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观西望》感受:花开绚烂终不迟

《东观西望》感受:花开绚烂终不迟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这一层,任何人只要仔细欣赏他的《东观西望:李立新画集》便可以获得充分的印证。艺术史论和艺术创作虽一属理论,一属实践,但二者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力。艺术史论家则在上述认识之外,还要通晓更深层次的作品结构和内涵,例如艺术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美学理想、艺术价值、心理成因、形式分析、风格品鉴、继承与创新等等。

《东观西望》感受:花开绚烂终不迟

李立新先生是我平素颇为敬重的一位学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他刊布了大量有关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方面的研究论著。其著述之富,令人称羡。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但取精用弘,而且厚积薄发,创作能力惊人。

以现有的学术分类而言,立新先生的专业领域是艺术史论的研究,艺术创作似乎并非其所长,他不是所谓“窄而深”的理论家,他是对中西艺术文化各方面涉猎颇丰的睿识通人。关于这一层,任何人只要仔细欣赏他的《东观西望:李立新画集》便可以获得充分的印证。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作者谦称自己对于绘画“摸不到门”,实则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运斤成风,出手堪称不凡。(www.xing528.com)

艺术史论和艺术创作虽一属理论,一属实践,但二者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力艺术家往往谙于艺术作品表现的高下,如国画的勾线、烘染、皴擦;娴于体现线条的节奏和韵律,如通过线条在绘画过程中的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等而产生种种微妙变化;或者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等的对比形成整幅画的节奏;或者通过用墨的浓、淡、干、湿、深、浅等的不同体现韵味和神采。艺术史论家则在上述认识之外,还要通晓更深层次的作品结构和内涵,例如艺术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美学理想、艺术价值、心理成因、形式分析、风格品鉴、继承与创新等等。美学家朱光潜曾说:“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谈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园照之象,务先博观”,立新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力得益于其积学博览:熟识中外历代大家的艺术真迹,深研书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饱游饫看,丰富的游历和细致的观察奠定了他可能在绘画艺术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