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勇气报考那些声名在外的名校,要想考进去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筛选淘汰学生,各校在招生考试上可是严格把关。
周有光回忆他参加的圣约翰大学考试一共要考6天,考试时间是上午9—12点,下午1—4点,一天6个小时,笔不停挥,题目多得连打稿子的时间都没有。而且6天当中只有一天用中文,其他都是用英文书写。
茅盾回忆他当年参加北大预科的考试分两天,都在上午。第一个上午考国文,不是作一篇论文,而是答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的文学、学术的源流和发展。第二个上午考英文,考题是造句、填空(即一句英语,中空数字,看你填的字是否合格,合格了也还有用字更恰当与更优美之别)、改错(即一句中故意有错字,看你是否能改正,或改得更好)、中译英、英译中。最后还有简单的口试。这样看起来,北大的考试称得上是中规中矩,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基本功。
清华毕业生刘曾复回忆,当时报清华的人很多,淘汰率很高,平均2 000人报名也就取200人。要准备清华的考试就相当不容易,因为清华的考试是全面考查的,国文、数学、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都考,一共9门。为了应付这种全科型的考试,在家闭门复习一年半载的考生也不在少数。那么当年试题的难度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933年清华入学考试的那份试题吧。
本国历史地理
填空题:中国最大之米市在____;最大之渔场在____;陶业最盛之地在____;产大豆最多之地为____;产石油最富之地为____;贸易额最多之商埠为____。
世界历史地理
填空题:欧战的结果为________国破裂,____国、____国疆土削减,____、____、____等国新兴。
解答题:一飞机距地面1 000呎(foot),其速率为每小时100哩(mile),正对某阵地水平飞行,设欲炸毁该阵地,问飞机应飞至何处,将炸弹掷下始能有效?并绘图说明之。
高中代数解析几何
解答题:若数种二次曲面系由直线移动而成,试列举其名。
高中生物(www.xing528.com)
解答题:试述孟德尔氏之遗传定律并举例说明之。
解答题:试述冶金法之普通原理。
英文
作文题:Retell in English an incident from the犛犪狀犓狌狅犆犺犻犺(About 150 words).
要求考生用大约150个单词的英文短文复述《三国志》中任意一个片段。
这些试题看起来难度或许不是很高,但要考察的知识却不少,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一样都不能少。而且清华的出题比较注重灵活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一般押题还是很困难的。清华毕业生郑林庆(后为机械设计专家)回忆1936年他参加的入学考试,其中数学、地理题让他记忆尤深。数学考试有这样一道题:一条铁路有20个车站,铁路局印车票的时候,一共要印多少种车票?解答这个排列组合的题目既要理解概念,也需要动脑筋,这正是出题者的用意。这样的考题,抱着三本统一的《入学指南》死背的考生就应付不来了,因为它在知识之外还考逻辑思维。
清华入学考试中最出名的一道试题大概就是1932年的国文题了。那次的作文题是《梦游清华园记》,这个题目很自由,你可以没有做梦,也可以真的做了梦,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可以说自己的志向;还可以给学校提要求,如你理想中的学校是怎样的,怎么写都可以。对于这个作文题,曾经同时报考清华、北大的季羡林有过这样的比较:“那一年,北大出的国文作文题是‘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详论之’。两校对照,差别昭然。……我认为北大是深厚凝重,清华是清新俊逸。”[6]
1932年清华国文考试另外出的题目是对对子题,这在后来引起不小风波,且被人们不断演绎。当时的两个对子一个是“孙行者”,一个是“少小离家老大回”,题目是陈寅恪出的。当时陈寅恪受国文系主任刘文典委托来命题,他在查阅清华以前的试题后,认为国文考试中对对子这样的形式还未有过,便出了上述试题。
未曾料想,这道试题竟成了一时热点。清华的考试原本就备受社会舆论关注,而在当时提倡新文化的大背景下,有些人就反对陈寅恪这个做法,认为当时已经开始作新诗了,干吗还要对对子。为此,陈寅恪还专门写文章出来解释过,他认为“对对子”最能表现中国文字特点,考题中出对子,能测验考生四方面的素质:词类之分辨;四声之了解,如平仄之求其和谐;生字Vocabulary及读书多少;思想如何。
那么,这道大师出的“难题”,当年参加考试的考生们答得如何呢?据参加考试的刘曾复(后为生理学家)回忆,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段学复(后为知名数学家)是学数学的,对的是“祖冲之”,还有一个他师大附中的同学朱宝复(后为水利工程专家),对的是“胡适之”,而他自己对的是“韩退之”。这道题出得让他颇为欣赏,因为懂得对对子、懂得平仄是作诗的基本训练,而且考题也挺有思想性。
对于“孙行者”这道考题,出题人陈寅恪心中最满意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点也是众说纷纭。在他给刘文典的信中,陈寅恪曾说,一年级新生,对孙行者最佳者,当推“王引之”。因王为姓氏,且“王父”即“祖父”之解,恰与“孙”字对,引字较祖冲之“冲”字为佳。而“少小离家老大回”则未见有很满意的答案,如“匆忙入校从容出”只能算差可[7]。不过若干年后,陈寅恪回忆此事,却说他以“孙行者”出题,希望应试者回答的是“胡适之”。拿人名向胡适这位新文化运动健将开个玩笑,可能也真是一时的狡猾。不过猜中他心思的学生倒也不少,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