢、乱打、乱投的篮球),或是玩玩“击嘎儿”(两人一组,一人击“嘎儿”,一人接的游戏)。热心体育运动的不愁找不到组织,不能参加校队的,可以参加级队,不能参加级队的甚至可以参加同乡队、寝室队。而这些锻炼对于学生意志的锻炼、身体的强健自然有益处。何炳棣来自体育强校南开中学,而他在清华的体育成绩也不俗,被誉为“斗牛壮士”,燕京历史学会会员萧正谊初见他便惊叹道:“我以为何炳棣是江南文弱书生,没料到他是关西六尺大汉。”

清华学生吴宗济便写诗描绘过当时运动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

体育馆

下课钟敲赶斗牛,白红两队喊加油!

匆匆淋浴更衣后,再去餐堂买饭筹。

而清华体育得以声名远扬,在于它的比赛成绩出色,清华的运动员给清华带来不少的荣誉,在各种运动比赛中总是占得先机。在最初的几次远东运动会中清华的选手赢得不少锦标,为国家争取光荣。清华足球队就因为实力过硬在赛场上声名远播,在当年的清华学生印象中留下过这样精彩的回忆:当时华北有五大校足球赛,包括北大、清华、师大、燕京、辅仁。其中燕京、清华、辅仁实力都不俗。放眼全国,华南、华东的足球队实力相当雄厚,他们原来都看不起华北的,认为华北篮球行,足球则非敌手。当时以华东交大的足球队最强,他们远征华北以清华为对象,大家都觉得胜败几无悬念,自信满满。清华派出的阵容是前锋徐仲良、姚醒黄、关颂韬、华秀升等,后卫之一是李汝祺,守门是董大酉。这一战打得相当精彩,徐仲良脚头有劲,射门准而急,关颂韬最会盘球,三两个人奈何不得他,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结果清华以逸待劳,侥幸大胜。当时所有北平的报社记者,都将其当作很重要的消息报道。而清华更是在星期一补放假一天以资庆祝。经过这一战,清华的足球队就蜚声球坛了。

另一场让当年清华学生梁实秋难忘的是对北师大的篮球赛。当时北师大在体育方面也是人才辈出,篮球队中一位姓魏的尤负盛名。北师大和清华在篮球方面不相上下,可说势均力敌。清华的阵容是前锋有时昭涵、陈崇武,后卫有孙立人王国华,以这一阵容为基本的篮球队曾打垮菲律宾、日本的代表队。清华与北师大鏖战的结果是清华占地利因而险胜,孙立人、王国华的截球之稳练更令人叹为观止。[4]

不仅球场上比赛激烈,赛场边“拉拉队”的表现也不逊色。你看:“主客争雄战正酣,拉拉队里喊声喧。射门一蹴奇功奏,赢得伊人另眼看。”[5]观赛时两校“拉拉队”分坐赛场左右两个看台,两队遥遥对喊,互相打擂。为了让清华拉拉队更加专业,马约翰特别组织编写了“清华必胜”的歌词和曲谱,平日训练有素,比赛场上声震全场。歌词是:

Tsinghua Tsinghua,Tsinghua must WIN!(www.xing528.com)

Fight for the finish,never give IN!

You do your best,BOYS!

We do our best,BOYS!

Fight for the VICTORY!

RA RARA!RA RARA!RA RARA!

应该说清华在运动竞技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绩离不开清华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马约翰。他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读书时候就曾是运动员,1905年在上海参加了“万国运动会”,还夺得了1英里赛跑的冠军。马约翰十分好学,他利用集中休假一年的时间,于1919年和1925年两次到美国春田学院学习,那是美国最古老的体育学院,拥有100多年历史,中国老一辈学体育的很多都毕业于那所学校。1914年马约翰应聘到清华任教,最初他教的是化学科目,而他始终关注清华的体育教育,因为他深刻认识到清华学生以后要出洋留学,不能以“东亚病夫”的面目出现。他满怀忧虑地指出:“中国是一个最古老的伟大的幸存国家,它的面积3 913 560平方英里,人口大约为四万万,全体人口都是羸弱或多病的,而且经历着不卫生不健康的生活条件。这是一块人民生命不断遭到疾病折磨的土地。啊,中国需要体育,就像一个结核病患者需要治疗一样。”[6]

考虑到清华学生毕业后要选派赴美留学,代表的是中国新一代的形象,他曾经这样对学生说: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儿什么,你们也要能玩儿什么。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国学生,在外国念书是好样的。学生在体育方面也不要落在人后,大家不仅念书要好,体育也要棒,身体也要棒。[7]

他身材粗壮,性情温和,双目炯炯有神,一年四季穿着运动服,即使在数九寒天,也是上套毛皮夹克,下穿短裤、长筒毛袜与运动鞋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老当益壮的马约翰带着一队联大学生,穿着背心短裤,在雨中喊着口令跑步。那“一、二、三、四”的呼号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这画面令人感慨万千。在那个物质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大批青年学子来到后方继续学习,使中华文明弦歌不辍。而正是马约翰强调的“干到底,决不松劲”(Fight to the finish and never give in)的精神,支撑着很多清华人走过艰难的道路,攀登到人生的顶点。

据他的学生回忆,马约翰教授体育很注重方法,因地制宜。天暖时,在大操场上教学生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高、跳远、柔软操或打篮球、排球;天冷时,则在体育馆里操作各种体育器械,或打篮球,或游泳,他要求每生必须至少能游20米。而在运动之外,他更强调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两种精神,他常用两个英文词表示,一是sportsmanship,二是teamwork。前者是竞赛精神、竞赛道德、竞赛守则之意;后者是各守岗位,各尽全力,不突出个人,处处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马约翰曾在《清华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强调重视体育道德。他认为“从事运动者,道德为重……否则虽力大如牛,将如无羁之马,奔放逐斗,无往而非害事之母,如此影响其将来一生事业”。运动员都有好胜心,但马约翰更强调Fair Play,反对使用不干净的手段。当时清华足球队有个很出名的足球运动员,球踢得好,速度快,传球准,在整个华北都很出名。他的作风本来不错,后来暑假踢球时学了不少坏毛病,勾人、压人,因为在场上老犯规,被马约翰停了一年,不准代表学校参赛。

马约翰的教学受到师生的认可。罗家伦任校长时,起初他并不重视体育部,把马约翰从教授改为职员,许多同事为他打抱不平,也有人劝他离开清华另谋高就,但马约翰并未动摇。1929年华北足球赛在天津举行,马约翰仍带领清华足球队出征,并在华北足球赛上捧回冠军。回校时,全校师生夹道欢迎,抬着马约翰和队员走进校门。罗家伦一见,恢复他原薪原职,还送来一个银杯。

马约翰对清华体育和清华精神的贡献,在清华校友中也代代相传,今天的清华校园中还立有他的塑像,以此纪念这位清华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